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慧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2020版思想政治必修2《經濟與社會》第一單元第一課第二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課例教學設計為案例,重點討論在高中思政課堂中,如何注重課堂生成性資源的設計和優化,在靜態備課的基礎上具體根據學生的動態進行教學調整,巧妙地運用課堂生成性資源,并以此形成反思,得出課堂生成性資源包括教學設計即生成的保證、課堂及時捕捉即生成的關鍵等結論,目的在于讓學生深度思考并得到有效的課堂學習。
關鍵詞:動態備課;生成性課堂;教學策略
一、動態生成教育觀念——生成的基礎
真正的教學改革,要改變的不僅僅是傳統的教育理念,更重要的是改變教師的教學觀念。
首先,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來對待動態生成性課程資源,這也是有效開發的關鍵。
其次,要有正確的師生觀。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強化教師的絕對權威角色和學生的被動角色,只會導致消極的思維定式。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中建立一種平等的“我——你”關系。
二、動態生成教學設計——生成的保證
(一)教學目標
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是以教學目標的形式融合在思政教學中的。因此,只有當學生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形成與期許中相對應的成果時,這才是有效學習。
以新教材必修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教學目標為例。
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本節課知識,使得學生理解并體悟到國家“兩個毫不動搖”的措施完善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通過感悟我國幾十年經濟社會發生的重大變化,逐步增強經濟制度自信、經濟理論自信。
科學精神:通過應用性問題設置討論環節,培養其良好的思辨能力,能夠用科學辯證法的思維來看待事物、解決問題,同時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與創新競爭意識。
公共參與: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在討論交流中表達各自的觀點,小組討論中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共同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環境中,體驗課堂共同參與的樂趣,從而增強公眾參與的意識。
(二)預設問題
真正的學習在問題中開始,在問題中提高,在問題中收獲。因此,動態教學的提前是學生,是學生的問題,是學生要積極解決問題的愿望。在常態課上,問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實際生活中的問題是靈活的,是開放的,因此,動態生成資源首先要優化提問。
以新教材必修二《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為例。該課在議題導入時利用視頻《5G技術領先》進行導入,并設置了問題:我們國家在對于5G網絡的產生、普及上做出了哪些推動性舉措?這種開放性問題的設置,不在于學生要回答出正確的答案,而是為了引起學生興趣的同時,了解為何我們國家能在短時間內從1G到5G,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通過學生不同答案的生成,教師適時進行總結概括,同時向學生闡述我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政策,讓學生在總體上對于本框主題有清晰的認識,建構起知識框架。
三、動態生成課堂捕捉——生成的關鍵
(一)整合錯誤資源
教師要積極整合錯誤資源,教師要耐心地對待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認識錯誤或者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不足,并加以利用該資源,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亮點。
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的這節課中,教師要求學生結合具體情境,分析聯通混改后可能會出現哪些積極效應。一學生回答,聯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會讓國有資本增值,降低國企的經營風險。學生一說完,教師就發現了其中的錯誤。于是教師讓其他同學來評價這位同學的回答是否有其合理性。果然,有同學提出了質疑,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企業經營風險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接著教師肯定了后面同學提出的質疑,并且詳細地給同學們解釋了這個問題,加深了學生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教師捕捉到了學生鮮活的錯誤資源,而后善待錯誤,對錯誤思路進行互相糾正,相信這個改錯及發現真知的過程,定會在學生心中打下深深的烙印。
(二)價值引領
在教學情境中,教師樹立價值引領,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和事件,幫助學生轉化思路,積極推動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例如,在《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這節課的中間討論環節,教師讓學生觀看視頻《非公有制人士表彰大會》,學生們在觀看視頻時,都關注的是等一會老師會根據這個視頻做什么樣的提問,于是教師在此時并不急于給出問題,而是讓學生自己思考,通過看這個視頻,你會得出什么啟示?為了不局限大家思考的角度,教師提示可以從不同主體,也可以從經濟、政治等不同方面。一個視頻資源的利用并不是提前預設好的角度讓學生來思考,恰恰是不設范圍,讓學生加深對其體驗并作深層次的思考,從而推動課堂教學的動態生成。
參考文獻:
[1]蔣小娟.淺談初中科學教學中的生成性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中旬,2009(1):2.
[2]鐘秋云.淺談信息技術生成性教學中課堂提問有效性[J].讀寫算(教研版),2016,005(002):34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M].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