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麗娜
摘要:本文從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評價研究的緣起為切入點對遼寧科技學院這所應用技術型特色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建設全面調查并進行分析。
關鍵詞:應用技術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評價;調查分析
一、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評價研究的緣起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后,國際高教界逐漸形成了一股新的潮流,那就是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國內的諸多高校近年也紛紛在教育教學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實踐環境的強化,逐步認識到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應用技術型本科”是對新型的本科教育和新層次的高職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由部分省屬本科院校與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國家大型骨干企業聯合試點培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
(一)針對“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考
從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來看,為了有效策應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大力發展應用技術型高校既是經濟社會轉型的強烈需要,也是地方本科高校謀求自身發展的緊迫要求。應用技術型本科重在“應用”二字,要求以體現時代精神和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觀、質量觀和教育觀為先導,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勢下構建滿足和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新的學科方向、專業結構、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教學環節、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全面提高教學水平,培養具有較強社會適應能力和競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要求各專業緊密結合地方特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應用型人才,從教學體系建設體現“應用”二字,其核心環節是實踐教學。
而創業教育包含三層目標:第一層是通過學習了解創業;第二層是通過學習成為具有創業品質、精神和能力的人;第三層是通過學習成為經營企業的創業家。開展創業教育,促使大學生把在學校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創業實踐中,借助創業這個平臺,有利于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有助于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輻射與推進,有利于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的實際檢驗與提高,有利于培養大批應用型人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針對創業教育課程評價與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思考
創業課程是創業教育的核心形式。創業教育評價是創業教育實施的重要環節。良好的創業教育質量評價體系不僅可以有效地考核評定和監測創業教育中教與學雙向過程和績效,還可以全面監督并通過有效的考核評價和檢測來規范和引導師資隊伍的教學行為,激勵和組織學生的學習和實踐活動,全面提升創業教育的同時,既可以促進創業教育的健康發展,有利于高校對創業教育實施的效果進行科學的評價,也有利于增強高校間的競爭,我國應用型高校的創業教育理應形成自己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機制。
二、應用技術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評價調查分析
課題組在遼寧科技學院開展了應用技術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建設的相關調查。
(一)調查問卷
根據調研的需要,主要從四個方面對調查問卷進行設計:一是學生的基本信息;二是學生對創新創業的基本認知情況;三是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評價;四是學生參與創新創業活動情況和政策需求調研。最終調研通過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和兩種方式進行。
1.大學生創新認知情況分析。根據調查數據,86%的學生認為創新能力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重要能力,而且結合自己的專業與興趣特長從事發明創造和設計是很有意義的事情。對“創新一定是高、精、尖的大項目,你同意嗎?”這個問題的回答發現,89%的學生不認可這一說法,這說明大學生基本都對創新的重要性和表現形式有正確的判斷認識。
2.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及參與情況。目前我院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和參與度不算很高。大學生對創新創業講座、培訓、大賽等活動的興趣進行自我評分發現,65%的學生具有較濃厚的興趣,該比例顯然不是很高,而且只有30%的學生表示有極大的興趣。從他們對創新創業講座、培訓、大賽三個活動的參與情況來看,參與最多的是創新創業講座,有51%的人參與該活動,而參與其他兩項活動的只有23%和17%,并且有20%的學生未參與任何形式的創新創業活動。同時參與2項以上創新創業活動的比例只有14%,這說明學生的參與度較低。
3.大學生創業對校方服務的需求。應用型高校在創業教育的理論教育和實踐教育的定位上普遍存在“一邊倒”現象。應用型高校工科創業教育定位上有重理論教育,忽視實踐教育傾向。在對學生進行“如果你進行創業,你希望從校方獲得什么幫助?”的調查,有66.0%的學生希望獲取一定的資金支持;其次是希望學校多舉辦創業類實踐活動:如提供模擬實踐平臺;帶領學生考察、交流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和相關成果展覽;希望得到創業精英的指導。
4.大學生對創業課程的評價。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不完善,從數量上評估創新創業課程,調查發現只有56.8%的學生認為能夠滿足需要,該比例剛剛超過50%,說明學校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還較少,不能夠很好的滿足學生需要。從質量上評估創新創業課程,調查發現69.1%的學生對創新創業課程評分較高,說明目前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整體上質量不錯,能夠拓展和加深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知和理解,但是在質量方面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從學生對學校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的服務需求上,當問到在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上,你最希望學校加強哪些服務?
A、提供更多企業家創新創業講座 30.7%
B、增設更多實踐性強的課程 66.2%
C、開設更多的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課程 42.9%
D、提高創新創業課程質量 36.6%
E、提供更加靈活的選課方式 69.1%
可以看出學生目前急需學校調整創新創業課程的選課方式,通過與學生的深入交流發現,這主要是因為目前學校采取的學分制,每個學生畢業前都要修滿2個學分的創新創業課程,而滿足學生需要的創新創業課程較少,很多學生對學校開設的基礎創業課程覺得吃不飽不過癮,難以選到自己想學習的課程。其次,根據調查結果發現,66.2%的學生希望學校增設更多實踐性強的課程,給他們提供更多實際操作的機會,而不只是學習很多關于創新創業理論性的知識。一部分學生希望開設更多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實踐型創新創業課程。42.9%的學生表示希望開設更多的不同類型的創新創業課程,這也反映了學生對目前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有更多的要求。
5.對教學隊伍的評價。具有實踐經驗的創業型教師隊伍嚴重不足是實際問題。創新創業教師需要有優秀的教育理論、先進的教育管理思想、科學的育人模式和不斷優化創新的教育內容的支撐,更需要擁有敏銳的市場眼光和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指導學生創新創業。
(二)對正在創業學生的調查分析
我們還對正在進行創業中的部分同學和部分畢業后創業的學生進行了電話征詢和表格問答。在創業認識方面,他們高度認可創新能力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而且70%的人不認為創新一定是“高、精、尖”項目。特別是經過選拔參加“KAB”大創精英班培訓的同學,他們都對創新講座、培訓、競賽等方面的活動表現極高的興趣,并且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創業學生具有明顯的個人特質,他們具有較強的探索和冒險精神,樂于團隊合作,都有工作實習經歷。但他們中60%的人認為學習任務和作業量比較繁重,這充分說明了他們為什么大都認為學校應該積極推行“將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轉化為畢業所修學分,以減輕創新創業學生學分壓力”的政策和實行“允許學生休學1-2年進行創新創業”的政策。這部分創業學生對學校開設的創新創業課程滿意度較低,70%的人認為應該增設更多實踐性強的課程。他們一致認為對于正在創業的學生,最希望學校能夠提供一些資金上的支持,其次是舉辦關于創業的活動,提供模擬實踐平臺,50%的人還希望學校設置學生創業部門,有相關老師為創業學生提供指導和建議。
參考文獻:
[1]杰弗里·蒂蒙斯,創業學[M].周偉民,呂長春譯,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4,
[2]陳希,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高校人才培養全過程[J].中國高等教育,2010(12):4-6.
[3]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0(4):55-57.
(遼寧科技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本溪?11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