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成
摘要:隨著我國初中語文課堂教育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重視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的影響,傳統文化的加入能夠提高學生的個人素養,創新語文課堂的教學方式。目前語文課堂上的傳統文化知識教授并不多,尤其是在農村學校,很多老師忽視了傳統知識的教育。初中語文結合傳統文化能夠提高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夠為學生個人成長增添魅力。本文就傳統文化對初中語文的滲透進行了簡單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傳統文化;滲透;措施
現代社會的文化教育越來越鼓勵創新,課堂教學方式,不能只是按照課本死板教學,老師需要切實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個性化教學活動。要取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現代教育相結合,彌補漏洞,需要老師們積極探索學習方法,營造課堂氛圍。盡最大努力培養學生的興趣,讓遠在農村的孩子能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傳統文化進入語文課堂不僅能讓農村的孩子感受文化的熏陶,還可以感受社會的創新魅力,把語文教育的作用發揮到極致,為學生的文化學習提供支持。
1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教育的現狀
多年的應試教育讓學生非常重視卷面成績,在教育不發達的地區,初中語文仍然以應試為主,目前最需要改變的就是老師對這種教育錯誤想法,即便有些人有心去改變這種情況,但仍然無法創新教學方式,學生的知識都是為了考試,沒有機會利用語文傳統文化知識來提高自身素養,修身養性。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會隨著考試的高要求而逐漸降低,很多學生在語文課上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并且升學考試對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中考成績的高分意味著將來的學習環境。因此,課堂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時間是遠遠不夠的,把傳統文化的知識與初中語文課堂內容相結合,不僅能夠創新課堂學習模式,還可以讓學生增強文化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為國家的教育改革貢獻力量。
2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2.1拓寬知識視野
要想增強初中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就必須將傳統文化中的各種故事與教材中的神話故事相結合,并重視文言文里的知識,從而幫助學生增長學生的文化素養,提升學生文學素材的積累數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潛移默化的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學習傳統文化,提升個人素養。
2.2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青春期的學生思維天性得到釋放,身體各項機能處于發展的最佳狀態,傳統文化能夠為學生指引正確方向,樹立正確三觀。例如,很多同學在讀到“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這句話時,讓學生有不甘于命運平凡的感受,教師可以結合文章意思與學生共同探討陳勝情感變化,通過教師的引導,讓農村孩子能夠樹立自信心,正確面對生活,樹立遠大理想。
2.3提高學生人文素養
語文課本中的經典詩詞歌賦是優秀文化的核心表現,對現代教育有重要意義,從中借鑒能夠引導學生積極向上,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心里,鼓勵農村孩子們在落后環境里茁壯成長,自強不息,積極向上,面對困難永不放棄,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3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傳統文化的具體措施
3.1樹立學習榜樣
教師自身過硬的專業知識也是吸引學生上課認真學習的魅力之一,實質性的教學能夠加強文化理解能力,讓學生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在農村,有些語文老師的知識技能得不到提升,這就需要自己開展素質教育,加強老師的專業知識,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學習榜樣,激發學生的熱情,用別樣的方式傳遞傳統文化的精神。從自身做起,加強對傳統文化知識的理解能力,積極引導學生主動進入學習狀態。例如,《曹劌論戰》中講述了曹劌對“肉食者鄙”的見解,老師可以結合當時的戰爭背景,配合傳統文化的愛國精神認真分析,帶領學生感受作者的情感,融入到歷史的發展潮流中,激發學生飽滿熱情。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總體把握能力,發揮課堂效果,用教師語文的專業性和對技巧的熟練運用,提高課堂效率。
3.2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模式需要根據時代發展的不同進行改變,新時代要求語文課堂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課堂上激發學生的文化情感,從思想上進行滲透。比如說初中閱讀課,農村的語文課堂很少進行專業閱讀課,需要老師們認真監督學校為學生提供足夠文化閱讀書籍,通過閱讀傳統故事創建良好的學習環境。一些較為偏遠的農村地區,孩子們沒有足夠的文化書籍,學校要盡量為學生塑造傳統文化熏陶環境,建立讀書角加強學生的文化見解,學習更多的傳統知識。讓學生沉入到安靜的學習環境中,從傳統故事中感受文化的魅力,通過個人分享感受不同見解的文化傳遞,樹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心,健全學生的心理。
3.3培養學習情感
語文課本中已經蘊含了傳統文化要讓學生從文化到結構全面了解,讓學生對課堂中的傳統文化有全面的脈絡,了解為自己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例如,語文課本都是按照單元進行分類,不同板塊蘊含不同的傳統文化,文章的主旨內容大多相同,學生通過對比文章之間的脈絡,熟悉傳統文化的特點,加強文化底蘊。既能有效增長閱讀技巧還能滲透傳統底蘊。《濟南的冬天》、《春》這兩課所傳遞的情感多有相同,教師可以根據文中所蘊含的感情展現自然的美,讓學生感受文字的魅力與靈魂進行互動。
3.4拓展學習途徑
語文課堂不能只是單獨的輸入和輸出,需要創新各種學習方法,通過課堂活動和娛樂游戲激發學生興趣,傳統文化滲入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各種方法完成。學校可以舉辦關于傳統文化的知識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學習傳統知識,從中感受學習氛圍。或者舉辦類似成語大賽,這樣的比賽讓學生自覺學習傳統文化,詩詞飛花令督促學生積累古詩詞,從古詩詞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對農村孩子來說學校可以準備比賽和獎品,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感受參與的過程,通過開展綜合性的文化活動,讓學生理解傳統。班級內部也可以開展主題班會,以戲曲禮儀為主,讓學生輪流演講播放自己制作的視頻,激發學生的活動熱情,在實際操作中履行傳統文化,積極探索文化的深層含義。
4結束語
新課標改革對應試教育提出了批評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及時改變創新教學方式,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個人素養的培養對日后的成長非常重要,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現代教育中是沒有體現出來的,所以初中語文相結合,能夠完美的展現文化教育,把學習和知識緊密相連,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傳統文化的美麗,發現語文的魅力,把學習知識作為發展教育的樂趣,尊重每個孩子的教育發展,為農村教育提供平等的學習機會,注重提高孩子們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賈丹.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淺談[J].才智,2019(19):174.
[2]李文萍.淺析優秀傳統文化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19(13):73.
(廣南縣蓮城鎮那倫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