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瑾
【摘? 要】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是為學生學習數學打基礎的重要時期,進而如何通過優化教學策略,幫助小學生們積累數學知識、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等就成為當今小學數學教學中需要改革和探究的主要內容。就此,本文主要從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情境、教學評價幾方面入手簡要探析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102-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i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entire student learning mathematics foundation,and then how to optimize the teaching strategy to help students accumulate mathematical knowledge,develop good mathematics learning habits and so on has become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and exploration of the main content.At this point,this article mainly from the 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teaching situation,teaching evaluation several aspects start to briefly analyze the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
【Keywords】Primary Mathematics;Teaching content;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situation
在新課程改革不斷發展與完善的大背景下,不僅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內容即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思想提出了發展與改革的方向,還著重探究了小學數學的教學方法,使之能與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理念與教學要求相協調,使之能促成小學生們學習興趣的激發,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更積極、更主動地參與到數學的學習當中,提升其數學學習水平的同時,促成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發展,以為其將來更好、更深入地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基礎。基于此,本文作者立足自身教學經驗,就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進行相關闡述如下,以供各位一線教育工作者參考、交流,以期為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學貢獻一份力量。
一、融入趣味化的教學內容
小學生畢竟年齡比較小,其對一切新鮮的事物充滿好奇心,對一切有趣的事物沒有“抵抗力”,就此,我們在開展數學教學時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性,在課堂教學中融入趣味性元素、引入趣味性活動,使單調的數學課堂變得活潑起來,使學生們不再抵觸和懼怕數學知識,進而使學生能夠感知到數學的魅力,在吸引其主動參與數學知識學習的過程中,促成我們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例如,引導學生們學習“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時,在課上我為學生帶來了趣味小游戲——“報數”,即請15名左右的學生上臺圍成一個大圓圈,然后教師播放有節奏感的音樂,引導學生們跟隨音樂沿著同一個方向有節奏的走動,同時根據教師所報的數字決定幾名學生需要抱在一起。比如,教師說:“5!”那就要有5名學生抱在一起,比5多或者沒有組成5的同學即為失敗,剩下的學生繼續游戲……簡單的一個小游戲,不僅活躍了嚴肅的課堂教學氛圍,在檢驗數字組合的過程中還幫助學生再次復習了“認識10以內的數”的相關知識,鞏固了“1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運算重點,同時有效鍛煉了學生們的迅速反應能力,為其在今后能夠更好地進行數學口算奠定基礎。
二、引入信息化的教學方式
現代信息技術的高校發展,不僅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到來了極大的豐富和便利,其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也越來越普遍,越來越受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和歡迎。進而,我們就可以將傳統的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將死板的數學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具體,優化學生學習體驗的同時,促成教學難點的突破,使小學生能夠更好、更有效地參與課堂學習,促成自身學習效率的進一步發展。
例如,在引導學生們學習“平移、旋轉和軸對稱”這一部分時,為了讓學生們更直觀地感受“平移”和“旋轉”,我便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為學生們制作了相關的教學課件,引導其在大屏幕上整體觀看電梯的上行和下行、五星紅旗的徐徐上升、風車的旋轉、旋轉門的運動……借助常見的事物加深學生們對物體“平移”和“旋轉”的印象,使其能夠更好地區分這兩項物體運動。同時為了幫助學生們初步建立空間概念,我還借助Flash動畫技術,為學生展示了物體“平移”和“旋轉”的軌跡變化,使其在觀察的同時能夠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平移”和“旋轉”概念。總之,在信息技術的引領下,小學生們不僅能夠高效掌握課本知識,還能進一步發展自己的觀察能力和空間概念。
三、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數學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同時生活中有我們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進而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便可以有意識地發掘課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借助生活化內容和生活化場景來消除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陌生感,調動學生們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以使其在熟悉的環境和事物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也使其能充分感知數學學習的重要價值。
例如,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這一部分內容時,在課上練習環節教師可以為學生們設計一些開放性、生活化的試題,即引導其以每天學習和生活的教室為主體,以小組為單位去尋找教室中的長方形和正方形,并借助自己身邊的直尺、卷尺等工具來測量所找物體的長和寬,并小組合作計算出各個物體的面積。活動開始之后,有的小組合力測量教室的長和寬;有的在測量自己的板凳和書桌;還有的小組觀察比較細微,開始測量講臺上有正方形的粉筆盒……借助生活化的教學引領,不僅調動了學生們的主動參與積極性,還使其在完成計算的過程中更好地鞏固了課上所學知識,更進一步地了解了自己的生活環境。
四、開展全面性的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最后一個環節,同時也是最主要的一個環節,其不僅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總結,還能幫助學生們再次認知教學重點,進而在開展教學評價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只注重自己的主體評價,還要注重學生們的整體認知,尊重其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以真正發揮出評價活動在數學教學中的實用價值,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學習數學知識。
以我自身的實際教學為例,在課堂上我從來不會吝嗇對學生們的表揚,經常會在學生們正確回答問題之后或者學生們積極回應我之后說“真棒!”“老師喜歡給你們上課!”等激勵性的話語,使學生們獲得被肯定的愉悅感。不僅如此,在課堂評價環節我還經常使用“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即對統一道題目、同一個問題,先給學生們時間進行自主作答,然后引導學生們做完之后進行自主檢查,重新梳理思路,并驗算結果。之后讓學生們以同桌為單位進行交換,互相檢查,對不一樣的計算過程和計算結果進行交流、探討,以使其產生思維上的“碰撞”。最后由教師做總結式講解、分析。這樣不僅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們在學習中的主體意識,還能給予學生們新的靈感,不斷在其原有認知和固定思維上進行補充與拓展,促成其數學學習能力的不斷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方式,不僅符合新時期的教育教學改革,還能給傳統的小學數學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進而使小學生們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更積極地參與到數學知識的學習當中,既能使其感受到數學知識學習的樂趣,又能使其體會到探究數學知識、運用數學知識所帶來的成就感,以助推小學數學教學能夠更加符合新時期新課標的要求,也使小學生們能夠在有效學習、成長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海燕.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科研,2016(12).
[2]付亞蓉.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改革[J].讀書文摘,2017(16).
[3]劉繼茹.新課標下小學數學教學改革的思考[J].中華少年,2017(10).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