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利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閱讀教學”。2020年特殊的寒假,筆者積極探究基于互聯網環境下的語文教學模式,借助網絡技術支持,進行語文教學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筆者嘗試耕種好“云端的三分田”,引導學生探究與疫情相關的文本,培養多元能力;宅家學習經典,提升傳統文化素養。創建線上交流平臺,啟發學生探索、演繹、解讀文本。采用多元有效的評價方式,培養學生掌握學習策略,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 多元能力;文化素養;學習形式;立體評價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1)22-048-03
【本文著錄格式】陳婷.“云端”的三分田——提高高年級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研究[J].課外語文,2021,20(22):48-50,90.
2020年初,受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下發了“停課不停學”通知。從黑板到屏幕,從教室到網上,在線教學以其突破地域空間的特性,成為家長和學子的優選項。網絡語文教學具有即時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樣性、開放性等特點,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利的條件,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學習體驗。《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小學語文教學必須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學習的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并利用網絡等信息渠道嘗試進行閱讀教學。”
如何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在特殊時期心系祖國,關注疫情,積極投入e學堂等網絡平臺學習?如何充分發揮網絡環境下語文教學的優勢,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要,讓傳統課堂煥發新的活力呢?筆者引領同學們積極參與線上語文學習活動,培養和塑造新時代有責任、有擔當、有情懷的少年,關心國家大事,傳承經典文化,培養多元能力,提高語文核心素養。
一、我和我的祖國——播種傳統文化的種子
(一)探究疫情書,培養提取信息能力
筆者提出基于疫情信息相關問題的學習探究,以關注疫情狀況作為學習的起點,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主動探索疫情相關文本,尋求未知信息,閱讀理解文本,獲取科學防疫信息,分析處理、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學習體驗,建構知識體系。起初,同學們觸及新冠肺炎談虎色變,為了讓大家了解并正確面對疫情,調適心理狀態,我引導學生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實時動態圖,指導關注疫情數據指數。學生讀懂動態圖,在班級群里交流病毒名稱、傳染源、潛伏期等知識,科學了解冠狀病毒的知識,心態平和。同學們自主學習,線上交流非連續性文本,明晰戴口罩步驟,提取“看、戴、調、壓”這樣簡單實用的戴口罩方法。讀懂科學洗手法文本,提取“內,外,夾,弓,大,立,腕”七步要領……之后還根據非連續性文本內容自主錄制并發布了生動的抖音視頻。
筆者的教學中,希望通過與疫情有關的非連續性文本閱讀交流,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方法。看圖文并茂的文本時,可以先關注標題,定位分析;再瀏覽內容,全面掌握信息;最后抓住要點、關鍵詞語篩選信息。速讀、線上交流中,不僅引導學生關心國家大事,讀懂疫情書,而且提高了學生瀏覽文本,提取信息的能力。而制作洗手、戴口罩的小視頻,則意在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綜合能力,將學到的非連續性文本中的知識靈活運用、交流,方便同學們科學防疫。
(二)書寫中國情,提高多元表達能力
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都是基于網絡學習平臺,教師引導學生開展自學活動,自由表達。學生在思考、收集處理信息、分析總結等一系列探究活動中,進行新知建構,可以隨時發表見解和收獲,能獲取來自學習同伴在線關注、交流,來自老師的在線指導、鼓勵。網絡自主學習模式能夠讓學生創作出豐富的作品,提高多元表達能力,充分展現個性。
筆者在班級群號召同學們:“特殊時期,少先隊員們要有‘家國情懷,心中有國,處處為家。”大家每天關注國內外新聞,讀新聞,摘抄新聞,播報新聞,還在班級群暢所欲言。同學們深知少年強則國強,中華好少年心系祖國:有的寫出了對逆行者的美好祝愿;有的給逆行者美食助力;有的圍繞少先隊員如何從身邊做起談感想;還有的發現了外國友人的美好祝愿以及對中國的高度評價……發自肺腑的文字有的警醒,有的感動,更有的充滿希望,同學們感受到特殊時期的一份責任和擔當。利用倡議書、美篇、繪畫等形式表達出少先隊員對武漢小朋友的安撫、健康宅家的建議,對逆行者的美好祝愿和敬意等等。相信中華兒女終將化解難題,迎來戰“疫”的勝利!
