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輝
摘 要: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漫長的傳承之中,留下了許多優秀傳統文化。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不斷發展,小學教育已成為我國教育體系的基礎,在小學開展德育活動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而優秀傳統文化中又蘊含著眾多德育元素。對我國傳統文化與小學德育相結合的方式及意義進行分析。
關鍵詞:德育活動;傳統文化;教育教學方式
德育指的是通過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質、文明行為教育、遵紀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以及心理的全方面正面引導教學,德育目前作為教育工作的主要內容之一,與智育、體育、美育擁有著同等重要的地位,在小學時期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等形成的關鍵時期,德育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
一、德育的內涵及方式
(一)德育內涵
“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教育在我國歷史發展的任何時期和階段都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而高質量的教育成為我國教育體系完善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德育正好契合了我國目前對學生教育方面的空白,德育不只是對學生個人品德方面的教育,也是對社會公德以及職業道德方面的全面教導,德育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實現個人價值以及社會價值。
(二)德育方式
1.家庭教育
良好的教育離不開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性格以及觀念的初步形成離不開父母的教導和糾正,往往父母的行為也是孩子學習的方向,所以父母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孩子在初識世界時有著正確的行為。良好的家庭氛圍熏陶可以為孩子的德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2.學校教育
對于學生人格的培養與健全,學校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課堂教育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以及幫助學生建立是非觀,可以幫助學生在離開家庭后與同學相處,師生相處中樹立正確的相處觀念,所以良好的德育一定是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
方式。
二、傳統文化與德育的聯系
優秀傳統文化是在我國長期的發展與繼承中被選擇保留下來的精神財富,內容包含建筑、戲曲、書法、神話傳說、民間戲說等,其中有許多題材至今仍有感染力量以及教育意義。比如,對理想的追求:夸父逐日、精衛填海等。對他人的尊重:不恥下問、禮賢下士、車笠之交。對學習的態度:格物致知、聞雞起舞、勤能補拙。對國家責任: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還有在長期的儒學體系下形成的尊師重道、注重禮儀等社會風尚,其中許多內容與我國德育不謀而合,傳統文化背景下開展德育活動,既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成長與學習觀念,成人成才,又能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德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直以來是我國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態度,而德育對學生道德方面的教導,能夠幫助學生在面對傳統文化時進行辯證的分析,留下對自身發展以及社會發展有利的部分并將其發揚光大。
三、傳統文化背景下小學生開展德育活動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一)我國目前教育體系存在的問題
我國目前的教育功利化現象日益嚴重,應試教育觀念根深蒂固,長久的教育體系中,一直圍繞中考以及高考,素質教育一直沒有落到實處,學校主要以主課為主,學生成為接受教育的機器,教師在教學中忽略了學生的特異性以及差異性,過分強調知識的重要性而忽略了對學生品德的培養,這種現象已經出現在小學的教學中,許多家長有不想孩子輸在起跑線的想法,甚至從小學開始給孩子報語、數、外的補習班,孩子在高壓的學校環境以及家庭環境中成長,很難保證心理健康,只注重學習成績的教學方式極大地限制了學生的成長以及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2]
(二)外部環境的復雜
隨著網絡以及電子產品的普及,信息的傳播變得極為方便,學生在平時對電子產品的使用可能會接收到許多負面信息,出現過分追求利己主義、拜金主義以及個人英雄主義等錯誤觀念。在孩子成長的時期,對信息的判斷還沒有明確且準確的標準,外部信息很容易就輸入孩子的內心深處,致使孩子形成認知誤差或者偏差現象,對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三)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
由于我國基本國情的特殊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大力發展經濟,實現富國強民,而忽視了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尤其是在世界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中,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自信,導致崇洋媚外等現象的發生。
(四)重要性及必要性
由于目前我國的教育依然存在許多問題以及網絡環境下錯誤觀念的快速傳播,對學生群體尤其是小學生群體的德育刻不容緩,而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歷史傳承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著我國廣大勞動人民的精神財富以及智慧結晶,在教育中可以發揮它本身的價值,二者相結合,不僅可以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還可以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發揚和創新提供良好的環境。
四、傳統文化背景下小學生開展德育活動的具體方案
(一)增加德育課的排課以及傳統文化德育比重
在小學的日常教育學習中,應該增加對德育排課的比重,應該讓學生感受到德育是與智育同樣重要的課程,在觀念上形成對個人品德的重視,只有學生感受到了德育的重要性,才會主動加入課堂之中,并在生活中注重對個人品德的展現與作為。而傳統文化在德育課中的比重也應該有所增加,優秀傳統文化可以豐富課堂內容,提升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學習效率。
(二)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難以集中,因而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式的選擇對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且通常情況下,小學生具有喜歡圖文以及視頻的共性,所以在教學方式上可以選擇使用PPT、視頻等多媒體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提高注意力,避免外界環境對學生的影響,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可以增加學生感興趣的傳統文化中的神話故事、寓言故事以及童話故事的內容,通過故事的感染力以及教育意義逐漸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優秀品格,同時也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鍛煉,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通過討論、游戲等方式刺激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學生對教學內容感興趣時,才會主動學習、積極學習以及期待學習。優秀傳統文化中擁有大量的教學題材,書法、茶藝、繪畫、詩詞等都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手段,幫助孩子理解與學習德育的意義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個人興趣愛好,實現全面發展。比如,在講述愛國精神時,教師可以通過PPT的方式講述我國自古以來名留青史的愛國英雄故事,通過討論讓學生分享對愛國方式的想法,最后再通過繪畫展現自己心中愛國英雄的模樣,達到高效學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