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東秀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核心素養教育不斷融入各學科教學工作中。體育學科作為小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學科,能讓學生增強自身抵抗力,培養對體育的興趣。體育老師需要在體育德育教學中融入核心素養,對學生道德觀念進行培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體育;德育;滲透路徑
一、小學體育德育教學的現狀
1. 教學目標不明確。部分教師在進行教案設計、教學目標制定時,未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體育教育活動中,依然按照常規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內容、活動設計,讓體育活動與教學目的背道而馳,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未能充分地培養思想道德,對體育課程教學效果產生影響。
2. 教學內容不完善。在進行教學內容開展時,部分教師未根據學生實際狀況進行教學內容制定。在制定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時,僅片面關注教學內容。
3. 教學評價不全面。體育課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讓學生能夠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培養鍛煉的興趣。若僅將跑步成績、跳遠成績作為評價標準,可能會挫傷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產生排斥情緒,對體育課正常開展產生影響。
二、小學體育德育教學中展開核心素養培養的措施
1. 設計科學化教學目標。教師要將教材作為依據,將核心素養培養、德育教育融入其中,根據各年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特點,圍繞教學目標制定出科學、全面的教學計劃。
2. 開展豐富性教學活動。在開展團體合作體育活動時,要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集體觀念。在開展挑戰類體育活動中,要不斷提升活動難度,培養學生不服輸的精神。在展開具有對抗性體育活動時,必定會有一方成功,一方失敗,教師可借助此機會告訴學生,正確看待勝負,并且增強學生心理調節能力。在每次展開體育活動前,教師要詳細地為學生介紹活動的步驟、必須遵守的規則,確保比賽的公開、公平,為學生講解違反規則后的懲罰,初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
3. 設計全面性教學評價標準。在體育老師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時,要從各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更加準確地認識自我。
三、德育教育在小學體育中的重要性
1. 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將德育教育融入小學體育教育中,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對于培養人才具有積極意義。
2. 符合新課改要求。在為學生不斷傳遞書本知識時,增強學生的道德素質教育,重視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將學生培養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在小學體育課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核心素養培養,不僅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還符合新課改要求。能提高學生鍛煉的主動性,掌握體育鍛煉的技能,了解體育活動體現出來的堅韌精神,對培養健全人格的學生具有積極作用。
(責任編輯:胡甜甜)
參考文獻:
[1]姜勇,馬晶,趙洪波. 基于具身認知的體育與健康學科核心素養意蘊與培養路徑[J]. 體育學刊,2019,26(04):88-93.
[2]戴磊. 簡論小學體育課程中的德育滲透[J]. 青少年體育,2020(06):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