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琪柳 覃程前 陳鳳丹 陸典華
【摘 要】本文針對高職院校開展遠程在線教學活動的現狀,就遠程在線教學質量監控相關問題進行探討,指出有效的遠程在線教學質量監控是教學管理部門重點關注的問題,高職院校亟須構建在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立院系三級質量監控體系;建立管理制度,規范在線教學行為;審查教學資源,確保在線教學質量等。
【關鍵詞】在線教學 質量監控 高職院校 直播授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5-0174-03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提倡“學生停課不停學,教師停課不停教”,為此,全國高職院校積極開展遠程在線教育教學活動。為使教學活動正常開展,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學管理部門采取適當措施和有力手段,實施有效的質量監控,確保遠程教學質量,在線上教學質量監控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在線教學質量監控的重要性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眾多高職院校把教學質量監控的關注點落到了遠程在線課堂教學。其教學效果如何?如何進行在線教學的有效監控?如何進行在線教學評價?采用何種方式和手段?教學反饋如何做到及時準確?針對這些問題,高職院校教學管理部門必須因時制宜,及時調整和出臺教學質量保障工作方案,確保在線教學的同質等效。
進行在線教學質量監控是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教育要“以人為本”“以生為中心”,教育的發展是一個持續的不間斷的過程,所以高等教育的內涵式發展必然會體現在終身教育的需求上。高等教育必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黨的十八大、十九大以及教育部高教評估中心發布的中國高教系列質量報告中都提出了“要推動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在線教育以及在線質量監控,確保教學效果,能滿足社會發展對終身教育的需求,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進行在線教學質量監控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必然需求。高等教育要走國際化發展道路,必須打破空間壁壘,依托現代信息技術開展在線教育教學,為不同國家校際的教與學的開展,以及新技術交流提供了可能,所以融合了“互聯網+”“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的在線教學,成為高等教育重要發展方向,傳統意義上的課堂教學與現代信息技術融合的在線教學,將長期共存和深度融合。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在線教學質量的監控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必然需求。
二、在線教學質量監控手段
(一)建立院系三級質量監控體系
為保障遠程在線教學工作有序開展,學院成立了學院、系部和教師三級質量監控體系。院級監控體系主要負責在線教學工作的總體部署、技術支持、質量監控。正式開課前,制訂在線教學工作方案,強調在線教學工作的重要性,明確領導小組的職責、各工作小組的具體分工以及工作要求,確保責任清晰、職責分明。領導小組由分管教學副院長任組長,成員由質量辦、教務處、信息技術中心和學工處等相關人員組成,分別負責在線教學質量標準的制訂、日常在線教學工作的部署與監督、信息化教學的技術支撐和培訓、學生的學風建設和紀律管理,采用“常檢查、日統計、周分析”的手段,對各系部、教師及學生的教學活動進行全面指導和監督。二級監控由系部領導和專業帶頭人組成,負責本系部在線教學工作的組織、安排和實施,監控日常的教學活動,大力宣傳在線教學優秀案例,促進教師相互學習,確?!敖處熃痰煤?,學生學得會”。三級監控由任課教師通過考勤、在線互動和在線指導以及學習任務完成情況檢查等方式監控每一名學生的學習情況,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結果,對學習積極主動、學習效果好的學生給予表揚和鼓勵,對缺乏學習主動性、學習效果較差的學生進行預警和提醒,保證整體學習質量。
(二)建立管理制度,規范在線教學行為
遠程教學管理制度包括教學規范、教學管理、課程考核、教學工作量等方面的規定。
1.出臺在線教學規范
在線教學規范包含基本準則、意識形態、道德規范和學術規范等方面內容,在制度中對任課教師的遠程在線教學行為進行嚴格界定,規范師行,劃定師德底線,把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擺在首位,突出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教師,出臺教師師德失范行為的處理意見和辦法。
2.出臺在線教學管理制度
對在線日常教學運行管理進行嚴格規范,包括課前考勤、課中監控、課后追蹤,并采用多種手段實行實時監控。依托智慧職教、超星學習通等網絡教學平臺,實行學生上課按時簽到制度,任課教師及時公布簽到結果,根據簽到制度的要求對缺勤次數高于規定次數的學生進行預警和談話,做好實時監督;課中鼓勵教師多采用在線討論,實現師生互動,防止出現學生只簽到不聽課的現象,督促學生認真聽課,積極思考;課后布置限時完成的學習任務,根據學習平臺反饋的學習進度了解學生學習動態并及時反饋和督促;加強輿情監控工作,規范網絡課堂秩序和網絡用語,嚴禁學生私自傳輸與學習無關的信息,嚴禁發布與討論無關的內容等。
