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麗萍 沈璐



摘 要:以“光電傳感器的原理”教學片段為例,巧設實驗,創設情境;巧析實驗,建立概念;巧設實驗,分析論證;巧釋實驗,拓展遷移.引導學生了解光電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在具體的學習活動中,培育學生的物理核心素養.
關鍵詞:實驗情境;核心素養;光電傳感器
中圖分類號:G633.7 ? ? 文獻標識碼:B ? ? 文章編號:1008-4134(2021)15-0025-04
基金項目:2020年度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信息化背景下物理教育碩士混合式實驗案例資源庫開發研究”(項目編號:FBJG20200074).
作者簡介:付麗萍(1962-),女,河南魯山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物理課程與教學論;沈璐(1997-),女,福建漳州人,碩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
《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版)》(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出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從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四個方面凝煉了物理學科的育人價值.實驗是物理學習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和方式[1].傳感器是高中物理選擇性必修2模塊的四個主題內容之一[1],是學生在學習完力學、電磁學、光學等物理知識后,進一步了解物理學在技術層面的應用.傳感器在自動控制和信息處理等技術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傳感器主題的教學內容體現了“物理與社會發展”“物理與技術應用”“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的課程理念.新課程標準對本節教學的要求是:通過實驗,了解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會利用傳感器制作簡單的自動控制裝置.教學實踐表明,光電傳感器的結構和原理比較復雜,大多數學生并不了解其中蘊含的物理原理.例如,光電傳感器中的光敏電阻是典型的光敏元件,有著廣泛的應用,而學生對其光敏特性缺少感性認識,對其中的一些典型電子元件(如干簧管、三極管等)比較陌生,存在著認知困難.因此, 用真實的實驗創設情境來彌補上述不足顯然是個不錯的選擇.
1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設計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們以“光電傳感器的原理”教學片段為載體,以培育學生物理學科核心素養為主線,巧設實驗情境,引發學生思考,幫助學生理解.教學設計模型如圖1所示.
2 基于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過程
2.1 巧設實驗 導入新課
師:美妙的音樂能使人心曠神怡,今天老師用這把普通的手電筒就能讓同學們現場聽到悅耳的歌聲,大家信不信?
教師活動:展示自制光控音樂演示儀,并用手電筒光照其中的光敏電阻(如圖2).
生(眾):很興奮,聽到了.
師:哪個同學愿意上來體驗一下?
生:用手電筒光照光控音樂板,音樂響起.
提出問題:為什么用手電筒的光照就能控制音樂的播放呢?
設計意圖 教學中通過自制的實驗儀,創設真實有趣的實驗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認知需要,啟動學生的思維.光控音樂演示儀材料易取、現象明顯,并可以作為教具重復使用,見表1.
2.2 巧析實驗 建立概念
教師活動1:引導學生觀察手電筒靠近及遠離光敏電阻時的實驗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現象.
師: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傳感器的概念.
生:傳感器是將非電學量轉換成電學量的器件.
教師活動2:PPT展示傳感器概念.
提出問題:光電傳感器感受什么類型的信號?
生:光信號.
提出問題:什么是光電傳感器?
生:光電傳感器是能感受光信號,按照一定規律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器件.
師:光電傳感器是如何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呢?
教師活動:PPT展示分析流程圖如圖3.
學生活動:交流、思考.
師生分析:傳感器一般是由敏感元件、轉換元件和轉換電路組成.光電傳感器利用光敏電阻作為敏感元件和轉換元件,將接收到的光信號轉換成電阻變化這一電信號,再通過轉換電路控制音樂播放.
設計意圖 從現象入手分析實驗現象,通過問題驅動明確非電學量轉化成電學量的技術意義.利用流程圖引導分析,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有光然后有電”“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的物理表象,經歷“觀察—思考—分析”的思維活動,使學生的思維經歷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2].建立光電傳感器的概念,初步形成與傳感器相關的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
2.3 巧用實驗 分析論證
任務1:探究光敏電阻的特性.
教師活動:介紹實驗器材如圖4.
任務驅動:請同學們利用桌面上的實驗器材兩人一組動手實驗(如圖4).
學生活動:選擇器材,進行實驗探究.
師: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了什么?
生1:用手電筒光照光敏電阻,電流計指針的偏轉格數變多.
生2:用黑布遮住光敏電阻,電流計指針的偏轉格數變少.
師:哪位同學能根據實驗現象分析一下光敏電阻的特點?
生1:由歐姆定律可以推出,當光照由強變弱時,光敏電阻的阻值由小變大.
生2:入射光強,阻值變小;入射光弱,阻值變大.
師:請同學們用桌上的黑布遮住光敏電阻,再用手電筒光照色環電阻,對比一下.
生(眾):電流計指針沒有變化.
師:很好!請同學們思考下,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生:光敏電阻是用半導體材料制成的,當光照到這些半導體物質上時,它的電阻率減小,阻值也隨之減小.
師:光敏電阻一般可以用于光的測量和光的控制.光敏電阻型號很多,像光控音樂板所用的光敏電阻,受光照時阻值約為500Ω,不受光照時,其電阻值是受光照射情況下的100-2000倍.
