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富 馬華菊 陸燕青
【摘 要】本文認為排水管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提出課程標準的制訂、教學資源制作與管理、在線教學平臺搭建、在線教學實施、考核方案制訂等方面的改革建議。
【關鍵詞】排水管網 在線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166-03
排水管網是環境工程類專業水污染控制課程體系下開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課程主要培養學生從事城市排水系統規劃、設計及施工等崗位必備的基礎知識與綜合技能。排水管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結合緊密的課程,傳統的教學模式往往由于教學課時緊張而忽略了工程實踐能力的培養,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要求。傳統教學模式下課程考核主要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構成,缺乏過程考核,容易出現平時不努力、急時抱佛腳的不良現象。在線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靈活安排學習時間,能有效解決課時緊張、師生互動少、考核方式單一等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符合新形勢下教學的發展趨勢。本文結合排水管網課程的特點,從教學標準的制訂、教學資源制作與管理、在線教學平臺搭建、在線教學實施、考核方案制訂等方面進行探討,為排水管網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制訂課程標準
排水管網是一門綜合性的課程,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側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能力。調研結果顯示,企業對高校畢業生能力的需求順序為:獨立工作能力和綜合素質、專業技能和實踐操作能力、繼續學習和知識創新能力,在各種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排序中大部分企業看重的是學生的敬業精神與實際動手能力。行業企業都有自己的考核評價體系,并不完全認同學校的考核體系,考核評價體系不一致使企業需對畢業生進行二次培訓才能上崗,增加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導致企業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滿意度較低。因此,在國家大力推進“1+X”證書制度的背景下,根據企業所要求的崗位技能、崗位素養和綜合素質制訂課程標準,使教學內容與職業標準融合、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融合,構建課證融合課程標準,是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一種重要手段。
二、教學資源制作與管理
排水管網課程的教學重點及難點是管網的設計計算,這部分內容具有計算工作量大、學習難度大的特點,加上部分教學內容較為抽象,僅僅依靠課堂時間學生難以消化理解,學生課后往往還存在大量問題。在線學習可以解決課堂時間不足的問題,但在線教學需要有大量的教學資源作為支撐材料,包括圖片、動畫、微課視頻和多媒體課件等。全國各大教學平臺開放使用,課程團隊充分收集了超星泛雅、智慧職教、中國大學MOOC(愛課程)、學堂在線等教學平臺的優質教學資源,進一步豐富了課程教學資源。
課程團隊根據排水管網課程的特點,以污水管網和雨水管網為項目,以設計環節為任務,按照管網的設計流程,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整合、更新及優化,將教學內容整合為排水系統概述、排水管渠及附屬構筑物、污水管道系統設計、雨水管道系統設計四個教學模塊,補充了排水管道施工、養護與管理、工程投資估算等內容,制作了模塊化教學課件及建立了相應的試題庫。為了爭取更多的課中時間開展師生互動、分組討論及成果匯報,課程團隊制作和收集了“排水工程體制及選擇”“排水系統的組成”“排水系統的布置”“管道水力計算設計參數”“污水管網水力計算”“雨水管渠水力計算”等微視頻,為每個教學模塊提供兩個以上的微視頻,學生可以在課前完成部分學習任務。課程教學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把管網系統設計的真實案例、管道系統安裝與拆卸、運行與維護、水力實驗等實訓項目融入教學過程,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職業技能及設計與動手能力。
教學資源收集和制作完成后,根據知識點對教學資源進行分類并上傳到在線平臺,完成教學資源庫的搭建。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根據教學反饋情況不斷更新完善教學資源庫。目前,排水管網課程教學平臺有微課視頻35個、直播答疑視頻30個、在線測試試題350道、模塊化PPT課件16個,借助微課堂和豐富的線上資源,確保教學活動平穩開展。
三、在線教學平臺搭建
統籌創新,搭建特色模塊化教學平臺。借鑒各大教學平臺上精品課程的設計經驗,并圍繞排水管網課程特點搭建教學平臺。平臺設置的欄目應實用簡潔,容易操作,平臺一級欄目包括課程信息、教學資源、教學活動、學習任務四大模塊,每個模塊下設子欄目。課程信息模塊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對教師情況、課程標準、教學計劃、教學設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實施方案、考核方案等內容有一個整體的認識,包括課程大綱、教師信息、授課計劃、考核方案、電子教材等子欄目。教學資源模塊按資源分類及章節設置子欄目,主要包括教學課件、視頻庫、案例庫及試題試卷庫等,教學資源按章節分類管理,方便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快速、便捷地瀏覽學習。教學活動模塊設置主要是對各類教學活動進行分類管理,教學過程中產生的教學活動包括課程作業、在線測試、答疑討論、教學反饋、播課單元等。學習任務模塊是課程教學的實施模塊,是在線教學的核心板塊,模塊按照教學過程的時間先后順序設計,課前欄目包括導學、任務描述、學習資源、課前測試、小組任務,課中欄目包括小組討論、學習匯報、隨堂測試,課后欄目包括課后作業、課后自測、問卷調查、答疑錄像。學生按照課前、課中、課后三個階段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
四、在線教學實施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學生不能按原定開學時間返校,課程教學團隊提前通過微信討論、QQ交流、視頻會議等方式,積極就如何開展線上教學工作進行研討,并測試各類適合開展線上直播教學的軟件的功能及流暢性。對于“純線上”教學,如何做好教學過程的管控、組織與實施非常關鍵。通過研討,最終確定選用“QQ群+騰訊課堂+優慕課”的組合平臺進行教學管理與實施,采用“優慕課平臺自學+ 騰訊課堂直播授課”的組合方式進行教學,同時不斷完善教學方案,確保線上教學質量。好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本課程學線上教學采用螺旋式OPPOS教學法,即學生通過線上課前預習與預習測驗、課堂思維導圖預習匯報、參與式學習以及隨堂測試、課堂小組討論、線上測試及答疑等,教師全過程督促與指導學生學習,全面了解學習效果,打造高效線上課堂。
