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鶴曦
【摘 要】社會經濟的持續性健康發展使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人們在不斷改善生活水平的同時也將目光聚焦在理財方面,希望能夠借助個人財產的有效利用進一步提高生活質量。然而理財也伴隨著風險,若是不能合理地正確看待理財風險、合理選擇理財產品,理財者就很容易因市場波動受到傷害。在這種情況下,理財者有必要對理財市場風險進行了解。基于此,本文將對個人理財市場風險進行詳細分析,并將產品選擇中的各項問題列出,以便為理財者控制理財風險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個人理財;市場風險;理財產品選擇
理財的概念由來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國的《易經》。不過就現代而言,“理財”一詞最早見于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報端。現代意義上的理財思想是在“金融經濟”時代產生,并且隨著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股票、基金、保險等金融產品的誕生逐步完善,個人理財也走進人們的視野當中。個人理財就是充分利用客戶的財務資源,以此幫助客戶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我國而遠,個人理財市場的形成與銀行業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直接關系。理財的本質是一種投資方式,投資就必須兼顧收益和風險,所以個人理財時不能緊盯著利益,更要關注的是投資的安全性,采用合理的方式控制好理財風險。
一、關于個人理財風險類型的分析
個人理財面臨著諸多風險,若是不能提前了解風險類型就很難做好防范工作,這就會導致投資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損失。實際上,個人理財需要考慮的因素很是復雜,如市場風險、信用風險、信息風險,乃至于人在不同年齡段適應的個人理財項目也有所不同。以下將對常見的個人理財風險類型進行分析,以求能夠警示理財者在投資中規避風險。
1.市場風險
市場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以后,市場面臨的風險也在與日俱增,利率風險、稅率風險和通脹風險都有可能對投資環境和投資產品收益率產生影響。銀行為了維持經營需要,通常會在時常發生變動一后調整利率,這就導致個人理財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當然,不同的投資類型在面對不同的風險受到的作用各不相同,正如投資外匯的理財者受匯率風險的威脅比較大;投資股票的理財者容易受到股票風險的威脅;投資商品則需要面對商品價格風險。由此可見,市場中無處不充斥著風險。風險只有高低之分,不存在有無之別,所以投資者在進入市場時一定要擦亮眼睛,考慮市場整體環境和自身財務狀況,以免因為市場風險造成嚴重損失。
2.信用風險
雖然理財產品的未來收益可以預測,但是市場環境無時無刻不再變動,所以理財產品的未來收益只能作為參考,不能完全聽信。在理財過程中,必須對信用風險有所考量,這樣才能保證理財投資的穩定性。實際上,我國有不少信用狀況良好的銀行可作為理財產品的選擇對象,其發行的理財產品幾乎都可以保障收益率。當然,信用最高的理財產品當屬國債,國債以國家信用為基礎,所以可以算最穩妥的理財產品。信用風險在經濟動蕩時就會體現出來,信用度良好的金融公司或銀行發售的理財產品在抗風險能力也會更強一些。
3.政策風險
政策風險也是理財者不可忽略的風險,政策風險的內容比較多,除了國家突變性政策對特定行業產生作用,從而導致時常發生變動外,還有一種政策風險就是國家對資產安全方面的政策。政策規定,銀行不能為信托或有關產品提供擔保,回收票據、貸款等行為也不被允許。這些政策實施以后給理財者的投資增加了一定的風險,但這也警示理財者要對理財產品宣傳資料進行認真審閱,切勿輕信利益有關的承諾。
4.信息風險
從信息角度來看,個人理財者在投資領域屬于弱勢群體。如果理財者缺乏可靠的信息途徑,那么就很容易受到這種風險的威脅。在投資過程中,銀行及其銷售人員往往掌握者更多信息,在理財者信息掌握較少的情況下,買賣雙方的信息差也就形成。這種信息風險集中體現在投資者評價理財業務時,當投資者受到信息干擾錯誤評估理財產品后,風險也就悄然而生。雖然這種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銀行或金融機構的不負責,但是顧客同樣也反了忽略收益和風險關系的錯誤。所以說,理財者評估理財業務時,不能輕信推銷員的宣傳說辭,應當詳細地考察理財業務,做出正確評價以后再進行選擇,以免受信息風險的作用損傷利益。
二、個人理財產品的運用方法
市場上的理財產品種類繁多,個人理財者面對的風險也為數不少,所以理財者要掌握好個人理財產品的運用方法,這樣才能安全、穩定地實現個人財富增長的需求。以下將從制定理財目標、組合理財產品、調整理財組合、評價理財組合這四個方面展開分析:
1.確定個人理財目標