3.規定在線課程考核
編制遠程在線課程標準,并在其中明確課程的考核評價標準,包含考核方式、方法和范圍,以及綜合評定成績的構成、依據及各項所占的權重。一般成績的組成包括章節學習、章節測驗、作業、課堂活動、期末考試等,根據課程性質的不同設置不同的比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自主能動性以及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可適當加大章節學習、作業、課堂活動所占比例。規定任課教師在首次授課時告知學生,同時規定綜合評定成績必須由過程考核與終結考核兩部分構成。
4.出臺在線教學工作量的計算辦法
由于遠程教學的特殊性,教師對教學設計、教學文件編制和教學資源制作以及教學實施等工作,需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的工作量在增加,技術水平要求更高,為了鼓勵教師鉆研教學設計,參與技術培訓,合理運用信息化手段來提供教學質量,在計算教師的教學工作量上要加以考慮,一般可按平時課時的1.5倍系數計算工作量,更多地支持和鼓勵教師探索遠程在線教學。
(三)審查教學資源,確保在線教學質量
遠程在線教學的重要載體是網絡教學資源,其質量高低影響著教學效果。當前不少專業都建立了國家或省級教學資源庫,網上資源相對豐富,但各省職業教育發展不均衡,各校的校情學情不同,現有的教學資源不一定適用本校學生,課程團隊教師要基于校情和學情分析,結合本區域行業發展趨勢,對現有資源重新構建,增加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規范。各系部在開課前,組織專家對課程教學資源進行檢查,重點檢查課程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線上教學情境、教學內容是否符合學情、教學環節是否完整、時間分配是否合理、配套練習題是否豐富及測試題難度、廣度是否符合課程標準的考核要求。
(四)管理平臺實行常態化監控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質量監控人員可從管理后臺導出在線教學的運行數據,采用大數據分析,可了解到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實施實時反饋,實現教學質量的實時監控。管理人員每天監控平臺的運行情況,主要觀察平臺訪問量和教師利用平臺組織的學習活動,學生參與互動、學習任務完成、作業完成以及評教等情況。按周統計和匯總全院的運行數據,公布教學之星、學習之星,營造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也可按課程、教師和學生等對象進行單項數據的統計,以及課程資源建設和運行情況,了解教師工作態度、學生學習進度和平臺使用情況,借助管理平臺,實行常態化監控。
(五)實行在線聽課,了解隨堂教學效果
遠程在線教學主要采用“教學平臺+直播授課”等形式。教學平臺雖能通過后臺數據分析教學行為,但無法完全反映整個課堂的教學環節和過程。為了能更好、更直觀、更準確和更全面地評價教學行為,監控人員可進入直播課堂或利用平臺的回播功能,了解教師授課情況。遠程在線聽課因受到空間限制,無法從視覺上觀察到學生聽課情況,可采取以下幾個方式了解教師的授課效果。
1.提前通告教學安排,了解學生學習進度
遠程在線教學存在無法實時監控學生學習行為的弊端,教師對課堂的掌控力較弱,無法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無法像傳統教學肉眼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所以,學生的學習效果主要受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環境的影響。如果教師能提前公布本次課的教學安排、目標、重難點及思考題,則便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安排學習,在教師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也可根據學習結果有針對性地聽課、提出問題,提高學習效果。教師則可通過教學平臺反饋的數據,了解學生學習進度,有的放矢地開展教學,并給予學生相應輔導,促進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
2.直播語言恰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直播教學中,教師授課用語對學生學習效果也有直接影響。當前學生對各大直播平臺非常熟悉,對網絡用語非常敏感,且比較容易接受,比如在直播授課時使用“開播”“下播”等用語比“上課”“下課”更貼合直播課的場景。用“打賞”“點贊”等方式比“鼓掌”“加分”更能活躍網絡課堂的氣氛。所以直播語言使用得恰當,貼合網絡環境,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收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相反,若教師只是簡單地把傳統課堂授課方式直接搬到直播間,教學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3.師生有效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遠程在線教學因受到場地及網絡的局限,教師提問時,學生問答通常采用文字輸入或語音回答,有一定的滯后性。為解決這個問題,適應在線教學環境,師生應摒棄傳統方式,使用更快捷和更有效的互動方式,學生可申請與教師連麥,實現實時交流溝通;教師也可使用彈幕的方式,隨機提問和搶答加分,這樣可促進師生有效互動,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六)建立在線教學評價體系,掌握師生互動效果
