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娜
摘 要: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對高校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想要達到這一要求,則需要通過教學管理的創新推動高校課程思政改革。基于此,以高校課程思政改革為研究對象,從管理觀念、管理體系與管理平臺等方面出發,提出相應的創新策略,以進一步提升高校課程思政改革步伐。
關鍵詞:創新教學管理;課程思政;改革策略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與實行,使社會對高等人才綜合素質能力的要求與標準越來越高--不僅要求高校學生具備過硬專業能力,還對學生思政素養與道德品質有更高標準。基于此,高校作為培養優秀高等復合型人才的主要教育場所,既要注重專業教育的創新發展,也要強調思政教育的不可或缺性。由于鄉村振興戰略具體內容較為廣泛、涉及多方利益、層次多樣,所以必須借助社會中的所有力量共同實現戰略目標。作為社會力量中的一員,高校思政教育是宣傳、推廣國家政策與方針的重要途徑之一,對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實施起推進作用。所以,本文將在分析鄉村振興戰略對高校創新思政課程教學有怎樣意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農業出版社 2018 年 5 月出版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與實施》,從鄉村振興視角探索推動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創新的路徑,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在社會發展中的進一步貫徹與落實。
一、林峰等人編著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與實施》,深入研究了鄉村振興理論與具體實踐,并從中獲得不小的研究成果,是我國最先探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方法和實施策略的著作,對加快鄉村振興戰略目標的實現進程有理論指引意義。本書以最新時事政策為基底,將推進農村社會產業發展作為主 要 目 的,嚴格遵守市場準則,從實際角度出發,論述了如何全面規劃部署鄉村振興戰略,怎樣促進鄉村各產業間的相互融合,如何加快產業發展與鄉村生活的統籌化發展等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解決意見與建議,利于人們完善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操作方案,以充分發揮該戰略的經濟帶動作用。此外,本書還精心篩選、收錄了三十余個結合地方特色和定位需求的實際經典案例,且隨之附有詳實數據與圖表,既有助于加深人們對國家各地區鄉村產業發展形態的認識,也能讓讀者快速理解書中所述知識理論,具備極佳借鑒性與實用性。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出現,不但為高校完善思政教育體系帶來更多實踐素材,還可讓學生在參與鄉村振興相關活動中獲取更多思政教育知識,進而提升自身思政水平。由此可看出,鄉村振興下高校創新其思政課程教學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以鄉村振興為主題所制定并實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均是為維護農村民眾根本利益不受侵害,調動農村群眾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性,這與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目標不謀而合。所以,鄉村振興利于強化高校思政課程教學實效性,為實現理想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精神基礎。其次,鄉村振興戰略主要是為農民群眾謀取福利,基層干部與對應工作人員需盡職盡責地將戰略政策落實到位。對此,高校學生作為創建基層隊伍的主力軍,必須擁有高水平思政素養。換言之,創新高校思政課程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思政素質,為深化鄉村振興戰略發展提供思想保障。最后,高校學生參與鄉村振興活動過程中,既可全面了解鄉村社會最新發展狀況,以自身專業優勢幫助鄉村提升社會發展水平; 也能讓學生潛意識形成幫扶弱勢群體、勇于面對困難、積極迎接挑戰的道德意識。
因此,高校必須加快思政課程教學模式的改革,以全力激發學生自主幫扶新農村建設的思想覺悟。從上述內容可知,鄉村振興背景下,高校思政課程教學的創新改革勢在必行,教育管理者可在借助院校現有教育資源前提下,利用科學合理的手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思政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從而為更快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培養更多全面發展型人才。
三、形成創新教學管理觀念
(一)基于教師為主的教學管理觀念
目前,我國教育事業改革逐漸轉變了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逐漸轉變,學生處于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質量。然而從思政教育的角度來說,這一改革并未使課程思政達到預期目標。所以,在確保學生處于教學活動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應加強對教師的重視程度,并以此為基礎,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管理策略,通過對教師的管理,加強教師對專業課程的分析力度,尋找出其中與思政教育相關的內容,使課程思政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案,以加強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與思政理論的引導;另一方面,編寫專業課程教材時,應由大量教師參與,引入教師實際的工作經驗,確保思政內容有效融入專業課程教材中。
(二)基于研究為主的教學管理觀念
從微觀的角度而言,高校思政教育活動的開展,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分別為理論課程、素養課程以及專業課程三位一體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這些課程開展過程中,應提升培訓力度,表現出示范作用;在教材設計的基礎上,有效對各種教學活動融合;制定出完善的規章制度等。而從宏觀的角度而言,不僅要構建教材研究部門,還要成立思政探索機構。由此可以發現,課程思政改革時,研究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應加大各方面的研究力度:一是各項課程中,與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哪些聯系,并以此為基礎,明確課程思政目標以及教師應具備的職責;二是各個行業與領域發展過程中,思想政治具有哪些作用,可以采用哪些方式去掉不滿足要求的內容;三是在不影響專業課程教育活動的基礎上,如何與思政教育融合等。
三、遵循思政課程立德樹人作用,積極引用典型教學
范例。高校必須清楚認識到思政課程教學立德樹人的教育作用,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為中心,對鄉村振興實施過程中表現突出的個體或先進集體進行表彰,并在思政課程教學中大力宣傳、推廣先進個人或是集體的優良思政品質,鼓勵學生將其作為模范榜樣,以此來加強學生思政覺悟,讓學生能以更加嶄新的面貌加入鄉村振興發展隊伍。
言而總之,伴隨鄉村振興戰略得到深層次地貫徹與落實,高校要充分發揮教育主陣地的功能,深化教書育人的作用,培育更多具備過硬專業能力與高水平思政素質的優秀人才,為振興鄉村社會經濟的建設與發展提供充沛動力。鑒于此,高校應重視思政課程教學在鄉村振興視野下的創新發展,通過現代化的教學方式與手段深化鄉村振興戰略在思政教育中的應用,讓學生敢于承擔起建設新農村的重任。
黃淮學院? 4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