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習新的知識都是以學生之前所學過的知識為基礎,從而進一步深化學習而得到新的知識,在小學時期學習的解方程,就是利用“四則運算的部分間的關系”來進行方程的解答。所謂四則運算,就是利用“四則運算的各部分關系”加、減、乘除算式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和乘法除法算式里各部分之間的關系。本文先是介紹了傳統教育,隨后從三個方面介紹如何加強學生認知、培養學生思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來供相關人士交流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解方程;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
引言:
隨著生活品質的提高,學習的方式也在改變。增強小學數學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數學是由簡單的知識為基礎然后逐漸加深,從而得到新的知識。利用四則運算各部分間關系.在解方程的過程中,利用等式之間的關系,找到各部分相等的關系,再利用四則運算,找出各部分的等式將未知數放在一側,從而進一步求出未知數的值。以學生之前所學的知識,利用四則運算各部分間的關系解方程,更符合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教學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思維能力來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的進行,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不能單純的為了銜接以后所學的知識,不顧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否則會語速則不達,從而影響學生以后對新知識的學習。
一、傳統的數學教育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比較死板,屬于教一步走一步的灌溉式教學,教師一堂課只注重知識的灌溉,不重視學生是否完全接受,這種傳統教育下只把學生當成課堂的旁觀者,教師與學生之間沒有互動,因此教師的課堂效率也是非常低的。多年以來,傳統的教育模式受古代儒家思想的影響更帶有諸多的個人情感,因此唐宋時期文學家層出不窮,而在西方文明的引導下教育更偏向理性化,因此自然科學才發展的如此鼎盛,經歷過多次工業革命,成為了現在發展的基礎。同時,教師需要重視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得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知識,對提升學生的基本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對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有深遠的意義。
二、符合學生的認知,加強基礎
小學教育是基礎的教育,為初中高中做準備,所以加強基礎的同時,要符小學生的認知和他們所能接受的范圍,不能用成年人的思想去理解他們。數學是小學最重要的一門學科之一,小學數學的特點就是發散小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他們的邏輯性。從小打好基礎,是小學生學好數學的必要條件之一,教師要時刻保證課堂的氣氛,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也要循序漸進的滲入數學思想,利用公式處理信息,每一步都要深思熟慮。勇敢的提出自己的疑問,敢于做判斷。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基礎和思維能力來選擇教學方法,利用四則運算各部分間關系,在解方程的過程中,找出未知數,再利用其中公式的關系,從而引導學生把未知數解出來[1]。
三、教師適時的對學生進行鼓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想要學生自主學習,還需要教師適時的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鼓勵,在學生自學階段,難免會出現一些低級的錯誤,教師就應該對學生進行安慰和鼓勵,避免學生出現心灰意冷的現象。教師只需要鼓勵一下學生,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對學生自學能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有著重要的影響。比如在學習方程式時,學生自學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步驟不規范的現象,教師發現后就應該用“你已經做的很好了,再完善一下步驟就完美了”等激勵性話語對學生進行鼓勵,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知識印象加深,同時還會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小學數學教學的效率提升也有著深遠的意義。
四、創造情景,吸引學生學習
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多設置一些關于本堂課題的情景,讓學生更快的融入其中,更輕松有效的學習,這個方法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全心全意的投入本節課所學的內容當中,不會像以往一樣上課走神。創造情景學習,會使學生注意力全都再本堂的內容上,這個方法不僅僅使學生注意力在教師身上,而且也會培養學生對陌生知識的求知欲。教師要想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就應該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學氛圍,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獨立的思考。教師應該提前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因此在情景教學中,可以逐步加深情景,這樣會使學生更了解數學內部的結構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中設置多種多樣的教學情景。
五、結束語
運用四則運算的關系解方程,學生不必一步步寫出兩邊的等式變化,只需要找到四則運算的關系就可以變成簡單的方程,進而求出未知數的解。教師應該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時先給學生布置簡單的題然后逐漸加深。教師應該加強對教材的使用,掌握教材從而考慮學生的基礎因材施教。
參考文獻:
[1]劉曉運.戲解方程 收獲奇效——"解方程"教學實踐與思考[J]. 小學數學教師,2018,000(006):60-63.
[2]朱挺紅, 陳喜衛. 由聯系到區別 從過程到方法——人教版四年級下冊"乘,除法的意義和各部分間的關系"的教學實踐[J]. 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 2020(6):17-20.
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布拖縣特木里鎮中心校 黃明芳? 61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