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柯爾文手勢是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較為重要的一種教學方式,它是由柯爾文發明創造,因此得名“柯爾文手勢”。教師在使用這種教學方式過程中需要借助七種不同的手勢,通過變化它們的高低位置來代表七種不同的唱名。這樣的方式能夠將音調的高低關系以形象的方式進行展現,讓學生能夠更容易進行消化和吸收。當然,這也是學生和教師交流的一種身體語言形式。本文圍繞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運用展開論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音樂;柯爾文手勢;教學實踐;運用
前言:
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生源素質差異較大、大班額授課等問題,這會影響音樂教學的質量。加之學生愛玩的天性,他們常常不能夠集中精力開展音樂學習,這不利于他們有效學習相關內容。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教學方式,既能讓學生進行游戲,又能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保持一定的秩序,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而柯爾文手勢為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策略。
一、通過編創歌謠讓學生能夠掌握柯爾文手勢
筆者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DO RE MI》編創了一首歌謠,其中包含了七個音符的柯爾文手勢:用食指指向天空表示TI;把快門打開表示LA;小門關起來表示SOI;“真棒”倒過來表示FA;我的小平臺表示MI;快樂小滑梯表示RE;小手攥拳頭表示DO。接著教師需要按照歌曲的旋律引導學生進行哼唱,在旋律互動的過程中讓學生感受柯爾文手勢帶來的樂趣性、簡便性和游戲性。在學生學會了柯爾文手勢之后,教師應當對于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引導學生能夠很好地糾正自己的問題,讓自己能夠更好地開展后續的學習。
二、用聲勢練習法進行節奏訓練
聲勢也就是用姿勢創造出聲音。教師在開展節奏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對于聲勢進行巧妙的運用,例如使用跺腳、拍手、拍肩等行為鍛煉學生的聽覺能力和反應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己對于音的高低以及音的強弱的判斷能力。筆者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常常會使用不同的節奏游戲幫助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感受音樂的樂趣,進而能夠激發學生對于學習音樂的興趣,讓學生能夠掌握相關的音樂知識。
例如在進行《火車開啦》的相關學習中,教師可以通過聲勢營造出火車前進的特點,讓音樂更為生動和形象。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學生能夠對于音樂有更深的印象,還能鍛煉學生表達音樂的協調性。與此同時,教師應當結合相關內容對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講解,讓學生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相關內容,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的氛圍中愉悅地開展學習活動,這對于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有一定的幫助。
三、引導學生進行簡單試唱,提高學生的識譜能力
在學生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聲勢法之后,教師可以從新歌中挑選出易于被學生理解接受的旋律,讓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一邊做柯爾文手勢,一邊進行識譜和歌唱練習。與此同時,教師應當對于學生的練習提出三點要求:(1)演唱的時候要注意自己的音準;(2)柯爾文手勢應當要規范;(3)耳朵要注意聽,跟著變化調整自己的音。這就需要學生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在學習的過程中緊跟老師的步伐。邊唱邊動的形式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協助學生克服畏懼識譜的心理,讓學生能夠在較為輕松愉悅的音樂氛圍中開展音樂學習,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準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引導學生進行內心聽覺練習
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柯爾文手勢表示短小的音樂片段,讓學生能夠把握自己的音準,在心里開展聽覺練習。例如,教師在用柯爾文手勢做出do、re、fa、mi等音調時,要求學生以不出聲的形式在心里進行記憶學習。在做完一組練習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唱出聲音,通過比對教師的示范矯正自己的音高。之后,學生需要一邊看教師的柯爾文手勢一邊進行歌唱,或者通過自己做柯爾文手勢自己唱的形式進行學習。對于音準有較好把握的學生來說,教師可以讓他們直接進行歌唱練習。長期的內心聽覺練習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音準,讓學生能夠以更為標準的音調進行歌唱,這對于提高學生的音樂水平有重要的意義。
例如在進行《新年好》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應用柯爾文手勢分別表示不同的音樂片段,讓學生通過內心聽覺練習把握音準。接著,教師需要通過示范讓學生能夠矯正自己的音準,再通過歌唱的形式對于自己的音準進行進一步的確認。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之間兩兩一組開展練習,一人負責使用柯爾文手勢,一人負責進行內心聽覺練習,在雙方能夠較為熟練地掌握相關內容之后調換兩人的任務,這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把握自己的音準,提高自己的音樂水平,這對于學生開展之后的音樂學習有重要的作用。
五、引導學生進行音樂記憶訓練
在開展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應用柯爾文手勢同學生進行輪唱練習:教師即興演唱,通過柯爾文手勢進行指導,接著,學生需要在教師唱完三拍之后對于教師的演唱進行模仿,對自己的音樂記憶進行鍛煉。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編創旋律,鼓勵學生之間加強溝通和交流,達到相互啟發的效果,這對于提高每一個個體的編創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除此之外,在學生基本掌握音高之后,教師可以采用柯爾文手勢開展二聲部訓練。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兩只手的時候表示不同的音高,讓學生能夠在傾聽的過程中對于自己的音準進行調整,達到訓練聽力的效果。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相互傾聽和配合或者讓學生挑選自己覺得演唱困難的部分進行著重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應當做到不看譜,完全依照教師的柯爾文手勢開展歌唱活動。這對于學生建立較為良好的音高、了解音準的概念和開發左右腦有著重要的作用。
總結:
以上是筆者總結的運用柯爾文手勢開展音樂教學的相關內容,這些教學方式也的確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音樂素養,讓自己的歌唱變得更有水平。但是,應用柯爾文手勢展開教學的探索道路還很長,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在實踐的過程中對于相關內容進行總結,對于教學方式進行不斷的改善,讓學生能夠更加享受課堂,享受音樂學習帶來的樂趣。
參考文獻:
[1]龔曉紅.淺析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的作用[J].新課程·上旬,2019,(5):13.
[2]張嘉茜.小學音樂課運用柯爾文手勢進行音準訓練的方式方法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9,(2):25.
[3]黃妍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中運用柯爾文手勢進行音準訓練的方式方法[J].赤子,2020,(4):239.
王麗麗 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雙溝中心小學 2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