(三)宅家愛國行,提升傳統文化素養
語文教學要在網絡教學資源平臺下,以注重學生的文化體驗、培養學生的文化情感為教育原則,構建體驗探究的學習模式。語文教學中涉及中華傳統文化知識學習時,學生能夠了解知識背后的文化情感與歷史背景,才能逐漸形成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從而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學生的文化情感。在悠長的假期中,同學們學會了自我管理,自主閱讀、在線學習傳統文化、宅家云過節日……
1.吟學古詩品傳統
學生通過詩歌朗讀,從音律入手體驗古詩詞作品中蘊含的情感、藝術氛圍和情境,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從而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的理解掌握能力以及古典文化素養。同學們在班級群里線上以“花”“雨”“月”等關鍵字為題開展“飛花令”游戲。文字、視頻的交流,笑臉盈盈,詩聲瑯瑯,增長知識,豐厚積累。一首詩,一幅畫,激發出同學們誦古詩、學古詩的興趣,大家仿佛進入一場跨越千年、溝通古今的精神之旅。班級群開展“古詩小達人”知識競賽。根據圖畫猜出托物言志詩《竹石》《墨梅》,比賽默寫速度,競答詩人簡介,根據老師提供的注釋猜名句……同學們學習《寒食》《十五夜望月》等,還將自己的學詩心得感受繪制成內容豐富的思維導圖、手抄報等。誦讀古詩,內化積累,歸納總結,拓展延伸,線上自主學習、交流古詩,豐厚了學生的文化積淀。
2.特別元宵云賞燈
正月十五,在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下,美好的節日華燈黯然。筆者鼓勵學生自制花燈,雖然材料五花八門,但盞盞都充滿著新意,班級群中開啟了云賞燈模式。同學們有的吟起“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有的誦出“錦里開芳宴,蘭缸艷早年……”,還有的深情地表達出對武漢一線白衣天使的美好祝福:“愿春暖花開,英雄綻放最美麗的笑容凱旋……”特殊的元宵夜,熱鬧非凡的云鬧花燈方式帶來了歡聲笑語,讓學生在家中感受到節日氛圍,體驗傳統文化,燃起無限的希望:再接再厲,戰疫勝利,團團圓圓!
特殊的線上傳統文化教學中,師生獲得豐富的知識體驗,提升學生傳統文化素養,開闊學生的視野,實現了傳統文化、網絡教學和學生自主學習的交叉與融合,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的文化素養得以不斷提升。
二、讓田間閃爍智慧的光芒——豐富多彩的學習形式
(一)營造競爭賽場,激趣探索文本
教師舉辦線上競賽活動,激發學生勝負欲來提高閱讀能力。對于競賽中表現優異的同學予以適當肯定和獎勵,對于基礎比較薄弱的同學,可以通過尋求老師和同學的幫助來提高自己能力。在線學習四大名著,我用競賽形式激發學生興趣,通過班級群平臺碰撞出學生智慧的火花。猜三國人物謎語,再引導孩子們課后去看看感興趣的人物故事,以游戲的形式為他們打開了探索三國人物奧秘的大門。根據圖畫猜一猜《西游記》故事名稱,一幕幕經典故事畫面在大家腦海里回放。猜金陵十二釵人物和判詞,走進紅樓,智慧的火花在閃爍。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在爭勝心理的作用下,人的興趣與智慧也會得到最充分的發揮,智力競賽、知識搶答賽就是最好的例證。線上教學我把競賽這種形式嫁接到語文課堂,將課堂變成賽場,把交流活動演變為師生共同參與競答的活動,引起每位同學學習四大名著的興趣,積極探索文本,真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
(二)提供學習舞臺,個性演繹文本
教師創設情境,組織學生扮演角色,進行角色對話。學生很容易就能理順文章的結構、情節的走向,在愉悅扮演角色過程中,閱讀能力、團結合作能力、表達能力都會逐步提升。宅家里,也可以讓線上語文課堂靈動起來。筆者嘗試讓學生在視頻中分角色表演課文《臘八粥》中的媽媽和八兒,學生惟妙惟肖地演繹出八兒看到臘八粥迫不及待、垂涎欲滴的樣子。《那個星期天》中小作者盼望出去玩的心情也被學生表演得繪聲繪色。學生品讀文本,激發情感,個性演繹故事,使課本中的故事“動”起來,在生動的線上課堂,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班級視頻交流,給學生提供了學習的舞臺,表演課本劇或文中的經典章節,能讓學生“講”起來,還可以讓學生“動”起來。文學與表演本來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表演中,讓學生體驗人物情感,感受文學的魅力。
(三)搭建交流平臺,深入解讀文本
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有效組織學生進行形式豐富的主題活動,幫助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題活動的開展能為學生實踐提供更好的途徑,可以行之有效地培養學生豐富的情感,提升學生的思維,逐漸完善核心素養的發展。班級繪制四大名著思維導圖主題交流會開展得如火如荼:《紅樓夢》關系圖譜幫助同學清晰了解人物關系;圖文并茂的《水滸傳》導圖帶領大家了解人物綽號、性格……老師針對導圖具體寫出針對性評語,同學們就自己熟悉的故事、人物暢所欲言。
無形的網絡,有聲的線上交流。班級群成了熱鬧的學社,大家品讀四大名著的文化精髓,豐厚文化底蘊,感知名著反映出的人文、社會倫理、歷史處事,品味人物的塑造。搭建交流平臺,深入解讀文本令同學受益良多。
三、喜悅收獲田間的芬芳——持續立體的評價方式
《教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學習通里的“學堂優”
學習通中筆者設計了檢測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內容,采用計分評價方式讓學生直觀了解當天的學習情況。筆者在班級QQ群會表揚提前完成并獲得滿分的同學,激發其他同學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教師針對當天小檢測中學生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采用線上講解方式引導學生理解題目內容,再次完成練習。討論區教師設計好話題,例如:學生圍繞主題仿寫,或者收集傳統習俗寫出自己的了解等。大家可以互相評論,對于精彩回答還可以點贊。運用生生互評、師生互評的過程性評價方式,激發起每位學生參與線上學習的熱情,渴望自己的觀點被大家認可、點贊。教師的評語會引導他們作深層次思考和判斷,以逐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使學生懂得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是多種多樣的。
