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尼沙·玉蘇甫
摘 要:手風琴演奏作為獨特的音樂表演藝術形式,受到越來越多專業學者和音樂愛好者的關注與喜愛。手風琴的演奏與欣賞均需要較為專業的藝術水平和能力,這樣才能更好體會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深層藝術內涵。但是,目前很多手風琴演奏者將演奏重點放在了技巧應用方面,缺乏對音樂藝術內涵的展現和挖掘,進而降低了其藝術價值。基于此,文章主要探析學生音樂作品分析能力在手風琴演奏中的重要性以及具體應用技巧與方法。
關鍵詞:作品分析能力;演奏技巧;手風琴演奏
音樂作品分析能力對于學生的手風琴演奏以及學生對作品的結構、風格特點、表現形式的理解等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和影響,因此,學生要有比較專業的作品分析能力,這樣才能更為準確深入地把握音樂作品的背景、內涵、風格特點等,從而既能夠展現演奏時的情感和藝術表現力,又能夠提升手風琴演奏效果和藝術價值。
一、音樂作品分析能力對手風琴演奏的影響
音樂作品分析能力主要指的是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理解程度以及多方面的挖掘和分析能力,主要包含音樂作品本身和創作者兩方面。而音樂作品的分析內容要點,主要是指音樂作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和體現。
(一)增強情感的表達
音樂作品的展現,不僅是為了向欣賞者提供優美的旋律和獨特的曲調,還同時兼具演奏者和欣賞者之間情感方面的交流與表達,是音樂演奏者將自身情感與作品情感交融的載體,并將其以音樂形式進行輸出,使其與欣賞者之間形成更大范圍內的情感溝通。
音樂作品的演奏,想要實現更加自然的情感流露與表現,演奏者除了需要具有嫻熟的演奏技巧之外,同時還需要對音樂作品開展更為細膩的細節方面的處理與藝術提升,進而通過演奏使情感表達變得更加微妙和自然。
因此,演奏者對于所表演曲目的創作背景、作者情感與意圖必須有更好的分析能力和理解力,才能準確地把握音樂作品的藝術內涵,才能在手風琴演奏過程中更加自然嫻熟地進行情感方面的表現和傳達。
由此可見,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可以促進其演奏過程中的情感展現與表達。比如,在《藍花花》這一中國民歌手風琴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只有對作品進行充分的音樂分析,加強對作品創作過程中作者情感方面的經歷的了解與掌握,才可真正實現更深入的情感方面的交流,進而將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作者對所愛之人的思念、愛戀、悲痛等情感進行更好的表達與展現。
(二)更好地掌握音樂的時代背景
音樂作品有著特有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特點,可以通過演奏時的音區、節奏等方面的變換來充分體現,進而給欣賞者展現出不同時代背景下音樂文化的特點和魅力。因此在手風琴演奏過程中,需要準確掌握作品時代背景,對于不同的音樂作品所展現出的不同時代特征,需要進行深入分析,并感受其細節方面的差異。這就需要演奏者有著較高的音樂分析能力,對不同時代背景下的音樂文化有較為精準的把握,這樣才可在手風琴演奏中更好地展現作品時代特點,確保演奏效果。
同樣,以上述內容舉例中提到的《藍花花》手風琴演奏為例,在進行該音樂作品的演奏時需要加強對作品時代背景的掌握,對于主人公藍花花的出場、男女主人公在田間的自由生活、女主人公被惡勢力逼迫和后期的悲慘等內容中所體現出的時代背景需要有更加精準的體會,這樣才可在手風琴演奏過程中進行更加細膩的表達。
二、學生音樂作品分析能力在手風琴演奏中的具體應用與策略
(一)應用于曲式結構特點方面
音樂作品中的曲式結構在作品創作中屬于重要部分,可以說音樂作品的結構特點發揮出了統領全篇的作用。因此在手風琴演奏中,需要加強對于曲式結構方面的分析,可從兩大方面開展。
首先,需要演奏者對整首音樂作品進行整體性的瀏覽與分析,進而做到對曲式結構有一個較為完整的了解與掌握,同時確定具體的音樂分段,等等。在開展整體瀏覽過程中需要重點觀察音樂作品曲式主題之間的變換、調式調性的轉換特點、情感表達的具體展現等,這樣可以為后期演奏奠定好基礎。
