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進
摘要: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人類社會已經迎來互聯網+時代,如今各行各業都已經離不開互聯網技術的支持。基于此,“互聯網+教育”也成為當前教育改革的熱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互聯網+的發展為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渠道和可能性,對提升教學成效、促進學生綜合培養產生了積極意義。本文針對互聯網+背景下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展開探索,希望能夠為廣大同仁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
在一線的數學教學中不難發現,當下的小學生思維品質有待提升,小學生中存在思維僵化、死板的現象,不利于其形成靈活解題的能力。在數學的學習中,很多小學生看到一些類似題型時,常會形成一定的思維定式,而不會引申思考,嚴重阻礙了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不利于其未來的數學學習。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更加多樣化的表現形式和更加豐富的教學資源,給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對學生頭腦思維的靈活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豐富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實現小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培育。
一、運用微課創設情境,啟發學生數學思維
在互聯網+背景下,微課已經被廣大教師接受并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有效提升了教學效率。教師可以運用微課代替傳統的提問和PPT,用精美的視頻導入新課,打造“引生入勝”的數學教學情境,以促進學生思維發散,啟發其數學思維。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觀察物體時,可以利用微課展示樂高積木搭建視頻,為學生展現不同立體圖形搭建技巧,引導學生從正面、上面和側面觀察幾何體,培養學生空間立體感,真正讓立體圖形在學生腦海中“動起來”,實現其數學思維的有效啟發。教師在微課中可以展示不同數量正方體積木搭建視頻,讓搭建好的立體模型旋轉起來,讓學生畫一畫從不同角度觀察到的幾何體,并指導學生模仿微課內容來搭建模型。學生可以先用三個小正方體來搭建,用不同的方法來擺放正方體,例如下面擺放兩個,上面擺放一個,并畫出組合立體圖形的左視圖、正面圖和俯視圖,讓學生自主歸納出立體圖形“三視圖”繪制和辨別方法。教師還可以用微課開展“蒙層”教學,展示不同角度觀察到的立體組合圖形,讓學生根據某一個視角的觀察結果來復原正方體拼圖方式,讓學生準確區分左面、正面和上面的觀察結果,提升課堂教學趣味性,讓學生全神貫注學習平面圖形知識,啟發其幾何思維,為后續立體幾何教學奠定堅實基礎,展現智慧教學優勢。
二、利用思維流程圖,引導學生思維構建
當前我國小學數學教材中的不同章節模塊中所涉及的知識點相對分散,但各個章節之間的聯系卻是有機的、整合的,其內部系統具有科學性、結構性。然而受程序教學法的影響,當下盛行“碎片化”的教學模式。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這幾年小學數學微課大受歡迎,在具體知識點的精講精練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各個數學知識模塊之間的系統性與整合性不足的潛在弊病。對此,教師要借助互聯網+背景下的多樣化手段,促進小學生對數學知識結構的思考,對學生的思維構建形成有效的引導。思維流程圖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與系統性思維,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流程圖,通過集中與發散原理,結合信息技術并將其在教學中用多媒體展現出來。在引導小學生觀看思維流程圖并親手繪制思維流程圖的過程中進行預習與復習,在引用數學微課夯實學生基礎的同時,配合思維流程圖進行作業反饋,在鞏固了小學生知識學習的同時也輔助了教師厘清小學生的學情,促進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有效銜接。
三、開展活動探究,落實思維發展
數學課程對于數學思維有著較高的要求,而實踐活動對學生的思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通過探索活動的開展與引導,不僅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內化為能力,并用于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還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認知與動手能力,真正實現“深度學習”,這也是小學生數學思維構建中必要的環節。例如在學習“平移、 旋轉和軸對稱 ”這一內容時,我就組織學生開展了一次“小小走廊設計師”的活動,我假設學校的走廊需要重新裝修地板,便給學生提出了一個設計問題,要求學生用不同的圖形,通過平移、 旋轉和軸對稱等方式,對走廊進行密鋪,并在不同的形狀中填上不同的顏色,由此設計一個漂亮的走廊。在這樣的活動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深入了解相關數學知識,而且也強化了審美能力和思維能力,達到了綜合素養的協同發展效果。
三、結語
總而言之,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非常重要,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積極探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道路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高艷.利用互聯網+技術打造小學數學新課堂[J].中國新通信,2020,22(23):186-187.
[2]顧艷紅.運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J].小學科學(教師版),2020(1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