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酈華
摘要:在現代教育理念下,物理教師在初中的教學中,在鞏固學生物理知識的基礎上,更加重視學生將物理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培養。教師在教育改革的指引下,從提升學生素質出發,在結合學生特點的同時,積極對生活中的物理素材進行挖掘,從而提升物理課堂的高效性。
關鍵詞:生活素材;初中物理;高效課堂
引言
學生在初步接觸物理學科后,對物理各種抽象的原理和規律認識不夠深刻。而教師必須抓住物理學科的本質,借助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素材,加深學生對物理相關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在生活素材的應用中,能夠讓學生發現物理與生活的聯系,學生也能感受物理學習的樂趣,學生物理興趣得到了培養,課堂的教學更加高效。
一、聲音素材促使物理高效課堂的形成
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聲音是人們交流溝通的重要介質。長期以來教師聲音的教學中,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一般對教材內容進行講解,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重視學生對聲音相關知識點的記憶,學生僅僅是對知識內容的記憶,對知識的內涵理解不夠透徹。而教師借助生活中物理素材的挖掘,在課堂上對生活中的聲音素材進行運用,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形象、生動地了解聲音相關的具體內容,學生聲音現象的本質有了更深的理解[1]。
例如,在八年級《第1節 聲音的產生與傳播》中,教師在翻看本節教材后,緊抓本節課的知識重點,借助學生生活中的常見素材,讓學生在物理實驗中認識生活中和聲音相關的物理現象。教師可以將音樂播放器放到玻璃瓶中,打開音樂播放,讓學生借助聽覺,確認玻璃瓶內是否有音樂傳出。之后,將瓶子內的空氣抽空,再次進行音樂的播放,讓學生仔細聆聽,是否有音樂從瓶內傳出。學生在不同的物理實驗中發現,在第一組有空氣的瓶中,能夠聽見播放器播放的音樂;而當把瓶子中的空氣抽空后,就無法聽到聲音了。教師在進行兩組實驗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在進行實驗結果對比后就會發現,聲音能夠借助空氣進行傳播,因此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的支持。之后教師可以根據本課內容,從聲音的速度、音色等方面提出問題,為學生展示自己準備好的各種生活素材,讓學生在物理實踐中對聲音的相關知識點進行探索學習,學生受到生活中聲音素材的影響,對物理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從而提升了物理課堂的效率和質量。
二、光素材促使物理高效課堂中的形成
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認識到物理學科是對生活中事物本質和規律的總結。物理理論知識源于生活,最終就應該運用于生活。這就需要教師讓學生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在掌握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而光現象是學生生活中最常見的現象,相關的素材較多,教師想要提高物理課堂的高效性,就必須積極挖掘生活中的光素材,引導學生借助素材,加深對光現象的理解[2]。
例如,在八年級《第4節 光的折射》教學中,光在學生生活中較為常見,許多光現象學生習以為常,但卻不知道其中的本質與原理。教師在這時就可以為學生準備相應的實驗器材,自己在課堂上帶領學生一步一步進行光現象實驗。如,讓學生在透明的玻璃水瓶中放置鉛筆,引導學生對玻璃瓶中的鉛筆進行觀察,學生在查看后發現,鉛筆出現了偏折。學生對于這現象非常好奇,教師就可以對折射理論知識進行講解。之后,教師可以尋找在河里捉魚的情境,為學生播放出兩種直插和斜插捕魚的方式,得到的結果,引導學生借助本節課的物理知識,對這兩種現象進行解釋。借助這種生活中的素材,學生在生活素材中學習物理知識,之后又在教師的引導下,將物理知識代入到生活中,去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素材,學生物理知識的運用能力得到了提升,課堂效率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三、電路素材促使物理高效課堂中的形成
在現代生活中,電力是我國生活、工作、學習的主要能源,而借助電路能夠使得電力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為人們帶來極大的便捷。而電力在日常的運行中,不像聲、光現象那樣那么容易被學生感知,較為抽象復雜,學生理解起來較為困難。此時,教師便可借助知識遷移的方式,類比模擬電流的輸送[3]。
例如,在九年級物理《第十五章 電流和電路》這一章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將日常中水流動的形式和電流通的形式進行類比,加深學生對電流的印象。之后可以引導學生自己組建簡單的電路,借助開關的控制,從而促使學生對電路理解更加深刻。
四、力學生活素材提升物理課堂的高效性
在初中生的學習生活中,力學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沒有摩擦力的世界是什么樣子的?之后,積極引入生活中關于力學的各種素材,讓學生在實驗中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例如,在八年級《第3節 摩擦力》的教學中,教師在大體講解摩擦力的相關知識后,為了加深學生對摩擦力的映像,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當摩擦力消失后,世界會變成什么樣子?如衣服纖維是依靠摩擦力而編織成的,當摩擦力消失后,衣服就會分解。人在走路的過程中,摩擦力消失,人就無法前進等。教師可以借助這些生活中的力學素材引入,加深學生對摩擦力的理解。如,在學生手指上涂抹食用油,讓學生用手指模擬人走路的形式,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沒有摩擦力后的情況。學生借助生活素材和實驗實踐,對摩擦力對生活的影響認識更加深刻。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初中物理的課堂應該伴隨著歡聲笑語,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對物理知識進行學習和探究,從而使得物理課堂的高效性得以形成。這就需要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將物理知識與生活實踐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在自主的探索中,積極運用物理知識,對生活中的事物和現象本質、規律進行探索,從而提高學生對世界客觀事物的認識。
參考文獻:
[1] 張代球. 挖掘生活素材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思考[J]. 好日子, 2019, 000(022):P.1-1.
[2] 段奮前. 挖掘生活素材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19, No.635(06):148-148.
[3] 張娟. 淺析挖掘生活素材構建初中物理高效課堂[J]. 下一代, 2019, 000(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