其次,需要加強細節方面的劃分。音樂作品曲式存在著多樣化特點,特別是現代音樂元素不斷向著多元化方向發展,使得音樂作品曲式的種類更加豐富。因此,在演奏手風琴曲目之前,必須對作品的曲式結構、內容等做到逐一分析和研究,這樣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細節,為提升作品整體演奏效果奠定基礎。
在進行音樂作品細節分析過程中,需要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地域特色、作品創作時期所特有的時代特點、創作特點以及情感表達等方面深入了解與掌握。這就考驗了學生的音樂作品分析能力和水平,要求他們具有分析音樂作品的能力,具有對作品時代背景、作曲家經歷、作品內涵、曲式特點(調式調性、節奏節拍、結構)等方面分析的能力。這樣,在手風琴演奏過程中才能更好地將音樂作品風格、情感、內涵等進行更為充分的表達與展現,進而提升手風琴演奏水平。
(二)應用于風格特點方面
每一部音樂作品,在創作過程中創作者都希望將其創造為具有獨特藝術價值與魅力的個體。另外,優秀的音樂作品要與欣賞者之間產生藝術、情感等方面的共鳴。
優秀的手風琴演奏者以更好地展現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為最高標準與目標。這一要求充分體現出手風琴演奏者對于音樂作品風格與特點的分析與掌握能力的重要性,需要演奏者對音樂作品的曲式結構進行分析與研究。主要體現在三方面內容上。
首先,音樂作品節奏節拍分析能力的體現。音型因為不同的地域和風情特色、民族特色等具有獨特的曲式結構與體現。因此,演奏者在進行音型方面的分析時,需要加強對音樂作品種類和作品體裁方面的考慮,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從節奏節拍變化中感受音樂的特點。
其次,音樂旋律方面分析能力的體現。旋律具有直接的表現形式與特點,是作品創作者情感的直接表達與展現。作品的情感與內涵不同,其音樂風格也不同。因此演奏者必須加強音樂作品情感方面分析能力的提升,才可更好地在演奏過程中通過精準旋律對作品情感進行更好的表達。
最后,和聲學方面分析能力的體現。演奏者不僅需要加強對作品時代背景、地域背景等方面的分析與研究,而且還要加強對作品的調式調性、節奏節拍、速度、旋律發展(左右手旋律與和聲)、表情術語等方面的分析,這樣才能更好掌握作品的演奏要求與技巧,從而實現完美的演奏效果。
(三)應用于表現形式方面
手風琴演奏者對于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在作品表現形式方面的體現,主要包含對于演奏過程中的音樂節奏、速度以及力度方面的分析與把握。學生加強上述三方面內容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把握音樂作品情感的表達與展現,比如劃分作品曲譜段落,運用對比式樂句等。同時,加強音樂作品音色、織體、旋律等方面的掌握也可更好地提升演奏過程中音樂作品形式方面的展現效果。
本文主要探析學生音樂作品分析能力在手風琴演奏中的重要意義和具體應用策略。通過本文所述內容可以看到,學生自身對于音樂作品的分析能力可以直接影響到手風琴演奏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而學生的音樂作品分析能力是否充分與扎實,就直接體現在演奏中對作品所蘊含的藝術情感的表達與內容的展現。一個學生如果具備了良好的音樂作品分析能力,那么,在演奏的時候,不僅可以看到學生對作品的理解與把握程度,而且能夠看到作品原有的風格特征和藝術情感的充分表達,還可以感受到作品思想和內容的展現。
因此,要加強學生音樂作品分析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和創作特征、曲式結構與特點,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作品并展現作品所表達的內容與風格。
參考文獻:
[1]趙鑫萊.手風琴作品的藝術表現[J].藝術品鑒,2021(8):187-188.
[2]李璇.淺談高校手風琴教學法的有效應用[J].黃河之聲,2020(21):114-115.
[3]陳婷婷,張秋蘭.試論民族地區高校手風琴音樂教育的文化價值[J].中國文藝家,2020(11):138-139.
作者單位:
喀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