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招娣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一次好的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出學生敏銳的觀察力;可以讓學生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甚至是發掘學生的思考創造能力。在各行各業都在積極開展信息化的時代,在教育行業迫切需要信息化的時代,如何將信息化教育融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就顯得尤為關鍵。基于此,本文通過對小學綜合實踐的開展意義進行說明,分析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就如何將信息化與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進行有效融合進行簡要分析,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信息化教育;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有效融合
一、研究背景
(一)小學綜合實踐的必要性
所謂的綜合實踐活動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程計劃》所規定的小學3-6年級的一門必修課程,是一種超越了學科領域的框架,相對獨立的課程組織形態。與其他課程相比,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實踐性、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是基于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注重對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體現經驗和生活對學生發展價值的課程。經過相關專家研究證明,小學生如果受到良好的綜合實踐活動教育,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增加學生的學習生活經驗,能有效的開拓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除此以外,綜合實踐活動也是目前素質教育所要求小學學生所必須掌握的,素質教育中還提到有效的綜合實踐活動是學生聯系知識和實踐的有效橋梁,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理解相關學習知識,因此如何有效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和學校都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二)小學綜合實踐目前存在的問題
盡管目前相關教育領域已經看到了小學生綜合實踐活動開展的必要性,但是在相關活動的開展方面仍然不盡如人意,沒有達到活動應該起到的作用。經過查找資料相關文獻以及開展實際調查后發現,目前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存在著選題過于單一;學生體驗度以及感受度不佳,沒有達到真正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的要求;對實踐活動完成后的反饋信息無法得到良好收集儲存;除此以外,還存在教師開展的活動水平參差不齊,沒有良好的范例等問題。
(三)信息化融入的必要性以及優勢
隨著信息技術以及通訊手段的不斷進步發展,當前各行各業都講求對于信息化的融入,教育行業作為傳統的行業之一,當然也不應該例外,甚至可以說是迫在眉睫。當前教育信息化已經是教育領域所研究的重點,相關專家以及教師都希望信息化使得教學更加行之有效,使得學生接受度更強自主性更多,綜合實踐活動所體現出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得信息化融入變得更為關鍵。信息化所展現出資源的豐富性以及整合力度,都能夠很好地解決目前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所出現的問題。
二、信息化融合帶來小學綜合實踐教育的新發展
(一)信息化融合幫助教師選題多樣化
當前的綜合實踐活動由于場地的限制、設備的限制,只能進行一些例如寫作、主題班會、演講等內容。這樣的綜合實踐主題活動對于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創造力是遠遠不夠的。并且對于學生來說,一直是單一的活動形式或者沒有新穎的活動主題會使得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不感興趣,也就難以達到綜合實踐活動的預期效果。但是如果有信息化的融入那么就可以使得教師選題范圍更加廣泛,老師可以通過查找各種網上資源,根據目前熱點話題來設置活動主題,比方說針對當前時事熱點讓學生模擬進行辯論,通過線上給學生展示實事詳情或者是視頻,讓學生展開自己的思考以及提出自己的觀點,類似這樣的實踐活動開展更能讓學生得到進步和發展,起到綜合實踐活動真正的意義。
(二)信息化融合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活動
信息化融合讓學生的參與度以及感受度更佳,如果說之前的主題班會只能靠老師來講授相關情況的話,那么如果融入信息化就可以讓學生自己看相關視頻,使得學生自己感受,因為小學生目前正是在建立思維模式的時期,如果一切都靠老師來灌輸的話,那么很大程度上會限制學生的思考以及創造力,融入信息化技術,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作為主導者來自己發現,提出自己的意見,也就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了學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創造力。除此以外,如果進行科學主題的綜合實踐活動,在傳統方式的實踐活動中,那就只能是老師來講授,但是由于目前學生的階段,其想象力以及理解能力都有待加強,也就使得很大程度上學生的參與度是不夠的,但是如果融入信息化模式,就可以通過信息化技術讓學生提高參與度,目前的技術已經可以達到模擬相關場景、模擬實驗并且達到高度仿真的效果,讓學生自己動手來進行科學的探究無疑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并且會對相關知識內容記得更清楚,更感興趣。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達到設立綜合實踐活動所期待的效果,才能夠讓學生真正喜歡實踐活動的開展。
(三)信息化融合幫助教師完成活動信息反饋
在小學教育中,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優質與否,不僅僅是由其活動開展的內容決定的,同時也包括教師對這次活動的反思以及學生的反饋情況。在傳統的實踐活動中,部分教師們往往不重視綜合實踐活動效果的反饋,或者對反饋信息的收集無法得到良好的處理。但是如果融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這樣的問題就會得到很好地處理和解決。在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線上匿名問卷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簡單調查,得到學生的感受情況,以及對此次活動提出的意見或者建議,通過信息化技術手段自動整理相關數據,以便教師規劃下一次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錄像、照片等通訊化的方式來對活動進行記錄,不僅可以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回憶,還可以對之后的總結過程進行補充記錄,使得這個課程真正發揮其實際作用,對之后開展的課程有所幫助。
(四)信息化融合幫助教師建立優質實踐活動資源庫
在當前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往往有自己的風格,并按照自己的風格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實踐活動,但是這樣使得學生易審美疲勞,對一成不變的課堂風格不再感興趣,也就使得活動效果較差。并且各個教師所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水平參差不齊,有的教師盡管知道自己有待提高但是沒有一個良好的范本案例進行學習交流。但是,如果可以在實踐活動課程中融入信息化技術,那么學校相關人士就可以對優質的活動進行存檔,也使得老師可以相互借鑒相互學習。建立起一個優質綜合實踐活動資源庫,也可以讓學生對感興趣的部分反復自己學習實踐,增強了學生的自主性。通過信息化的融入,爭取讓每一次的活動都對學生產生切實的幫助和成長。
實踐能力的培養是一個人得以全面發展的必備條件,是打開學生心靈窗戶的一個有利方法,也是學生知識學習得到有效提升的重要途徑,教師要在充分認識到實踐能力對學生成長的重要作用的同時,抓住當前信息化教育的趨勢,切實地把信息化真正融入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去。經過相關研究發現,信息化教育的融入可以解決部分現有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問題,因此希望讓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通過信息化的方式,更好的幫助學生打開視野,對實踐活動產生興趣,真正地發展學生的思維模式、挖掘學生的創造力。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葛建剛. 探究性學習模式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中的踐行策略[J]. 文學教育(下),2019(02):100-101.
[2]王瑛,鄭艷敏,賈義敏,任改梅,周曉清. 教育信息化資源發展戰略研究[J]. 遠程教育雜志,2014,32(06):3-14.
[3]李小紅,姜曉慧,李玉嬌. 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師的課程實施:結構、水平與類型[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37(04):104-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