王娟
摘 要:高考關乎于學生每個人的未來,也是學生人生另一個階段的起點。化學作為高考中的一個重要科目,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要使學生更好的掌握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并且還能根據考試的要求來提升自己的應試能力。教師對于高考要制定出一定的計劃,讓學生按照教師的要求去進行高效率的復習,在模擬的考試中就去鍛煉自己的能力,能夠在真正的高考中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來面對。
關鍵詞:高考;高中化學;備考策略;研究分析
高考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個階段,在面臨高考的一些考生會對于自己沒有信心,從而產生焦慮,擔心不能夠很好地應對高考。對于高考的復習,教師也起到了一定的很重要的作用,從化學這門課來說,它更要求學生們掌握很多的知識。教師就必須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去制定一份很詳細的備考策略,讓學生在教師的計劃下能夠按照自己的情況進行不同的復習。教師在制定策略的時候,一定要借鑒往年的高考題,研究考試的重點,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找到復習的關鍵點。
一、仔細研究歷年考題,掌握應對考試技能
化學這門學科涉及到許多既定的公式,但是在掌握這些公式的同時,也要考慮學生應對考試的靈活性,教師在針對學生制定復習計劃的時候,一定要把近五年來的真題卷收集到一起進行對比分析。從出題教師的角度去考慮他們想要考試的內容,必須要根據考試大綱的要求去制定復習方案,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課本內容去機械地進行復習,同時,也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注重培養學生動腦的能力。教師一定要在學生備考期間去減少他們復習所走的彎路,使學生能夠更好的利用他們在考前的寶貴復習時間,減少一些不必要的時間浪費和精力的浪費。
例如,在復習“化工生產中的重要非金屬元素”的過程中,在這一章的內容中,涉及到了非金屬元素的方方面面,包括硫、氮等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關性質。它涉及到的知識太過于復雜,學生在備考時并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識點都能夠記得很清楚。這時候就需要根據分析考試內容來進行有效率地去復習。一些不屬于考試重點的就可以只是一遍帶過,那些屬于考試重點的,比如是那些硫及其化合物的那些轉化關系和公式等等要讓學生很好地去掌握,并且要將這些知識很好地總結到一起,讓學生們牢記于心。要切勿在復習過程中一直在一個知識點里面待著,要涉及到考試內容的每一個小部分。在幾種常見的非金屬元素中,可以列一個表格出來,對于它們的分類,名稱,性能和主要用途進行對比。分析他們的一桶,這樣可以一次性掌握幾種非金屬元素。減少學習的時間,但是可以收獲更多的知識。不能只是一味地只關注大題的大得分,那些比較小一點的得分也必須要多多少少要掌握到。
二、回歸課本教材內容,注重基礎知識掌握
在考前有很多的模擬考試,不同的學校會針對高考進行不同的訓練,讓學生不停的進行刷題,在這眾多的考試之中,學生可能會知道自己在哪里不足,然后根據自己的不足去進行相應的復習;在考試之后,教師也會將同學們的錯題一一解決,這是歷年高考來的最常見的一種應對策略。但不論做多少題,它最初最基本的內容還是在課本上,所以在考前必須把課本去回顧一遍,不能只是一味地刷題,那樣的效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學生們可能會認為做多一點題在高考的時候可能會有多一點的信心,但其實不然,教師要告訴同學們課本的重要性。在考前至少最起碼要回顧一次課本,掌握課本的基礎內容是必要的,因為考試題不論怎樣延續,所考察的知識點都是在課本上,只能源于課本。
比如在2019年的全國1卷第13題中,以化學期刊上發表的新型合成氨生物燃料電池為載體,將科學研究與應用熱點課題作為情境,但其實考察的也就是電池的相關知識與原理;又比如2020年全國一卷的第11題中說到,居里夫婦在核反應中用阿爾法粒子轟擊金屬原子得到核素,開創了放射性核素的先河,給了一串很復雜的公式,可能是學生之前在課本上沒有見過的,但在題目最后說的是最外層電子數之和,其實也就是簡單地根據化學元素化學性質來判斷此題的正確答案。在平常學習的知識中,可以得知大原子電子層最外層電子為8時,它就是稀有氣體,已經達到穩定結構,幾乎不與別的元素化合,所以其實就可以很簡單的得出結論,不需要考慮的太多。在研究歷年高考試題之后,我們可以發現必須在考前跳出很大量的題海,回歸課本,查缺補漏。
三、制定科學復習計劃,歸納錯題突破難題
化學的知識點太過于復雜,教師雖然能夠按照大綱幫助學生制定一份學習計劃,但是由于每一個人的學習能力學習強度不同,所以不能夠一味的只是去根據教師的計劃去學習,那樣達不到自己最高的效率,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在教師制定學習學習策略的基礎上去重新制定一份屬于自己,能夠使自己的學習和考試達到最高效率的一份學習計劃。但不論怎樣制定計劃,其實每一個學生都要堅持循序漸進有計劃地去學習,而不能夠只等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只是等待別人一味地投喂知識。在制定復習計劃的同時,鼓勵學生一定要將平時所做的錯題進行歸納,翻來覆去的去看,讓錯題在自己的腦海里根深蒂固,確保下一次見到同樣的問題不再犯錯。在難題方面要盡量的去突破,難題的分也是大得分,所以能夠突破的就一定要去突破,在平時適當去選擇難度大一點的題目,用20%的時間去多20%的難題分數,提升自己的考試能力。在高考遇到難題時可以依然保持一顆平常的心態,不會因為緊張而失掉一些不該失的分。
