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偉
【摘 要】本文認為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對促進廣西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改革、培養復合型體育人才具有重大意義,分析廣西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影響因素,提出提高廣西民族文化認識、完善廣西民族體育課程設置、創建廣西民族體育社團、豐富校園民族體育活動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路徑。
【關鍵詞】廣西 高職院校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傳承路徑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145-02
民族傳統體育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它在長期的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并逐步發展,是具有顯著民族特點的健身、娛樂活動,也是民族政治、文化、生活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廣西高職體育教學改革將體育教學與民族文化傳承相結合,有利于為民族體育文化傳播注入充足動力,真正滿足高職生體育文化學習需求,為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培養優秀人才。高職院校應發揮課堂主陣地的優勢,進行民族體育文化知識傳遞,讓高職院校學生內化民族體育文化內涵,使其以主動學習心態、樂觀精神肩負起民族體育文化傳承重任。
一、影響廣西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因素
(一)管理機制因素
筆者了解到廣西一些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效果不盡如人意,主要是管理機制存在問題。即便民族傳統文化傳播與發展提上日程,但仍存在無序管理、低效管理等現象,這不僅會增加校園文化構建阻力,還會減緩精神文明建設步伐,導致民族文化育人效果大打折扣。一些高職院校的制度建設處于起步階段,有關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的政策管理、培訓管理、場地管理、師資配備等內容不夠完善,導致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播受到局限。
(二)教育教學因素
民族體育教育觀念對體育文化傳播效果有關鍵性影響,因為體育文化是區域民族發展的產物,受區域民俗風情、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因素影響較大,體育教師應從全局角度出發,探索民族體育教育的有效方法,推動民族體育文化常態發展。然而,廣西高職院校有部分體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偏低,民族體育文化傳播意識淡薄,體育文化傳承行為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用于體育文化傳播的教材過于陳舊,民族體育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教學方式單一,致使民族體育文化傳承工作低效開展,傳承效果不佳。
二、廣西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路徑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借助高職院校陣地進行文化傳承,有利于強化高職學生民族認同感,還能擴大體育文化傳播范圍,真正深化職業院校民族體育教學改革。因此,有必要探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可行性方法,以推動廣西高職院校民族體育活動順利開展。
(一)提高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認識
高職院校的領導和教師應高度重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領導者應發揮示范作用,積極宣傳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以期統一校內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的思想,為文化傳承提供合力,真正增強校園內部凝聚力。當高職生從心底深處意識到民族體育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學生的文化保護欲望就會相應增強,自覺承擔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責任。
(二)完善廣西民族體育課程設置
高職院校在民族文化構建視域下,合理建設民族體育課程,利用課程主陣地傳播民族體育知識,以此豐富高職生體育知識儲備,為體育鍛煉、體育文化弘揚提供理論支持,讓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體育課程包括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結合校園文化以及體育教材,精心設計民族傳統體育課程課節和課時,適當組織體育活動,實現體育知識與實踐的有機融合。體育教師應強化責任意識,主動參與科研活動,推動高職院校體育文化良性發展。體育課堂教學中,為更好地傳承體育文化和民族體育精神,應針對性改革體育課堂教學模式,并適當優化課程結構,以此調動學生在體育知識學習、體育技能訓練中的積極性,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常態建設。高職院校應將民族文化與體育教育相結合,盡可能豐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課程內容,通過開設健身氣功、太極拳、廣場舞等課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確保民族體育文化有效弘揚。課程結構優化后,還應靈活調整教育教學模式,探索“互聯網+民族體育”文化模式,讓學生主動接受民族體育文化,為民族文化繁榮發展而努力學習。
(三)創建民族體育社團
廣西高職院校應成立專業化民族體育社團組織,使其在高職生體能訓練、體育意識強化中發揮引導作用。實際上,民族體育社團功能多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體育教師及民族文化傳承者的壓力,推動民族體育文化健康發展。具體來說,民族體育社團具有宣傳、推廣、組織競賽、傳播、聯絡社會體育活動等功能,為新時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助力。高職院校從實際情況出發,探索傳統體育社團創辦的最佳路徑,盡可能吸引高職生注意力,調動學生參與熱情,使社團優勢全面發揮。同時,外聘專業教師,爭取在社團宣傳、民族傳統體育技能鍛煉、體育文化傳承等方面正確指導,讓高職生由衷喜歡體育項目,并能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校領導應與政府部門溝通,力爭得到資金支持,最大限度地挖掘民族體育文化育人效用,豐富校園文化,取得體育文化廣泛傳播的良好效果。民族體育社團構建后,高職生能夠根據興趣愛好和體育技能訓練需要自我發展、自我提升,并運用所學知識主動傳播體育文化,為民族體育事業良性運作提供推動力。長此以往,高職生在體育學習中的熱情逐漸提高,使階段性民族體育文化傳播任務有效完成。
(四)豐富校園民族體育活動
校園活動日益豐富,以民族體育活動為切入點,探索體育文化構建與發展的有效路徑,這既能為學生提供體育鍛煉機會,又能擴大民族文化傳播范圍。一般來說,高職院校借助校園廣播宣傳民族體育文化,從而創設良好校園環境,能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激發學生在民族體育文化學習中的潛力,真正充實學生業余生活。從實際情況看,教師組織多樣化體育賽事,結合廣西獨特文化內涵、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內容予以革新,能增強校園文化活力,減輕高職生學習壓力。網絡信息時代下,體育教師可借助網絡平臺,通過微課、慕課等載體獲取與廣西少數民族體育文化相關的教學資源,課下,師生間、生生間借助網絡平臺討論體育賽事,并分享體育文化學習感悟,為后續民族體育活動組織獻計獻策。此外,借助少數民族傳統節日組織體育活動,能夠使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民族節日,理解民族體育文化發展意義,進而合理安排閑暇時間,將校園文化、民族體育精神內化,在民族體育文化保護中貢獻個人力量。
綜上所述,民族體育文化傳承的現實意義不言而喻,廣西高職院校應不忘民族文化創新,傳承初心,將民族體育與民族文化有機結合,通過提升認識、完善課程設置、創建民族體育社團、豐富民族體育活動等措施良性發展民族體育,真正深化民族體育文化改革。這既能強化高職生的文化自信心,又能著實推動民族體育發展,為高校民族體育文化常態建設提供動力。
【參考文獻】
[1]杜蘭杰.民族傳統體育融入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意義探討[J].遼寧高職學報,2016(5).
[2]杜蘭杰.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策略研究[J].求知導刊,2016(7).
[3]蔣沁璋.高職院校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策略研究[J].體育風尚,2019(9).
[4]朱懋彬.淺談高職院校促進民族體育文化現代化轉型的策略[J].運動精品,2019(1).
[5]尤振.傳統文化傳承環境下高校民族傳統體育教學模式探討[J].速讀(下旬),2017(10).
[6]劉次琴,陸宇榕.文化自信主題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1).
[7]王曉芳,劉江宏,辜山.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活態傳承的本質與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19(1).
[8]王靜,郝建峰.傳播學視域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的困境與疏解[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18(6).
[9]謝曉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及傳承——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及其傳承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2).
[10]張強,孫慶彬.新發展理念: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出路[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8(4).
注:2021年度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廣西陸川縣三治結合的新型鄉村治理體系構建研究”(2021KY1334)
【作者簡介】唐 偉(1980— ),男,漢族,廣西合浦人,碩士,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人力資源管理。
(責編 蘇 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