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玥
摘 要:2013年,“建設美麗鄉村”寫入中共中央一號文件,美麗鄉村建設是蘇州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而美麗庭院建設則是打通美麗鄉村建設管理的最后一米路。2019年由蘇州市相城區婦聯牽頭的美麗庭院改造工程在蘇州大市范圍內開展,文章以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璜涇鎮為例,從基地現狀、村民需求分析、建設原則和建成效果等四個方面進行分析,以為蘇州市美麗庭院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鄉村振興;美麗鄉村;美麗庭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青年教師科研能力提升計劃資助“展園背景下江南傳統園林的繼承與創新”(19QN1007)研究成果。
一、基地現狀
萬豐村隸屬太倉市城廂鎮(市區),現村域面積6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積6000多畝,村域內工業企業少,經濟以農副業為主。璜涇鎮位于太倉市東北部,是國家一類口岸太倉港的規劃區,全鎮域面積83.55平方公里,轄13個村、4個社區。
(一)庭院建設基礎分析
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與璜涇鎮各有特色,萬豐村民風淳樸,宅村基地分布較分散,以前庭后院形式為主,庭院內部整體硬質化程度較高。璜涇鎮宅村基地相對集中,總體經濟基礎較好,庭院面積皆在100m2以上,硬質率較高,庭院建設可關注休閑活動、觀賞、種植能功能。
(二)建筑現狀分析
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的整體布局較為分散,房屋多為1層多間、前庭后院,樣式較為統一,前庭臨河,后院與大面積農田一路之隔。璜涇鎮宅村基地建筑皆為3~4層獨棟別墅帶輔房,條件優越,庭院面積較大,整體性高。
(三)道路現狀分析
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與璜涇鎮總體來講,道路系統缺乏整體規劃,璜涇鎮因其旅游業的發展,道路系統規劃情況總體優于萬豐村。萬豐村道路等級較低,宅村基地前道路體系基本無法通車,交通便捷程度較低,且沒有瀝青混凝土硬化,不滿足消防要求。璜涇鎮宅村基地較為集中,道路硬化且足以雙向通車。
二、村民需求分析
(一)村民改造意向分析
從2019年7月至今,對太倉市下屬村鎮實地走訪3次,與村民交流并針對性地提出規劃設計指導意見和植物養護意見,并始終與婦聯工作人員保持線上交流。此次共分發問卷73戶,回收問卷70戶,問卷回收率96%。通過對村民的訪談和問卷調查發現,有80%以上的村民參加過美麗庭院活動,例如婦聯分發的盆栽、分發的彩椒種子等。并且由于太倉市具有一定的農業基礎,在“您是否需要保留種菜區域”這個問題中,超過80%的村民仍然保留著種菜的習慣,在后續歸納設計意向參考手冊的時候可以考慮如何將種植區域與庭院相結合。在“您一般偏好什么植物”這個問題中,選擇率比較高的植物有黃楊、桂花、枇杷、三角梅等,可以看出村民一般偏好于養護較簡單、花期較長、色彩比較鮮艷的花卉植物等。
從針對居民的參與積極性的問卷調查中可以發現,大部分村民愿意參與美麗庭院的建設,并且大部分村民已經參與了婦聯之前舉辦的相關活動,這對于后續美麗庭院的實踐存在積極作用。然而在對村民的走訪中,也發現大部分村民庭院中存在以下問題:第一,場地硬化面積過大,庭院缺少改造空間;第二,植物配置缺少層次感,只有少部分家庭意識到可以通過花臺、花架、抬高的輪胎等豐富豎向層次;第三,村民缺少對庭院常見植物的了解,植物種類比較有限;第四,缺少對廢物的利用。
(二)村民功能需求分析
1.復合型功能空間
庭院里除了種植觀賞性植物外,應該具有喝茶、吃飯、休閑等多種空間。真正將村民在屋內發生的活動合理適當地移至室外,例如:夏天在自家庭院里聽著蟬鳴、吹著夏風用晚餐,冬天在自家庭院里曬著暖陽打毛衣。庭院應該在提供觀賞景觀的基礎上給村民更多樣的享受。
2.庭院經濟
庭院在具有觀賞性的基礎上,也需要能種植蔬菜,滿足村民自家日常三餐的需求,甚至可以將多余的食材拿到市場上換取一些金錢。一些農戶家門前有專屬的大型菜地,只需將每一戶的菜地做一個明顯的分割,美化邊界即可。另有一些農戶家沒有大型的菜地,希望可以在有限的庭院里,利用豎向空間,發展庭院經濟。
3.觀賞小景
村民們每家每戶都會營造觀賞小景,例如假山、花架、植物組團,甚至是種植區中的卡通小雕塑等。有些村民還會充分利用廢棄材料如輪胎、舊木材、廢棄瓦片等作為種植花卉的特色花盆,或者是用來打成花架、秋千,以及鋪設道路等。
4.鄰里交流
溝通交流是庭院空間重要的功能之一,停留休憩空間的營造顯得格外重要,桌凳組合、亭廊組合等可作為鄰里活動休閑的駐留空間。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與璜涇鎮庭院面積基本都在80m2以上,因此每家每戶都營造了極具特色的休閑駐留空間。
