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欽 余小軍
摘要:音樂教育是音樂美育的重要形式,是高校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高校美育有極其重要的作用。通過對音樂教育在高校美育中的價值和應用研究,有力推動音樂教育融入高校美育,提升美育成效,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高校美育;價值;應用
高校肩負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進入新時代,音樂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價值日益凸顯,將音樂教育與高校美育深入融合愈發重要。
一、音樂教育在高校美育中的價值
(一)音樂教育的德育作用
德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部分,德智體美勞“五育”不能相互割裂、相互排斥,要相向而行、融為合力。音樂中蘊含豐富的德育元素,如紅色音樂、勵志音樂。音樂中的德育元素能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幫助學生積極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通過音樂教育中德育元素的深入挖掘,可有力提高德育的感染力、親和力和滲透力,形成良好的德育功能。特別是深入挖掘音樂教育中的德育元素,可有力拓展音樂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提升音樂教育針對性與有效性,提升音樂教育的德育效能。
(二)音樂教育的審美作用
審美是人類理解世界、感知世界的特殊形式,是感性與理性、主觀與客觀、內在和外延等交錯在一起形成的特殊能力。音樂是美的文化,是一種世界語言。音樂中蘊含了豐富的審美要素。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大學生審美情趣的重要途徑,可以提升大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音樂教育可以啟迪大學生對美的表達、對美的傳播、對美的升華。更為重要的是,音樂教育可以轉變大學生的審美理念、審美方法,幫助大學生將感性與理性、主觀與客觀、內在和外延等審美觀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幫助大學生去發現美、感悟美,從而創造美。
(三)音樂教育的文化作用
音樂是一種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音樂文化是一種獨特文化,是一種特殊的文化表達,有極其獨特的文化作用。音樂教育對校風建設、教風建設、學風建設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特別是將音樂中的文化內涵和現代音樂教育的多樣化形式有機結合起來,可以形成顯性的大學文化元素。通過音樂教育的內涵和外延的挖掘、充實、提升,可以形成獨特的文化載體。特別是將音樂教育與美育融合,對高校教育教學是一個有益的補充,可形成文化育人的重要載體,形成音樂教育的文化作用。
二、音樂教育在高校美育中的應用
(一)音樂教育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徑
音樂教育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徑以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有機結合來構建。以第一課堂的課堂教學為重要形式,以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為重要補充。通過第一課堂把美育與課堂教育緊密結合起來,深入學習音樂的內涵和外延。通過第二課堂把美育與實踐教育緊密結合起來,豐富、拓展音樂對美育的價值。作為最基礎的教育教學形式,第一課堂的音樂教育以講授式教學為主,主要講授音樂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巧等。第二課堂的音樂教育以參與式教學為主,主要包括藝術實踐、舞臺表演、參與制作視頻媒體、欣賞高雅藝術等。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可以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良好效果,使得音樂教育融入高校美育發揮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二)音樂教育融入高校美育的策略
首先要從內容、形式、載體等方面,對音樂進行收集、分類、整理,形成條理清晰、綱目明確的音樂教學素材。通過對音樂教育素材的再加工、整合,特別是對音樂教育素材中的感人故事、時代精神等提煉,形成內涵豐富、意味深遠的音樂育人素材。其次要注重加強音樂教育的知識體系建設、教學內容建設、教師隊伍建設、教材建設和保障體制機制建設。要從宏觀、微觀兩方面切入,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重視豐富的課外活動、建立完善的教學機制。特別重要的是堅持遵循學生成長成才規律,注重音樂教育對象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注重音樂教育方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注重音樂教育技術的創新性和靈活性。
綜上,對音樂教育在高校美育的價值和應用的深入研究,凸顯音樂教育在美育中的重要作用。進入新時代,高校必須高度重視音樂教育在美育中的深刻價值和意義,深入探索音樂教育融入高校美育的創新策略,站在文化育人的高度,推動音樂美育,實現高校美育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梁威,紅色經典音樂融入高校美育的路徑與策略[J].戲劇之家,2020(15).
[2]王曉瀟,音樂教育中審美教育的重要性及實踐研究[J].黃河之聲,2019(22).
基金項目:江西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立德樹人視域下大學文化軟實力評價體系研究》(編號:20YB354)。
作者簡介:
杜欽(1988-),女,江西南昌人,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音樂學、音樂文化。
余小軍(1984-),男,江西浮梁人,江西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