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慧芳
摘 要: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其中,教師需重點加強學生對數學知識的運用能力,使其高效解決數學問題,以此加強其探究能力與學習積極性。對此,圍繞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入手,從“創設情境,激發解題欲望”“數形結合提高解決效率”“反思總結強化解決能力”這三方面闡述了切實加強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能力;策略
小學數學學科具有一定的實踐性,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同時,教師講解數學知識的根本目的,即指導學生解決數學問題,因此教師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教學質量緊密關聯。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生的綜合能力得到高度重視,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關乎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新意識,同時影響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此,數學教師需高度重視這一問題,應立足不同角度設計教案,全方位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其得到良好發展。
一、創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時,教師需要以學生的解題興趣為前提,只有學生樂于解決、勇于解決,才能帶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環節,使其產生足夠的學習積極性。對此,在教學期間,教師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以此不斷激發學生的解題欲望。同時,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時,可從數學學科的生活性入手,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切實激發學生的解題欲望。具體而言,在創設生活情境時,教師需圍繞數學知識開展,應構建針對性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高效參與數學教學。例如,教師在講解數學應用題時,可以選擇一些學生熟知的生活類應用題,這樣既可以構建生活情境,還能加強學生的理解深度,使學生準確把握題目內容,進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例如,教師在講解方程類應用題時,教師可以選擇去超市購物的方程應用題,通過此類問題,幫助學生輕松理解問題情境,隨后再指導學生運用解題技巧完成解題,這樣可以有效調動其解題積極性。
二、通過數形結合,指導學生高效解決數學問題
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需要教師立足應用題環節,這是強化其解決問題能力的關鍵步驟。在應用題教學中,教師應明確作圖對加強學生解題能力的作用,需結合實際情況,加強學生的作圖能力,使學生掌握作圖方法,以此結合應用題構圖。同時,當學生掌握構圖方法后,教師還需加強學生的讀圖能力,以此幫助學生深入分析數學應用題,這對加強其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幫助。如講解經典數學問題“雞兔同籠”時,數學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作圖,通過此種方式,使學生運用數形結合法解決此道應用題。在解題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結合雞與兔的腿的實際條數作圖,使學生在作圖時,明確不同組合直線的關系,以此立體呈現此道應用題中的數量關系。通過此種方式,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數學問題,對提高學生解題效率具有重要幫助。此外,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采用其他解題方法,如列表法、假設法、枚舉法等,應多方面加強學生對解題方法的運用,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技巧解答數學問題,以此強化其解題能力,幫助學生高效開展學習[1]。
三、開展反思總結,不斷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完成教學任務后,還需帶領學生進行反思與總結,這一步是極為重要的,其不僅有助于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還能幫助學生明確學習問題,進而給予針對性整改。對此,在實際教學中,當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需要指導其整理所學知識,通過梳理與分析,總結自己解決問題的流程與不足。這樣一來,學生可以通過總結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可以幫助學生鞏固學習基礎、提高解題質量,長期發展對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具有重要幫助。例如,教師在講解“分數應用題”后,為了加強學生對本知識點的掌握,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總結自己所學的全部知識,在總結后分析自己的解題過程,并找出自己的解題易錯點,在整理注意事項后,指導學生構建知識體系,進一步完善學生的學習過程。此外,教師還需加強學生對數學思想的理解,使學生深刻感受數學思想、運用數學思想,通過多方面掌握解題技巧,使學生學會歸納、類比,通過重點加強其應用過程,不斷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2]。
四、結語
總結上文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加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教師面臨的重要任務。同時,只有學生具備良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高效開展各項學習。對此,教師需立足不同角度,需為學生創設良好情境,激發其解決問題的欲望,并指導其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數形結合幫助學生高效解決數學問題。最后,教師應帶領學生進行總結與反思,以此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
力,只有這樣,才能高效落實教學任務,順利達成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黃藝芳,王新亭.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9(14):120-121.
[2]管曉玲.如何提高小學數學中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