三、美麗庭院建設原則
(一)個性化呈現方式
庭院作為每家每戶與人、與自然溝通的重要媒介,應該充分與每戶村民的家庭文化、興趣愛好、功能需求相契合,因此每一個宅村基地庭院的設計都應體現其個性。通過多次調研與指導,城廂鎮萬豐村宅村基地庭院更能將家庭文化、興趣愛好、功能需求融入設計當中,例如因喜好黃楊而以種植黃楊營造庭院環境,因心靈手巧用木材自制秋千、花架等。
(二)踐行“變廢為寶”理念
產生于農戶又回歸到庭院,廢棄輪胎、廢棄磚瓦、廢棄木材,在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與璜涇鎮村民的巧手中化腐朽為神奇。作為種植承載的輪胎,打成花架、秋千的木材,優化成鋪裝的瓦片,用作花壇收邊的碎磚等,充滿奇思妙想。
(三)獨有的審美意趣
每家每戶村民在庭院營造上都有不一樣的審美,在調研指導期間,幾乎每一個庭院都有令人眼前一亮的設計點,充滿意趣。小到雕塑小品,大到種植布局,每一處都能體現出村民的用心,庭院設計重在意趣。
(四)生態優先原則
璜涇鎮村民在庭院打造過程中有著很強的綠化意識,既有具有觀賞特性的紅楓、雞爪槭、南天竹、黃楊球、冬青,又不失生活氣息地種植小青菜、蘿卜、小辣椒等,有院墻、圍欄處考慮薔薇科攀援植物,建筑邊界硬質處以花架盆栽點綴,廊架空間配以垂藤類的凌霄等植物。基地種植的植物多為鄉土品種,喬木如桂花、櫸樹、樸樹、芭蕉、紫薇等,灌木如紅花檵木、山茶、杜鵑、石楠等,多為易種易活的本地品種。除了綠植外,在沿河地帶有一片菜田,種植有青菜、白菜、蘿卜等蔬菜。村子的整個風貌十分富有生活氣息。庭院雖小但環境優美,生態良好。
四、太倉市美麗庭院建設成果
作為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璜涇鎮美麗庭院建設項目的指導員,筆者對兩鎮的庭院建設進行了多次的到地指導,從初期給出建設性框架意見到中期提出細節性修改建議,再到后期的驗收評分,見證了方寸間的大學問,其間離不開村民們的心靈手巧與積極配合。
(一)“變廢為寶”理念的踐行者
產生于農戶又回歸到庭院,廢棄輪胎、廢棄磚瓦、廢棄木材,在太倉市璜涇鎮的周師傅家[1]最引人注目的是房后菜園子里的木廊道。木廊道繞菜園大半圈,廊架和廊頂都用老房子上的舊木料制作而成,圓形的木柱用舊房的房梁制作,廊頂的木條則是舊房的桁條,廊道還鋪設了舊房的瓦。柱子中間還用木梁進行了支撐,這些木梁上部刨平了,不僅讓廊架更牢固,還能坐著休息。
周師傅用舊材料做的東西還有不少,像院中放雜物的小房子,就是用舊木板釘制而成,外面粉刷了灰白相間的油漆后,像公園的小木屋一樣漂亮。兩塊空白的地方是孫女親手畫的畫。周師傅還用舊木料給孫女做了一個秋千架,這個秋千同樣用舊房梁和桁條制作而成。心靈手巧,化腐朽為神奇。
(二)追尋審美意趣的踐行者
城廂鎮萬豐村王師傅將家庭文化、興趣愛好融入庭院設計當中,他因喜好黃楊而種植黃楊營造庭院空間。前庭臨水打造以黃楊為主的休憩空間,門前孤植造型優美高大的黃楊,河邊一側打造紫藤花架和輪胎改造秋千,一側以石臺案展示不同的盆栽黃楊,巧設展陳空間,地面劃分蔬菜種植區。
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璜涇鎮美麗庭院的建設一直將特色化、個性化放在重要位置,建設美麗庭院,突顯生態景觀與綠色文化特色。大部分村民都在房前屋后栽植花卉、瓜果、樹木,觀賞性、經濟性并存。美麗庭院建設項目,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是農村外在形象的體現,而且可以反映出當地農村的文化內涵和地方特色,在某種程度上還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文明程度。通過多次指導,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璜涇鎮通過測評打分評選出了數十戶示范戶,美麗庭院建設項目在太倉市城廂鎮萬豐村、璜涇鎮成效顯著。
(三)未來美麗庭院建設優化策略
美麗庭院建設不是重回原始社會和傳統農業,不是簡單的復制和還原,是發展中的振興,是融合下的提升。要深入挖掘本地最有內涵、最有代表性的文化資源,精雕細琢,久久為功。比如萬豐村,攢聚文化元素,尋找出畫家張文元,以及解放戰爭英雄人物陸春芳、王守禮等寶貴的人文資源。以萬豐村為樣板,其他村也應努力打造屬于自己村莊的“村魂”,保護好珍貴的精神文化內涵,豐富村民的精神生活,以村帶院提升美麗庭院人文價值。
參考文獻:
[1]胡靜波,徐高福,唐春蘭,等.農家美麗庭院建設探析[J].綠色科技,2017(9):12-13.
[2]彭墨石.美麗鄉村庭院景觀設計探析[J].現代園藝,2021(2):52-53.
[3]程艷.城中村“美麗庭院”微治理的探索與實踐:以金山區金山衛鎮兩村為例[J].上海農村經濟,2020(11):3-4.
[4]張海蘭.美麗鄉村建設背景下庭院景觀設計探究[J].美與時代(上),2020(11):18-19.
作者單位:
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