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萍 李君 孫紅竹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研學強調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實現內涵式研究學習,是理論教學與實踐學習的進一步融合,以促進大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認識的升華。文章提出協同創作、競賽激勵、考察服務等“3部曲”實踐研學模式及“主體”“載體”與“環體”等方面的“2機位”運行保障,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可操作性與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研學;形式;運行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3-0193-04
Abstract: The practice researc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emphasizes that college students can realize the conjunctive research and learning through practical activities, which is the further integration of theoretical teaching and practical learning, so as to promote the sublim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three pieces" mode of practice research, such as collaborative creation, competition incentive and investigation service, as well as the "two machine" operation guarantee of "main body", "carrier" and "ring body", so as to enhance the oper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practice research; form; operation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開展實踐研學的必要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中小學思想政治課的主要區別在于更加強化思想性、理論性,重視理論宣講的同時更強調理論與實際的結合,通過社會實踐引導大學生探索社會發展的根本規律,升華對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認知和認同,從而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其教育學生的馬克思主義從實踐到認識、再實踐再認識的認識論原理,對思想意識逐漸走向成熟、具有獨立的思想意識和思維能力的大學生開展在實踐中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活動,即實踐研學,不僅對培養大學生思維能力和理論素養,而且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親和力,讓學生有更多獲得感都是非常必要的。
實踐出真知,實踐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實踐育人是人才培養的重要環節,亦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重要路徑。習近平總書記在與青年學生的多次座談交流中指出,學習是成長進步的階梯,實踐是提高本領的途徑。實踐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具有獨特的作用。為此,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同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堅持開門辦思政課,推動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志愿者服務活動結合,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鼓勵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就近與高校對接,掛牌建立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完善思政課實踐教學機制;匯聚辦好思政課合力;推動形成全黨全社會努力辦好思政課的良好氛圍。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對象是具有一定獨立思想力的大學生,重在引導大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深入探究式、內涵式研究學習,而不是單純搞實踐活動,是理論教學與實踐學習的進一步融合,實現對大學生思想理論認識的升華。因此,本文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研學的教學模式。為貫徹落實《意見》精神,不斷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親和力、針對性,讓大學生有更多獲得感,在不斷探索實踐的基礎上本著“學生中心、提高認識、強化素質”的教學理念,提煉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3+2”實踐研學模式及其運行機制,以期對各高校結合實際開展實踐教學有所示范和助益。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研學“3部曲”
(一)協同創作實踐研學
協同創作實踐研學,是大學生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以“學習團隊”為單位,自主協同創作完成和演繹“我心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作品,讓大學生在完成體現其學習成果和思想政治素養的作品創作和演繹過程中進一步升華理論認識。同時鍛煉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創作和團隊合作實踐能力。
作品的表現形式應該是開放性的,靈活多樣并順應信息時代的特征。如利用抖音、快手等平臺創作我心中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視頻”等,當然還包括傳統經典的形式,如大學生講 “思想政治公開課”、開展“社會調查”等。其中,創作“微視頻”,是由大學生學習團隊通過自主創作情景劇、表演劇、微電影等“藝術”作品,凝練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過程中的精彩故事和深刻感悟,呈現自我的思想道德素養和法律素質,以“藝術”賞析的形式,表達大學生豐富的思想和情感世界。大學生講思想政治理論課 “公開課”,是由大學生學習團隊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所學理論,選擇教學專題,搜集資料、進行教學設計,制作課件,準備講義教案,開展教學的活動。通過“課堂反轉”,體現大學生的理論學習水平和能力,并充分鍛煉大學生的表達和表現力。開展“社會調查”,是由大學生學習團隊就當前社會熱點、焦點問題以及大學生最關切的社會問題開展深入廣泛地調研,并形成調查報告。通過社會調查不僅讓大學生深入社會,了解和把握現實,而且集中體現本學習團隊運用所學理論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對大學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很有幫助。上述由大學生學習團隊自主協同創作完成“學習作品”的實踐研學旨在引導學生深化對思政理論的理解,展現大學生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精神風貌。學習團隊各成員通過創作性實踐研學,不僅可以極大促進對思想理論認識的升華,而且有助于培養其自主學習、協作學習、創新學習的理念和提升表達、創新、合作等綜合實踐能力。這種實踐研學模式,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動性,而且還能保障所有學生全員全程全方位參與,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團隊合作中找到適合的角色,發揮所長,實現自我價值,培養自信和良好的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