設計意圖 光敏電阻是典型的光敏元件,在光電傳感器中應用廣泛.現行的教材中一般是直接用歐姆表測量光敏電阻阻值,此方法會因為外部環境光照的變化,導致儀器示數跳動不穩定,學生不易讀數.在教學中我們用靈敏電流計替代歐姆表進行創新設計,引導學生根據電路中靈敏電流計指針偏轉情況,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培養學生基于證據解釋問題的能力.該實驗器材低值易取,電路簡單,操作方便并能進行半定量的測量.
任務2:認識干簧管元件.
教師活動:介紹并演示干簧管實驗如圖5所示.
師:同學們發現了什么?
生(眾):磁鐵靠近干簧管,燈泡發光.磁鐵離開,燈泡熄滅.
提出問題:磁鐵是如何通過干簧管控制燈泡的亮暗呢?
生:磁鐵靠近,周圍磁場會變強;磁鐵離開,周圍磁場會變弱.
師:磁鐵靠近時,干簧管的簧片就會被磁化吸合;磁鐵遠離,兩簧片就會分開.干簧管是一種開閉受磁場強弱控制的開關,在光控音樂板中,干簧管與音樂播放器串聯,干簧管的通斷控制音樂播放.
設計意圖 傳感器的工作離不開其它電子元件.了解常用的電子元件有助于學生學習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學會利用傳感器制作簡單的自動控制裝置.利用實驗室隨手可取的開關、電池盒、小燈座等低值品材料,設計干簧管實驗,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論證,加深學生對干簧管的認識.
任務3:了解三極管的工作原理.
提出問題:在實際的控制電路中,光敏電阻阻值很大,通過線圈電流很小,產生的磁場無法使干簧管閉合,如何解決呢?
生:多繞線圈或增大電流.
師:兩種方法都可行.自制的光控音樂演示儀采用三極管這一電子元件來放大電流,配合光敏電阻、干簧管完成光控開關的任務.
教師活動:介紹NPN三極管如圖6.
引導分析:當基極b、發射極e兩端電壓小于一定值,集電極c和發射極e之間相當于斷路不導通;當基極b、發射極e兩端電壓達到一定值時,集電極c和發射極e導通,并且集電極的電流會被放大.三極管不僅有放大電流的作用,還能作為開關使用,能使電路接通或斷開[3].
設計意圖 在光電傳感器的控制電路中,由于光敏電阻的阻值很大,需要接入電壓很高的電源,否則電路電流很微弱,很難直接驅動裝置工作.因此,在實際設備中可以采用放大電路的配置,電路中接入一個NPN型三極管,它能在導通狀態下放大通過線圈的電流,此時只需要4節干電池作為電源便能實現.光敏電阻在有光照時,三級管處于導通狀態;無光照時,三極管處于截止狀態,能夠實現光照自動控制的功能.三極管是生活常用的電子元件,分析三極管的工作原理,了解一些電工技術方面的知識,提高實踐應用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習視野.
2.4 巧釋實驗 拓展遷移
任務1:結合電子元件功能分析電路圖,解釋光控音樂演示儀的工作原理.
教師活動:展示并介紹電路圖如圖7,電阻R1和光敏電阻Rg組成串聯分壓電路,三極管的基極b和發射極e分別與電阻R1兩端相連.當光敏電阻阻值發生變化,則會導致電阻R1兩端的電壓發生變化,進而影響三極管基極和發射極兩端的電壓,控制三極管的通和斷.
提出問題:當用手電筒光照時,電路電流會如何變化呢?
教師活動:展示流程圖如圖8.
引導分析:有光照時光敏電阻阻值變小,R1的分壓就變大.基極和發射極間的電壓達到一定程度后,三極管導通,此時,由電源正極經過電阻R3、線圈、三極管集電極和發射極到電源負極的回路被導通,并且線圈中的電流被放大,干簧管接通,實現音樂播放.
提出問題:當手電筒關閉后,電路電流又會如何變化呢?
生:無光照時光敏電阻阻值變大,R1的分壓變小,基極和發射極間的電壓小于一定值,三極管不導通,由電源正極經過電阻R3、線圈、三極管集電極和發射極到電源負極的回路被斷開,通過線圈電流幾乎為零,干簧管斷開,音樂停止.
設計意圖 分析光電傳感器工作原理是教學的重難點,利用流程圖,引導學生將實驗中的復雜物理現象轉化成簡單物理問題,對控制電路進行分析推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
任務2:學以致用.
教師活動:演示自制光控燈(如圖9).
布置任務:請同學們參考光控燈的電路圖,課下利用電源、開關、光敏電阻、三極管、水泥電阻、可調電阻、面包板、LED燈珠等電器元件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個簡單的光控燈,控制燈可以在天亮時自動關閉,而在天暗時自動開啟.
設計意圖 展示自制簡易光控燈,便于學生選擇合適的電子元器件,設計簡單的電子電路,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體會到光電傳感器為生活帶來的便利,引導學生關注物理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增強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感.
3 結束語
2017年版新課標在地方和學校實施本課程的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利用日常用品改進實驗或開發新實驗”[1].在教學中利用低值品自制實驗,取材方便、現象直觀,能有效幫助學生克服認知障礙突破教學難點,充分發揮物理實驗對于培育學生物理核心素養的獨特作用.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鄭志湖.構建學為中心的物理課堂 培育學生核心素養[J].物理教學,2018,40(03):11-14.
[3]彭前程,黃恕伯.普通高中教科書物理(選擇性必修第二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收稿日期: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