(二)慧學網上的“部落優”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教師要重視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過程中得到的寫作能力提高”,網絡化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作文評改有了更加廣闊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創作文章發表在網絡論壇中,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論壇留言評論方式對學生文章優缺點進行評價,其他同學可以在公開論壇中點贊、評論,這些寫作評改方式,對于學生而言是新穎有趣的,他們也可以在相互評論修改過程中,認識自身與他人之間的不足,推動寫作能力得到更好提升。
同學們可以利用“鳳凰慧學網”提交作文。老師評價采用量化的“星級評價”與質化的“個性評語”相結合。“等級星+評語”的雙重批閱方式,直觀個性化肯定了學生的習作。根據學生在作文中反映的動態信息,運用評語進行適時點撥,以幫助學生拓寬思路,為學生在今后的學習活動和生活實踐打下“多向思維”的發展基礎。在“慧學網”上學生也可以看到同伴的作文并給予評價,當自己的作文成為“部落優秀、學校優秀”時,學生的眼中閃爍出喜悅的光芒,為今后的習作增添無限的動力。
(三)班級群里的“學員優”
心理學家赫爾勞克說:“適時地運用評語進行評價激勵,能夠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明白缺失的緣由,不僅有利于學生成績提高,更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每天班級群交流,筆者運用生動有趣的頭像給予學生評價,貼近學生的內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教師對學生作業指導評價:有對思維導圖制作方法的引導,有對環境描寫作用指導,還有對閱讀名著、品悟人物形象的引導……有目的指向性評語引領學生激發思維,探究文本奧秘,探尋傳統文化的深刻內涵。教師記錄每日優秀學員,持續性累計分值,開學評選特殊假期線上優秀學員,培養學生鍥而不舍鉆研的精神。
星級評價、分值評價、評語評價;生生評價、師生評價,縱橫交錯的多樣評價方式不只是為了檢查學生表現,更是讓學生在現有基礎上謀求切實發展,學會更多學習策略,形成自我認識、反思、教育、進步的能力,使評價成為學習的動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
四、教育反思
(一)科學利用技術
面對今天這樣大的突發公共事件,學校將成為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網上教學是值得我們借鑒的輔助方式。老師要繼續探索通過科學的架構形成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在線輔導,班級遠程管理,學校在線考核的新的工作模式和教學流程。真正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拋棄滿堂灌、壓著做的教學思維,學習使用新技術,以任務為導向,充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科學評價學生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5G網絡及千兆寬帶快速普及之后,老師及學生還可以嘗試通過VR/AR技術高度還原線下課堂的授課場景,從而帶來上課效率的提升。
(二)合理借助外力
要繼續探索高效利用家長和學生常用的交流平臺,合理地把家長組織起來,參與進來,讓家長分擔老師的一部分學生管理工作。要積極探索如何指導家長合理科學地配合老師,如何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組管理,充分利用網絡促進學生的相互交流,如何培養班干部線上管理能力,等等,仍然是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話題。
2020年寒假,筆者開展有效線上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堅定愛國使命責任;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傳承祖國傳統文化。筆者努力耕耘,收獲了田間的芬芳。今后的網絡在線教學,她將繼續深入探索如何巧妙而合理利用網絡信息技術平臺以及線上教學資源,進一步優化語文線上教學,讓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更加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靜.“綜合同構”:非連續性文本閱讀教學策略[J].江蘇教育,2017(43).
[2]黃振中,張曉蕾.自主學習能力對在線學習效果的影響機制探究——兼論在線學習交互體驗的中介作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8(3).
[3]田甜. 小學高年級習作教學開展多元評價的行動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19.
[4]馬寧.新冠病毒疫情背景下的中小學在線教育路徑優化[J].教育科學論壇,2020(19).
作者簡介:陳婷,女,1978年生,江蘇南京人,本科,一級教師(中級職稱),南京市秦淮區語文學科帶頭人,研究方向為小班化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