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晶
摘要:在高等學校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要求下,面向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新模式,本文針對計算機及相關專業操作系統課程的線上線下教學過程的實踐進行總結。
關鍵詞:操作系統;教學改革;線上線下;視頻教學;慕課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是將在現有的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分為線上視頻教學和課堂教學的兩部分實現。操作系統是計算機科學、網絡工程的等相關專業的核心基礎課程。面對2020上半年疫情的突然襲擊,高校教師開啟了較高質量的“線上教學”實踐。恢復正常教學秩序后,為了延續線上課堂的教學優勢,彌補線下教學的不足,學院操作系統課程組提出了2020年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建設的嘗試。
一、線上課前預習模塊的教學設計
線上學習平臺有:學堂云、中國大學慕課、學習通、智慧樹等。本文所設計的“操作系統”混合式教學課程是以學堂云為學習平臺。
首先,教師備課時其次需要利用學堂云等慕課資源向學生發布當次課程的預習視頻。其次,為了保證學生能在課前主動預習的課程的相關知識內容,每次教學預習課件設計中增加視頻中內容要點的測試題,測試結果納入考核成績中,不僅使學生在預習結束時重點的學進一步了解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更重要的是,帶著在測試中發現的問題去聽課,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掌握程度并便于老師掌握學生在各章節學習過程的難點,進而在教學中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成績調整授課內容的難易程度。
二、線下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線下課堂受授課時間的約束,既要保證課前預習的問題得到解決,又要保證新課的教學內容正常完成,因此在講授的內容要重點突出,時間安排要緊湊。“操作系統”課程內容理論性強,很多知識點需要結合案例和應用分析,以輔助理解。鑒于以上考慮,線下課堂的設計如下:
第一,每次課堂課前作業問題、預習視頻的問題解答:根據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和學生預習視頻的練習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課堂提出的疑問,選擇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解。第二,線索式主要內容的講解,應用型內容對理論的反饋和總結:根據課程理論內容和學習進度,以完整的理論知識內容為主題,設計若干實驗和應用型問題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討論結果一定程度反映了學生對理論內容的理解,鼓勵通過手機、電腦等設備查找資料補充教材內容的不足。第三,課堂線上互動。傳統課堂的提問、學生發言等課堂互動方式,通常只能檢測部分學生的學習效果,根本做不到全員考評機會均等。所以在混合教學模式的線下課堂授課過程中,要利用雨課堂等網絡教學平臺的定點測試和及時掌握學生對各章知識點的學習情況,并根據學生章節測試結果再進行針對性講解。課堂教學中線上互動可以使學生積極關注課堂內容。課堂線上測試結果也納入期末考核成績。第四,每章知識點總結的思維導圖(可安排線上)。學生在學習過程甚至學習結束中,仍然存在知識點之間關系不清晰的情況。基于多年教學實踐與經驗,在每章內容結束或者一個知識單元結束,教師梳理知識點框架,分析知識點之間的關系,指明本章節的重點與難點,以及在實際應用中的應用類型。教師是整個線下課堂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每個環節都要進行及時點評,總結,并引導學生學會思考學會理論聯系實際問題,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所學內容,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思維習慣。
三、課程群完善混合式教學的設計
利用QQ等工具,構建網絡式操作系統課程群。第一,有效匯總不同渠道的知識,實踐內容,學習經驗等,多樣化的內容展示形式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關注度,變傳授為分享,變被動為主動。第二,每個教學班配2-4名學生助教,管理課程群,督促及檢查作業的完成狀況,第三,助教收集線上線下教學中,仍然存在的疑問和矛盾,生生間可以答疑解惑,也方便教師總結和教學反饋,改進教學設計。通過課堂外的在線群管理形式,師生間多向溝通,多向監督能更好促進學生自覺學習,實現知識的固化,師生都是群互動的受益者。
總之,課前線上預習使學生存疑,線下課堂教學內容解惑,課堂中穿插多種形式的互動,課后群再次存疑解惑,教師根據線上測試結果、線下課堂互動反饋和線上群采集等環節及時對課程重點內容查缺補漏,切實解決學生學習困惑。
四、學習效果綜合考核方式的設計
考核的目的在于檢驗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效果,同時也可以評促教,以評促學。課程成績考核的結構基本保持不變,仍采用平時成績、期中考試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的加權計算。但是,由于在混合模式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線上預習、線上測試、線上作業情況,課堂表現情況及參與群學習的情況均作為平時成績的組成,即要調整平時成績的結構,以實現更全面、真實地反映學生課程的學習效果。因此期末成績計算公式,增加平時成績在總成績的比例,改變傳統教學中,主要依據課堂出勤、回答問題和課后作業成績三部分確定平時成績的形式,這樣學生在學習的各個主要環節的狀態和效果都反映在平時成績中,形成學習過程性的成績。
五、結語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操作系統”課程教學不但提高了學習的主動性,而且還能有利于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通過不斷調整、改進混合式教學的環節,完善線下線上的銜接過程,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課程群的建立使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復習鞏固,同時通過視頻在線的學習方式,充分分享的優質教學資源。線下對學生的調查結果也證明,大部分學生比較認可這種教學模式,形式新穎吸引了學生的關注力,內容充實,解惑及時,精準答疑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吳英慧.混合教學模式下“經濟學”課程的教學設計與思考[J].黑龍江教育,2021(1):46-47
[2]韓筠.“互聯網+”時代教與學的新發展[J].中國大學教學,2019(12):4-7.
[3]吳粉俠,李紅,唐云凱.“C++語言程序設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無線互聯科技,2021(1):62-63,74.
[4]趙光峰,馮玉芬.基于“互聯網+”與大數據技術的C++程序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創新[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6):123-126.
[5]李娜,李征,王鵬,達列雄,王磊.雙一流”背景下地方高校操作系統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軟件導刊,2020,19(12):85-88.
注:此文章被沈陽理工大學2020年度校級沈陽理工大學“課程考核方式及教考分離”專項課題研究項目資助。
(沈陽理工大學?遼寧沈陽?11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