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四成
摘 要:在初中信息技術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習效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有著一定的作用。因此,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提升他們的學習技能,需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這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跟隨時代發展的步伐而創新,致力于讓學生能夠獨立學習,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養人才。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一、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的教學理念比較陳舊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越來越重要。雖然現在很多初中生對于電腦等基本的信息設備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他們僅僅停留在玩游戲和上網的層次上,并沒有深刻認識到相應的理論知識,而教師在信息教學方面的理念比較陳舊,這就導致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沒有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人發展,而是只是按照傳統的方式進行教學,整個教學活動枯燥,而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耐心不夠,學生無法迅速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從而使學生并沒有直觀地了解初中信息技術理論內容,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以及學生個人信息技術能力的提升。
(二)學生的積極性不高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教師并沒有進行相應教學方法的創新和實施,課堂比較沉悶,教師沒有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來實現學生積極性的提升,從而使得學生對于該課程積極性并不高,有些學生甚至利用電腦來打游戲或者是看電視劇等,而非學習。而教師看到這類現象并沒有加以批評和指正,而是放縱學生,這就會使得越來越多的學生不重視學習理論知識。除此之外,教師對于課堂活動設計缺乏一定的趣味性,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并不是很高。教師要對該方面加以重視,并積極采取措施來充分地調動學生對于初中信息技術理論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這方面的能力。
二、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措施
在目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會影響學生對于相應理論知識的學習以及有關能力的提升,這需要教師對此加強重視,并積極地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實現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以下將對其展開論述。
(一)以學生為教學的主體
教師在初中的信息技術課堂中,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為了讓學生能夠對信息技術學習產生熱情,就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立適合的教學情境,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課堂教學目前主要是以教師為中心,以教師的課件為輔,向學生講課灌輸知識。這種模式對于學生和教師而言,都是枯燥無味的,學生在下面坐著只能一直跟著教師的節奏走,被動地去接受教師所講的知識。而且這種教學模式沒有考慮到所有學生是否都有參與,學生沒有進行實際的操作,沒有很好地參與信息技術的運用,很難發現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極大地束縛了學生們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二)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明確強調了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性,實踐能力乃學生創新的前提,廣大信息技術教師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必然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發展,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讓學生積極開發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具體操作的能力,讓他們能夠靈活地運用信息技術,也能夠更好地與生活和實踐接軌。但當下有很多教師在課堂上以放視頻和PPT為主,這種教學雖然學生很容易理解知識,但卻不利于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只有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才能對信息技術知識有著更貼切的認識,讓學生點燃自己學習信息技術的熱情,更有效地學習信息技術內容。
(三)訓練求異思維,促進求異思維與求同思維協調發展
求異思維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擴大學生的思維面,打破自身思維的局限。通常教師會先進行提問,如果有學生先做出了回答,其他同學很難有更多的創新性答案。這樣就無法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水平,達不到信息技術教育的標準。教師可以提出一個關于信息技術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發表看法,只要發言了就給予一定的鼓勵。這樣學生就會積極開動自己的大腦,他們對問題和事物的處理也會更加靈活,想法也會更加多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學到堅持,會堅持不斷地進行探究,促進信息技術整體水平的進步。
在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加強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學生將來步入社會做好鋪墊工作。教師要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來采取相應的措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更好地發揮初中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價值和作用,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方面進步和發展,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向敏.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軟件(教學),2014(7):160.
[2]賈云濤.淺談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8,632(1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