(一)課前學習階段
學生通過閱讀“導學”及“任務描述”欄目,了解學習流程及任務,領會學習目標,學生在學習前對學習內容、重點、難點、學習思路、學習方法及路徑有所了解,學習中能精準發力。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進入“學習資源”進行學習,學習后完成“課前測試”,通過測試管控學生的課前學習情況,并檢驗學生課前學習的完成質量。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問題,可在QQ群中與同學或教師進行交流討論并得到解決。為了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計算機應用能力,最后要求學生進入“小組任務”,按小組將學習內容制作成PPT,為課中的小組討論和學習匯報做準備。
(二)課中學習階段
課中學習階段采用騰訊課堂直播授課,課中學習主要完成小組討論、小組學習匯報、隨堂測試及直播答疑任務。線上直播授課由于無法直接看到學生是否在聽課,往往剛開始上課時大部分學生都能按時簽到,但是教學過程中無法監控到是否有學生已經離開課堂,因此,在線上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對學生行為進行管控。課中教學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以小組為單位布置研討任務,研討結束后,每個小組選派一位代表進行學習匯報,教師根據各個小組匯報結果情況給予總結性的點評。最后通過隨堂測試檢驗學生對教學重難點的掌握情況,并根據測試結果及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答疑互動。課中學習的每個環節盡可能地讓學生都參與其中,既可以讓學生得到鍛煉,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膽量、自信心及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連續監控學生是否在課堂中聽課。
(三)課后學習階段
直播課堂結束后,通過優慕課平臺發布課后作業、課后自測及直播答疑錄像,學生通過完成課后作業和自測題,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鞏固和強化教學重點、難點。為了解決基礎較差或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平臺共享了直播答疑錄像,這部分學生可以通過回看錄像逐步消化吸收課堂上未解決的問題。
線上教學面臨的最大挑戰不是師生,而是網絡卡頓。雖然在開課前教師進行過多次測試,制訂了多套預案,但在開課時偶爾還是會出現登錄平臺難、直播卡頓、突發癱瘓等問題,學生很容易因此出現負面情緒,消極對待課程。為此,課程教學團隊通過課程QQ群實時在線交流并督促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教學評價是課后學習階段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每次直播課堂結束后,通過優慕課平臺發布問卷調查,及時傾聽學生的心聲,疏導學生不良情緒,給予學生更多的情感關懷,并不斷完善教學方式,建立持續改進機制,保障教學質量。排水管網課程線上教學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線測試、問卷調查、學習分享參與率和課程作業提交率均達100%,在線測試及格率達80%。問卷調查反饋信息顯示,學生整體接受線上教學方式,對學習效果滿意。
五、制訂考核方案
課程考核方案是檢驗教學成果的標準,制訂一個均衡的考核方案,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能持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于線上教學模式,大部分的考核數據都可以直接從在線系統導出,考核評價既要有過程考核,也要有終結性考核,考核指標盡可能量化,才能體現在線教學的優勢和評價的均衡公平。因此,課程考核方案采用了多種考核指標與手段,如“教學做評”一體化過程考核,針對課程不同模塊的教學特點及重要性,設置不同的考核標準及權重,最終將不同模塊的考核成績乘以設定的考核權重累加起來得到課程總評成績,形成過程化、多元化考核體系。課程從過程學習、線上學習、期末測試三個部分進行全面評價和考核。過程學習成績由考勤、課堂表現、課后作業、小組任務完成質量等四部分成績組成;線上學習成績由有效學習時長、在線測試、參與討論或回答問題次數等三部分成績組成;期末測試在課程結束后進行,在規定時間內統一在優慕課平臺上完成。
總之,新形勢下的信息化教育及應用型人才培養給傳統的教育模式提出了新挑戰,也提出了新要求,探索互聯網條件下新型教學模式,實現教育信息化深化應用、融合創新是必然趨勢。線上教學前期需要完成大量的準備工作,教師需要投入較多的時間和精力,做好一門課的線上教學需要有一定的積累。由于交互方式的改變,教學在一個虛擬空間完成,線上教學要有豐富的課程活動來加強師生互動與交流,提高課堂管控力度。線上教學過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課堂效率,保障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質量。
【參考文獻】
[1]王育來.環境工程專業排水管網工程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3).
[2]莫文婷,鄭瑩,李慎瑰,等.基于OBE教育理念的《排水管網》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教育現代化,2019(31).
[3]孫曉旭,徐進.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城市給排水管網工程教學改革探究[J].山東化工,2019(20).
[4]黃文富,馬華菊,梁寧,等.水污染控制工程課程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施[J].廣西教育,2019(15).
[5]周淑芳,孫維麗.線上教學打造高效課堂有效路徑探究——以數控加工技術課程為例[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0).
[6]高治國,李亞珍,邸娜,等.疫情下線上教學質量調查分析與建議對策——以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為例[J].高教學刊,2020(31).
[7]胡小平,謝作栩.疫情下高校在線教學的優勢與挑戰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20(4).
[8]崔志杰,張普.疫情防控背景下地方高校信息化教學探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20(17).
注:2018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基于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排水管網》課程模塊化的探索與實踐”(GXGZJG2018B129)
【作者簡介】黃文富(1986— ),男,漢族,廣西平南人,碩士,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講師,研究方向為水處理與污染控制。
(責編 龔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