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
【摘 要】目的:探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結合人文關懷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方法:選取我院69例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根據隨機化原則分為對照組34例和研究組35例,對照組僅接受常規的圍術期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接受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結合人文關懷護理。結果:研究組M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N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以對照組為參照,研究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明顯更高(P<0.05)。結論: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結合人文關懷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緩解術后疼痛,減少并發癥,對促進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快速康復外科護理;人文關懷;髖關節置換術;康復效果
臨床上治療髖關節疾病一般采用髖關節置換術,因其可有效重建關節功能、改善患者的疼痛癥狀而被臨床廣泛應用于股骨頸骨折、股骨頭壞死等疾病的治療,但該術式創傷性大,手術操作過程復雜,出血量多,加之患者多為身體機能較差的老年人,在手術之后容易發生各種并發癥,對患者手術后恢復非常不利[1]。快速康復外科護理貫穿于圍術期整個過程,主要是通過一系列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干預措施來減少生理及心理應激反應[2]。為此本研究探討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結合人文關懷對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康復效果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69例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根據隨機化原則分為對照組34例和研究組35例,對照組中男20例,女14例,年齡60歲~83歲,平均年齡(68.24±4.33)歲,疾病類型:股骨頸骨折16例,股骨頭壞死10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8例;研究組中男19例,女16例,年齡61歲~81歲,平均年齡(69.42±4.65)歲,疾病類型:股骨頸骨折15例,股骨頭壞死9例,髖關節骨性關節炎11例。兩組資料經比較,數據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僅接受常規的圍術期護理。
研究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接受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結合人文關懷護理,具體為:(1)術前護理:囑患者術前1d午夜起禁食,要求術前6h禁固體飲食,術前2h禁流質飲食。(2)術中護理:營造舒適、溫馨的手術環境,手術間的光線、溫濕度等適宜,在患者進入手術室之后,間手術室的環境對其進行介紹,使患者的陌生感和不良心理能夠緩解。(3)術后護理:嚴密監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呼吸頻率等指標。(4)出院后鍛煉:患者出院時指導患者盡量避免劇烈運動,一旦出現不適應及時來院就診。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干預后自理能力、并發癥發生率(泌尿系感染、血腫、尿潴留、下肢深靜脈血栓);干預1周后,比較兩組的疼痛程度以及髖關節功能優良率。
1.4 評價標準
(1)自理能力:采用改良Barthel指數(MBI)評分,滿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2)髖關節功能:依據Harris評分標準,滿分100分,90分以上為優;80分~90分為良;70分~79分為可;70分以下為差。(3)疼痛程度:根據數字分級法(NRS):0級~10級,無痛:0級;輕度疼痛:1級~3級;中度疼痛:4級~6級;重度疼痛:7級~10級。
1.5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康復指標比較
研究組M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NR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

2.2 髖關節功能
研究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髖關節置換術患者常因活動受限、手術的創傷性刺激,加之長期保守病痛折磨而伴有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另外手術前后常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及意外事故,均不利于術后康復,甚至導致手術失敗[3]。因此,對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對確保手術效果及促進術后康復均是至關重要的。快速康復外科護理是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指導下,通過多種渠道促進患者各功能器官恢復,減少創傷性刺激,同時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況,減少并發癥,提高患者的心理舒適度,縮短住院時間。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MB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NRS評分低于對照組;研究組髖關節功能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快速康復外科護理結合人文關懷可提高患者自理能力,緩解術后疼痛,減少并發癥,對促進老年髖關節置換術患者術后康復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 高珞珞,葉向紅,李萍,等.快速康復外科理念在高齡髖關節置換患者圍手術期護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19):1768-1769.
[2] 楊紅,雙峰,譚潔.人工髖關節置換術圍術期行快速康復護理路徑設計的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8,21(29):3622-3626.
[3] 朱曉素,徐小琴.人文關懷在高齡患者手術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6,28(s1):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