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戈
摘 要: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更是每個人都要根植于心的民族精神。在日常的學習之中,教師有義務將愛國主義融入其中,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在初中音樂課堂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很好地將愛國主義思想穿插于其中,從音樂史以及音樂作品等多個方面向學生科普關于愛國主義思想的歷史和精神內核,從而使得初中學生可以得到多方面的思想教育,提高個人的綜合素養(yǎng),更能通過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了解到更多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藝術,在進行思想教育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使思想與文化教育整合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音樂;愛國主義;思想教育;整合發(fā)展
我們常說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希望,作為民族的棟梁之材,有必要樹立堅定的愛國信念,將愛國主義視為民族的精神象征。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可以從初中音樂課堂入手。音樂課作為較為輕松的課程任務,十分適合作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載體,如何將愛國主義融入其中則是我們需要研究的一大課題。而將愛國主義思想以及音樂的魅力進行靈活的結合,也并非容易之事,這更要求我們深刻了解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核,并將其與課本中所涉及的與愛國及中國傳統(tǒng)有關的歌曲進行有機結合,從而取得教育成功。
一、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核
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形成于悠久的歷史文化長河之中,是一個民族的象征,是我國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力量[1]。有許多人把愛國主義精神當作一種價值觀的判斷標準,對孕育自己的民族和國家產生敬愛的心情,并將這種精神作為一種支柱和旗幟,這樣的思想是十分值得學習的?,F(xiàn)在學生面臨著課業(yè)繁忙的問題,許多教師對于學生的思想教育容易產生一定的忽視,這不僅僅是要在政治課堂上注重的,更要將學生的思想教育融入日常的生活中。正因為如今的中學生缺失愛國主義思想的精神教育,在沒有進行系統(tǒng)學習的情況下,許多人對愛國主義的定義都還有些模糊,這是我們未來教育所努力解決的方向之一。
二、應用音樂教育陶冶愛國主義情操
愛國主義思想體現(xiàn)在一個國家文化的諸多方面,不僅僅是書本上所記載的歷史文獻、圖畫中所描繪的祖國大好河山,更有音樂之中所蘊含的對祖國的深深敬愛和眷戀之情。在繁忙的學業(yè)之中,音樂作為學生求學之路上的歇腳點,更容易打開學生的心扉,也更有利于我們將愛國主義思想進行進一步的傳承。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作為一項循序漸進的課程,恰好適用于可以引發(fā)聽眾心中情感的音樂教育,讓學生在流淌的音符之中體會國家的偉大、民族的復興、中華上下五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蘊以及革命先烈的拳拳愛國之心,正是我們在音樂教育中陶冶愛國主義情操的主要目的。例如,在學習《歌唱祖國》《紅旗頌》等歌曲之時,將歌曲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分享給在座的學生,讓他們了解那些歌曲背后的崢嶸歲月,通過歌詞體會愛國主義精神的偉大力量,從而升華大家心中對國家的歸屬感和熱愛之情。
三、將愛國主義思想融入音樂的鑒賞教育
我們所說的愛國主義教育,并非是一種全然的灌輸,也不是一味地通過愛國歌曲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思想的感染。音樂是一門具有美感的課程,將愛國精神完美融入音樂鑒賞,才是我們想要看到的結果。音樂作為一種承載了民族情感和民族悠久歷史的文化,有無數(shù)先人的智慧結晶蘊含其中,在音符的跳動之中我們聆聽到的是一個民族的文化脈搏,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國家的精神力量。讓學生陶醉在充滿藝術氣息的音樂作品中,并因此愛上國家的文化,升華愛國的精神,是我們努力的主要方向[2]。例如,在鑒賞《春江花月夜》等富含民族文化的歌曲時,應當為學生深入科普其中蘊含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知識,從歌曲的內涵,到演奏的樂器,都是我國優(yōu)良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也是音樂學習的重點。讓學生體會到禮儀之邦的文化底蘊,更能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民族認同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在提升愛國主義思想的同時,對音樂的鑒賞更上一層樓。
愛國主義是我們永恒的課題,更是在學生素質培養(yǎng)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培養(yǎng)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是教育事業(yè)的一項義務。讓學生在忙碌的課程學習之中得到心靈的凈化與思想的升華,這是初中音樂教育所能帶來的好處,我們正要運用初中音樂教育的這一特性,靈活地將愛國主義思想體現(xiàn)其中,以柔和的方式將這種精神根植于初中學生的心中。音樂包含中華民族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在音樂課堂上更好地讓學生通過歌曲了解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就是我們所希望看到的。
參考文獻:
[1]李娥.愛國主義情懷在初中音樂課堂的運用研究[J].神州,2019(18):81.
[2]姜寧.初中音樂教學中傳遞愛國主義教育及學生心靈的培育[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20(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