鐔俊峰
摘要:在小學生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教學內容是引導學生進行歌唱教學。由于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會誤以為把音樂課堂當做是嬉戲打鬧的機會,沒有認真地進行學習、掌握歌唱技巧;同時大多數的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習慣強調其專業性特點,給予學生過多的壓力,導致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敢放聲歌唱,從而對唱歌失去興趣等。由于教師教學方法的因素和學生自身的因素,導致小學生在音樂課堂上沒有真正學習掌握有用的知識點,因此小學音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歌唱教學進行有效性的深思。
關鍵詞:小學音樂;歌唱教學;有效性深思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強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擺脫應試教育的束縛,他們的教學任務除了引導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的基礎知識與基本內涵之外,還需要幫助學生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因此音樂課堂越來越受到教育部門和廣大社會群眾的高度重視。小學音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將歌唱教學作為主要的教學內容,向學生傳授歌唱技巧,引導敢于歌唱、樂于歌唱。
一、樹立音樂形象
說到音樂,大家腦海里面的第一印象便是唱歌,的確,唱歌是音樂的一種形式,我們可以通過唱歌來感受音樂,體會其中的意境美。然而在小學音樂老師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只是一味的引導學生一遍一遍的進行歌唱,這樣的教學方法只會導致學生對音樂課堂感到厭倦,甚至出現抵觸心理,而沒有引導學生對歌曲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了解,沒有樹立音樂形象。因此小學音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有效樹立音樂形象,向學生介紹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提高音樂的感染力,幫助學生能夠深切的感受歌手的情感,提高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例如:在《小酒窩》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小學生體會歌曲的甜美和愉悅的音樂情緒,同時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及熱愛。因此教師在正式進行教學之前可以先在課堂上進行提問:“同學們都有小酒窩嗎?你們覺得小酒窩漂亮嗎?笑起來的時候小酒窩是不是更明顯呢?”為了幫助小學生能夠更加快速的掌握該首歌曲的歌唱技巧,教師可以結合音樂中的形象,引導小學生進行開放性思考,觀察自己或其他同學臉上的小酒窩,并感受當臉上出現笑容時小酒窩的變化……最后幫助小學生感受歌手的情感及該首歌曲所要表達的意境。
二、結合情感體驗
每一位歌手在創作時都是有感而發,投入真情實感,從而才能達到相應的歌唱情感效果,同一位歌手在歌唱同一首歌曲時,有沒有投入情感可謂是天壤之別。因此小學音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引導學生注重氣息、聲帶等的變化時,同時也需要提醒學生投入情感去歌唱,這樣才不會讓自己的歌唱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小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需要重視音樂作品的內涵,注重投入自己的情感,使歌唱作品更具有受大家的喜愛。
例如:在《草原上》的教學過程中,該首歌曲是屬于蒙古的民族民間音調風格,而我們的身邊所處的環境大多數除了山就是海,很少學生真正見過大草原,因此小學生在該歌曲的學習過程中將會比較難體會歌手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學音樂老師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呈現出一些蒙古草原的照片及視頻材料、當地居民的活動及節日,幫助小學生能夠更貼近大草原,感受草原之美及當地人民的風俗習慣。在同學們觀看相關的視頻和圖片時,教師可以邊播放《草原上》該歌曲,幫助小學生能夠更深切的感受音樂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從而幫助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更加順利高效。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深切感受歌手的情感,仿佛身臨其境歌曲中的場景,從而使小學生的歌唱效果更具有感染力。
三、開展創作活動
作為小學音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想要提高小學生的歌唱能力,單純靠課堂的理論知識傳授是遠遠不夠的,同時還需要通過開展創作活動引導小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進行有機融合,幫助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因此小學音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向學生傳授通過不同的方式去表達同一首歌曲,創作音樂,從而提高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
例如:在《迎來春色換人間》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小學生在該首歌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順利高效,教師在正式進行教學之前可以向小學生布置預習內容,其中包括了解《迎來春色換人間》的演唱形式、《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概要、介紹京劇的四大行當、介紹京劇的伴奏樂器……學生可以不限人數進行自由組隊,但是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需要參與該堂課的預習活動。大家通過不同的形式來了解學習該首歌曲,感受該首歌曲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這樣的教學方法能夠幫助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自身的潛能,并且小組合作也能夠幫助小學生團隊協作的能力得到培養,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強化師生互動
小學音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遵循新課程背景下的教育觀,在課堂上不能夠只是一味的向學生傳授歌唱技巧,而是需要偶爾將課堂交給學生,與學生進行互動,時刻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掌握水平,引領學生深度學習,安排好與學生之間的合唱,從而高效的完成歌曲歌唱。在師生互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予恰當的輔導和指導,當小學生高效地完成師生合作的歌曲時,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小獎勵。例如:在《我怎樣長大》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唱上一句,學生唱下一句,從而幫助小學生在歌唱的過程中更具有勇氣和自信,提高課堂的教學氛圍及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小學生音樂課堂的教學效率,小學音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小學生重視音樂課堂,同時也需要改變自己的教學策略,正確樹立音樂形象并結合音樂的情感幫助小學生能夠深切的感受歌手想要表達的情感,同時教師也需要通過不同的創作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了解音樂作品。
參考文獻:
[1]蔣希冉. 讓音樂流淌在黑白之間——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鋼琴伴奏有效性的策略[J]. 學苑教育, 2015(15):9-9.
[2]黃立群. 我需故我唱我唱故我樂--關注小學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J]. 新教師, 2015(8).
[3]徐麗芳. 談”唱會歌”和”會唱歌”——小學音樂課堂歌唱教學的有效性思考[J]. 神州旬刊, 2012, 000(024):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