理財是為了實現人生目標,無論這個目標淺露還是深沉,都應當明確而又實際,這樣才能成為構建理財組合、調整理財組合的依據。明確理財目標以后,其目標就是內化為收益目標和風險控制目標。其中收益目標的設置尤為關鍵,不僅會對理財產品的組合產生決定性作用,還會直接關系理財風險;風險目標控制是保證理財安全、穩定的必要措施,其中涉及的內容有流動資產要求、承損范圍等。個人理財目標的制定要考慮全面,既要參考整體市場環境,也要考慮個人財務與發展需要。當然,收益目標和風險控制要有統一性,不能在要求高收益的同時保證低風險,否則理財目標就沒有實踐性。
2.優化理財產品組合
理財產品的組合是運用方法的直接表現,組合的方式圍繞個人理財目標展開。在理財目標的確定過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優選理財產品,在恰當的范圍內做出選擇。結合理財目標中的風險、收益要求,個人理財者要把完全不符合要求的產品剔除,例如低收益、低風險的理財目標下,股票和證券就不符合要求。在基本選出適宜的金融產品以后,就要從比較權重,以此達到提高收益的目標。個人理財環節比較復雜,個人投資者應當將收益目標和風險控制目標貫徹于組合全過程,這樣才能在保證收益的同時控制風險。
3.調整個人理財組合
理財組合形成以后還會繼續調整,這是因為個人理財目標和金融市場都處于變化中。即使個人理財目標長期保持不變,理財產品的收益預期也會隨著整體環境發生變動。因此,個人投資者要以市場的變化為根據,調整理財組合形式。一般來說,理財產品的組合要遵循這些原則:收益相同時選擇低風險組合;風險相同時選擇高收益組合。個人理財組合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實際收益率,個人投資者應當認識到個人理財組合的關鍵作用,通過合理的理財方式提高財富利用效率。
4.評價個人理財組合
定期對個人理財組合做出評價,這時理財產品運用的必要環節。評價間隔以年度或者半年度為佳,過長就會對個人理財組合調整的時效性造成消極影響;過短就會干擾投資利益的產生。經過評價以后,投資者可以發現投資組合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不斷總結經驗中提升理財能力,為將來的理財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
三、個人理財水平的提高與培養
1.尊重市場規律,避免感情支配理智
尊重市場規律是每一個進入市場前都要學會的道理,市場不會因為你的投資理念先進,對金融產品了解就降低風險。就算高風險投資帶來了不菲的收益,也不能因為風險沒有發生就認為其不存在。市場的變動由所有參與者的合力導致,所以任何人或者機構都不能對市場的變化進行完全準確的預測。賺錢效應往往會讓人迷失自我,個人投資者應當謹防風險帶來的危害,千萬不能有“一夜暴富”的心態。當然,強調風險并不是為了限制參與,個人投資者要轉變想法,認識自己在市場中所處的境地,用“小步快走”的方式投資。總而言之,投資者要用理智的態度對待理財投資。
2.正確看待風險和收益的關系
個人理財者面臨著信心風險和信用風險的威脅,所以理財者有必要強化對金融產品風險的分析能力。投資者在選擇銀行產品時,必須對自身財務狀況有明確的認知,然后再以此為依據選擇理財產品。對于金融產品風險的分析,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界定投資類型。例如投資股票的風險一般大于基金類產品。在常見的金融產品中,固定產品的風險是最低的,本金幾乎不會受到損失。至于其他產品收益率就需要從市場表現上獲得反饋,由此可見,多數金融產品的風險與投資市場有直接關系。
3.以自身需要為基準調節個人理財組合
現代金融領域從個人生命周期中分析了不同周期的理財需求,以單身青年為例,這個時間段的人主要支出在于日常生活和房屋租賃,在此以外可以投資銀行儲蓄等理財產品,并嘗試小額投資積累經驗。當進入家庭事業形成期后,理財需要就轉變成買房、教育和應急儲蓄等。由此可見,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的理財規劃各不相同,理財者在調整理財組合時可以參照生命周期理財規劃的理論進行調整,以此提高理財行為的科學性。
四、結束語
個人理財者有必要對現代金融理論進行適當了解,這能夠為個人理財者的投資行為提供理論指導,幫助投資者認清風險和收益的關系。尤其是在了解國內常見的金融產品后,理財者對理財產品的選擇也會變得更加多樣化,這就可以幫助投資者更好的調整個人理財組合,從而做到收益和風險的統一。
【參考文獻】
[1]聞婷.個人理財市場風險及產品選擇問題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4(17):75-76.
[2]王健康,謝雪練,董湘平.個人理財市場風險及產品選擇問題研究[J].企業導報,2012(20):116-117.
[3]李振宇.淺談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風險及對策[J].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2019,0(4)
[4]翟玉琪.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的發展分析[J].經濟管理文摘,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