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梅 余馨
【摘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訓練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新世紀國家教育培養創新型人才的目的,我們要在教學中進一步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模式,精心設計教學訓練策略,注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敏捷、靈活、開闊、獨特的思維和創新能力。對于小學中年級學生而言,創新是指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能夠作為獨立主體參與,并善于提出新方法,產生新思路,想出新點子,以掌握新知識或發現新事物。在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培養中年級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創新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培養中年級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進行研究,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緊急而迫切的任務。實踐探索是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積極主動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心理傾向, 是一種求新、求異、求變的意識, 是創新能力培養的出發點和內在動力, 是學生形成創新素質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中年級;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實踐探索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新型課程,它是國家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大舉措,是新的教育教學觀、課程觀在課程教學領域的體現。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培養中年級學生的創新能力,是廣大教育工作者緊急而迫切的任務。那么,怎樣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實踐探索呢?筆者根據多年的綜合實踐教育教學經驗,對充分利用綜合實踐校本課程培養小學中年級學生創新能力的策略研究談幾點看法。
一、激發興趣,孕育學生創新意識
“環境造就人才。”教師創設富有變化的學習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去研究問題,學生的創新意識就孕育而生。加上小學中年級學生好奇心強、探索意識強烈,并有一種自我表現的欲望,智力發育正處于思維獨立批判性和創造性階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上要讓學生大膽、自由、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鼓勵他們新穎的創意,允許他們按照自己的構思和設計顯示獨特的操作方法。同時,指導他們全面、深刻地認識事物,學會觀察、分析、比較和聯想。例如,學生參加“探究火山文化”的實踐活動,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應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完成勞動任務。有的學生查找資料,有的學生進行調查訪問。教師也可借助校本課程幫助學生從多角度移側面來審視要研究的實驗問題。通過多種形式,使學生了解綜合實踐活動的發展與變化,了解新材料與新方法、新工具。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設想,推陳出新,在改進中不斷前進。其次,教師應根據時代特點和小學中年級學生年齡特征,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對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和熱情,在扎實地學好學科基本理論,掌握思考問題的方式和思想方法的前提下,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能力。
(一)開展實踐探究活動
小學中年級學生正處于形成科學興趣的最佳年齡段,我們應不失時機地抓好這個時期的教育機會,不斷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其創新意識,讓他們有思考,有條件實踐,有時間接觸自然、接觸社會,有機會對某些事物提高興趣,從而達到培養興趣,發展興趣的目的。在“探究火山文化”的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可通過各種途徑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允許學生自由探究,鼓勵學生獨立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其善于思考、勇于創新。
(二)開展“探究設想”活動,指導學生撰寫“金點子”
在綜合實踐活動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運用探究所獲取的知識或原理,對生活中不方便的事物和不好的現象進行探究,開展合理想象,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議,這就是“金點子”。案例: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最感興趣且收獲最大的就是研學旅行,它是重要的學習方式。通過研學,學生能最直觀地觀察、體驗、感受本土文化的特點。湖光巖風景區是湛江市一張亮麗的名片,居“湛江八景”之首,對學生來說這并不陌生,平時節假日都有機會去那里游玩。不過,從“探究火山文化”的角度走進湖光巖風景區,對學生來說是非常新奇的。我們通過校本課程中的研學方案,組織學生對湖光巖風景區以瑪珥火山地質地貌為主體,兼有海岸地貌、構造地質地貌等多種地質遺跡,去認識雷瓊火山。我校校本課程通過引領學生深度走進湖光巖國家地質公園,通過小課題研究的方式實地考察火山地質地貌及植被特點。在此基礎上,突出勞動教育(水果烹飪)、職業體驗(小導游)、設計制作、藝術展演等多種活動方式的整合,深化學生的體驗和探索,培養學生的勞動創新能力。案例說明,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教育領域中,在綜合實踐活動創新能力培養方面,教師的教學導向十分重要,教師向學生傳遞的不僅僅是勞動技能與活動的舞臺,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某種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勞動),感受到自己所學知識的意義和價值,通過活動培養自身的實踐能力、增強合作意識與創新精神。
二、探索實踐,積極觀察思考
(一)引導學生在實踐中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能力在活動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學生動手與操作的基礎。烏申斯基說:“初步教學的責任是要教兒童真實地觀察,要以盡可能全的、真實的、鮮明的形象來豐富他們的心靈,這些形象以后即成為兒童思維過程的要素。”而小學中年級學生好奇和求知欲望強烈,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動。針對這一特點,綜合實踐活動要重視直觀教學,利用實物或掛圖或采用電化教學手段,使學生樂于觀察、善于觀察;教師要創設特定教學的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撥動學生求知的心弦。基于這樣的認識,學生發明、創造的欲望就會更強烈。
(二)“分層探索教學”可鞏固學生的新知,促進內化
教師教學要體現層次性,注意循序漸進、因材施教。“探索”是策略體現的中心。在這一階段中,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充分發揮班級學生的群體效應,通過多種感官的協同活動和個體的思維活動,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啟發和幫助,讓學生自己想問題、導方法、作結論、發現新規律,從而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習成效。運用時,自學、操作、嘗試、討論、交流等幾個步驟應根據教學內容而定,無必要的可略去。以拓寬學生的思路,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練習時,教師要注意觀察學生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普遍性的問題,并及時反饋糾正,達到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探索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