1.以單次課為評價對象,設立評價指標
以單次課為評價對象而構建的評價指標,包括:課堂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遠程教學的特點和規律,能否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的培養;教書育人作用是否明顯,能否利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育;課程資源制作是否精良,能否較好實現遠程在線教學目標;課件、視頻、習題等資源發布和更新是否及時,能否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自學的效果是否明顯,能否注重學習方法的培養;等等。
2.以課程為評價對象,設立評價指標
以整門課程為評價對象而構建較全面的課程評價指標,其評價的采集時間可安排在整門課程結束后進行,評價數據主要用于該課程的總體評價,包括:該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否清晰,教學內容是否適合,教學安排是否合理,教學資源是否豐富且適用,思政元素是否融入,學生是否掌握課程內容,任課教師教學態度是否認真,教師答疑是否及時和到位,采用的教學平臺是否流暢,遠程在線教學方式是否被大多數學生接受并適應等。
3.以課堂為評價對象,設立評價指標
以課堂為評價對象而構建的課堂評價指標,其評價的采集可在每節課結束后,數據主要用于了解學生對某節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便于教師及時調整教學方式方法,確保每節課的教學效果,包括:本節課的學習目標是否達成,是否完成學習任務,是否掌握了重難點,是否參與教學互動,是否滿意學習結果等;教師能否熟練應用教學平臺組織授課、答疑和討論等教學活動,是否注重依托網絡平臺啟發和調動學生思維主動性,利用平臺使師生和生生互動效果是否明顯有效,是否注重在線評價學習效果;等等。
高職院校開展遠程在線教學活動,從長遠角度看,不僅僅是為了控制當前新冠肺炎流行的需要,更是為了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和國際化發展之路的需要。所以高職院校亟須構建在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實施在線教學質量監控,多部門協同聯動,出方案、作部署、搭平臺、搞培訓、整資源、督改進、保質量、上水平。
【參考文獻】
[1]王春玲,李靜,冷靜.淺談高校線上課堂教學質量的監控[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20(5).
[2]侯偉偉,翟子慧,王文君,等.地方高校教學質量監控體系構建探索——以新疆農業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38).
[3]劉勇華,李紅明,朱媛娜,臨床醫學基礎課遠程在線教學質量監控研究[J],廣東化工,2020(8).
[4]馬驍飛,馬亞魯,田昀,等.疫情背景下“完全線上”遠程混合式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大學化學,2020(35).
[5]楊包生.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聽課的實踐與探索——以內蒙古科技大學礦業與煤炭學院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20(40).
[6]楊曉冬,仲崇奕,張敏.疫情下高職院校在線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設研究[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5).
[7]王利民.線上教學的挑戰不僅僅來自技術[N].中國教師報,2020-03-11(6).
注:2020年度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GXAZY2020JGB005)
【作者簡介】陸琪柳(1986— ),女,廣西武鳴人,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和英語教學;覃程前(1994— ),男,廣西南寧人,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和環境科學教學;陳鳳丹(1997— ),女,廣西武鳴人,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和會計教學;陸典華(1994— ),女,廣西武鳴人,廣西安全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教學管理和軟件設計。
(責編 黃桂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