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凡
摘 ?要: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板塊,也是學生學習其他板塊知識的基礎及前提。學生只有打下扎實的閱讀基礎,才能夠更好地完成其他板塊的學習任務。教師需要強化對學生的閱讀指導,積極構建高效閱讀指導課,將學生的換位思考、自主體驗和深入剖析融為一體,開展一系列的閱讀教學指導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空間和范圍,全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鼓勵學生實現流暢的情感表達。不可否認,對于整本書閱讀來說,科學合理的指導有助于學生發展個人的思想,激發學生的能動性,確保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成。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
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幫助學生成為“讀者”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想順利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就必須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激發出來。閱讀書籍就是與作者的一次深入對話,這本身就是讓人非常愉快的一個過程。例如教師可以幫助和指導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充分把握學生的喜好,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在選擇書籍時,應以經典的中外兒童文學為主,類型可以多種多樣,如詩歌、小說、散文等。不同階段的學生,推薦的書目應有一定的差異性。
二、帶領學生共同放聲朗讀
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時候,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主體,讓他們充分感受到閱讀的魅力,以此來讓他們真正愛上閱讀。在進行閱讀指導的時候,教師應該跳出傳統教學模式的藩籬,認識到閱讀教學并不需要亦步亦趨的監控,也不一定需要教學方法的不斷翻新,實際上最直接、最簡單的策略反而效果最好,可以有效降低知識的理解難度,保持學生參與閱讀學習的興趣。
三、家長主動融入學校教學安排,為學生樹立良好閱讀榜樣
為了確保閱讀教學在家長與教師之間的有序推進,教師需要將閱讀安排計劃通過家校交流群等方式分享一份,及時提醒家長需要準備的閱讀內容。例如在組織學生學習《憫農》這首古詩時,基于家長更好地配合教師進行閱讀教學的考慮,和孩子在家中的時候,可以《1942:河南大饑荒》為例,讓學生感知今天生活的幸福,體會沒有糧食的不易,讓小學生先有一個基本的內心情感環境,有了這樣的鋪墊,學生不僅有了更加飽滿的感情,掌握了更多的字詞句,而且對古詩的理解和把握自然也是水到渠成。
四、結語
在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中,教師需要注重教學方法的選擇與靈活調整,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情感化元素的有效融入,注重情境的強化與創設,利用閱讀地圖來指導學生,確保學生堅持正確的閱讀方向,采用正確的閱讀手段,能夠體現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意義。另外,學生能夠逐步樹立主人翁意識,積極投身于整本書閱讀中,提升個人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責任編輯:莫唯然)
參考文獻:
[1]吳玨. 小學整本書閱讀指導方法及策略[J]. 中學生作文指導,2019(26):23.
[2]林永紅. 快樂讀書吧——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 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7,37(02):2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