制定計劃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實際,分為幾個階段去復習。例如,化學課本中有許多的化學方程式,還有實驗分析,化學元素等等,學生自己根據自身需要將這些知識點劃分為幾個相應的模塊去進行加強復習,因為在研究真題的過程中可以發現這幾個模塊其實都是。我們現在新課程化學高考中的重點。復習一定要有計劃。而對于錯題的歸納,一定要把做過的錯題整理下來。然后要在歸納的過程中知道自己做錯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是因為粗心,那么就在平時之后的做題中要細心檢查;如果是知識點沒有記牢,那么就要繼續回歸課本;如果是綜合性太強,那就要多做題攻克一下,在課下也可以多去詢問教師。再比如一些實驗分析題,有的學生學習能力比較弱。可能理解的比較慢,所以在這一方面就要多下功夫。在歸納錯題的時候,也要分門別類的去整理出來,那樣以便于自己去查找。
四、促進自律自主學習,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備考學生一定要明白高考的重要性,并且要了解到新形勢下的新高考備考策略,所以在了解高考的重要性之后,一定要自律的學習,因為不論再多的計劃,不論再多的復習,只有在自己自律的前提下才能完成。如果學生自己不自律,不認真學習,那么一切的計劃都是徒勞,只能是一張有著黑字的白紙,只可能是紙上談兵,永遠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學習成績也不會因為只是用頭腦想一想就可以提高,所以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在每一節課上都要按時按章復習。按照自己的計劃一步一步地去進行考點全覆蓋,不要一味地去追求難題怪題,因為80%的題都是最基礎的題,絕對不能夠因小失大。因為只有自己有把握,才能夠在面對考題時心不慌。
在“無機非金屬材料”一節中,內容太多,并且比較無聊,但是學生要通過自己去整理,歸納它首先要從物質的組成和結構入手。要牢記非金屬材料的性能特點,包括是耐高溫,抗腐蝕等主要性能,并且要很準確的能夠對生活中常見的無機非金屬材料進行分類,包括陶瓷,玻璃和水泥等傳統的硅酸鹽原料。在現在的高考卷中,內容都會與社會的日常息息相關,化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要在生活中時刻都接觸到化學,了解到化學學科對于社會進步的價值。從而自己可以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對未來學習理科類的專業也有所幫助。并且要將這節所學的非金屬材料進行分類整理,使知識在自己的腦海里邊的系統化、結構化,便于更清楚的了解到所學的內容,不會因為內容復雜而變得迷茫,不知道該怎么樣去復習,怎么樣去備考,致使自己在考前的心情一直是焦慮和擔心的狀態。在復習期間,學生自己要掌握的就是必考點,參考點和分析一些社會熱點內容,還有近三年的難題,最重要的也應該是掌握并且保證自己的易錯題和常錯題不再錯。在這些日常的復習計劃下面最重要的還是離不開學生的自律,所以自律在復習,學習,甚至是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五、調整考試備考心態,全面有效應戰高考
在理科的學習方面要循規蹈矩,但也要靈活多變。化學學科有許多需要背誦的公式,這些公式都是固定的,只能夠靠死記硬背,要多次反復來強化腦海中的記憶,但在化學的考試中要在材料中找一些有用的資料,然后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的公式,這就不僅要背會這些公式,而且要把化學實驗中的實驗分析和結果記得牢,記得死還要理解,因為只有理解,才能夠在考試中更好的結合所給的題目去回答本題。其實,不論學習什么科目都需要"死”去”活”來,簡單的一句話就是”死記硬背外加靈活多變”。健康的心理素質能夠調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去克服將要面臨的緊張。
而且高考從根本上來說,其實就是對一個人實力和心理素質的綜合考察。對于知識掌握的是基礎,一定不要把高考想象的太過于可怕,一定要相信,只要努力去做,自己應該做最終一定會得到好的回報。在高考前一個月左右,每一個學校都會進入題海模式,所以在這段時間內,學生要好好地利用每一次模擬考試,將每一次考試都當作高考來面對,以此來減輕對于高考的恐懼。因為只有克服恐懼,才能使學生在面對高考時應付自如,降低因為馬虎失誤而丟掉的分數。并且教師要在這一段時間內,著重關心學生的心理問題,一定要和每一個學生都進行交談,避免學生在考前出現抑郁癥之類的情況,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迎戰高考。
結語
在高考化學備考中,教師和學生要共同發揮作用,教師要仔細研究考試大綱,為學生制定出最高效率的復習計劃,但學生在計劃的基礎之下也要結合自己的實際進行復習,在平時的模擬考試中,就要豐富學生對于考試的經驗,培養出仔細審題的習慣,降低分數的失誤。以便在高考時學生也能夠輕松面對,在注重基礎內容的同時,也要提升復習的效率,讓學生在高考的時候,最高程度地達到自己的要求和目標,最終達到高考成績最大程度的有效提高。
參考文獻
[1]薛生成.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高考備考研究肉.青年時代,2015:227.
[2]王朝霞.基于全局性理解的高考備考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