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秀美
【摘? 要】小學低年級學生受其年齡制約,在閱讀過程中不容易集中注意力。為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教師應將課外閱讀模式引入教學環節中,以此確保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素養得以有效提升。
【關鍵詞】閱讀習慣;低年級;小學語文;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3-0055-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pupils are restricted by their age and are not easy to concentrate during the reading process. 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reading and enrich the reading content of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introduc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mode into the teaching link to ensure that the Chinese reading literacy of the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Keywords】Reading habits; Lower grades; Elementary school Chinese;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一、視聽吸引,激發興趣
要想激發小學低年段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就要遵循低年段小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較強的身心發展規律,從視覺和聽覺兩個層面去吸引學生的目光。具體來說,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的過程中,可以將側重點放在選擇繪本方面。這是由于低年級小學生的思維能力仍舊偏重于形象思維,而過于冗長的漢字表達不僅不會確保小學生可以對課外書籍內容進行仔細閱讀,甚至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出現學生直接棄書不讀的現象。而繪本具有圖文并茂以及畫面生動、鮮明的特點,從而可以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眼球,而這也是吸引學生對整本書籍進行閱讀的基礎。然后,學生在對書籍中精美的圖畫進行閱讀的過程中,為了對文章內容進行了解,自然而然地就會對文字進行閱讀。也就是說,繪本看似文字較少,卻可以使學生通過大幅的畫面對閱讀產生興趣,同時也可以使學生通過對畫面的觀看,提高自身的想象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而這種對低年級小學生的繪本教學引導,也恰好與通過單純的文字閱讀對學生的閱讀畫面感進行培養的閱讀教學模式具有較強的匹配度。以部編版一年級上冊《升國旗》為例,在引導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學習的過程中,為使學生更好地對課文內容進行理解,教師可以通過繪本閱讀對學生進行輔助性教學,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專注培養,不恥下問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教學來說,課堂是教學的主要陣地,但課堂教學的時間又十分有效,學生不能單純地依靠課堂學習進行閱讀,而應在課后也進行大量的閱讀學習。因為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師應在課堂教學環節將閱讀方法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可以有效掌握閱讀方法。比如,從閱讀、復述、寫作三個層面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引導,以此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主體意識,使學生的閱讀遷移能力得以明顯提升。同時,將對課文內容閱讀的方法運用在課外書籍閱讀中,從而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個質的突破。具體來說,從學生角度而言,低年級小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過程中,大都從閱讀有拼音的書籍開始。因此,對于學生不認識的生字,教師首先應引導學生從拼音閱讀開始,以此掃清閱讀障礙,然后在這一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生字閱讀,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以部編版一年級下冊《小公雞和小鴨子》為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繪圖進行觀看,然后再結合文字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度理解,從而使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一個完善的認知。同時,還應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推薦幾本與本篇課文內容相同的課外閱讀教材,比如《小腳丫》系列故事書,專門描寫小雞故事的書籍《不一樣的卡梅拉》。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后,再對上述兩本推薦的故事書進行閱讀,還應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三部曲”的模式認真閱讀故事內容,包括第一步對課外書籍進行仔細閱讀,第二步復述課外書籍的內容,第三步引導學生對課內以及課外書籍的內容進行模仿,并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對小雞和小鴨子的特點進行描述,并鼓勵學生將表述的內容組合成一小段話,以此達到通過閱讀提高學生語文表達能力的目的。
三、善于復述,重在表達
在小學低年段語文閱讀教學環節,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復述,從而對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提升。由于低年段小學生的思考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最初階段教師不需要將閱讀要求定得過高,只需將時間、地點、人物進行簡單的描述即可,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將一些形容詞和動詞在描述內容中進行融入。以部編版一年級下冊《一個接一個》為例,本知識點講述了一名小同學總是有一個接一個的念頭,在媽媽叫他起床的時候,他總想再睡一會兒,但又一想如果不起床去學校,又不能看到同學們;在操場上玩跳格子的游戲,忽然上課鈴聲響起,又要去上課了,雖然沒玩夠,但是想到聽教師講故事也很有趣。課文通過描寫同學一個又一個的心理變化,充分表達了學生的真實心理狀況,也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心理活動的描寫有了一個更正確的理解。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推薦與心理描寫相近的,適合低年段小學生閱讀的課外書籍。比如《逃家小兔》這本課外書籍就與課文《一個接一個》的內涵有一定的相似度,《逃家小兔》這本書中講了一只小兔子,它的腦海里總是會蹦出一個又一個的念頭,它總想逃離家庭,并對離開家以后的生活有著種種美好的幻想。這與《一個接一個》文章中小同學腦海中不停冒出來的想法有較多共同的特點。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對課文閱讀后,對《逃家小兔》這本書進行閱讀,以此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閱讀能力。
四、共享書源,交流合作
在對小學生進行語文閱讀教學引導的過程中發現,有一部分學生喜歡閱讀繪本類的書籍,而另一部分學生則對文字類的書籍有著較強的閱讀興趣,還有一部分學生只喜歡閱讀同一類型的書籍,而有的學生則喜歡閱讀不同內涵的書籍。但是,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較難得到提升,因為學生會出現對一部分閱讀內容能產生較深刻的理解,但對另外一部分自己不喜歡閱讀的書籍存在較強的認知盲點。所以,針對這種五花八門的閱讀愛好,教師可以通過共享書源的模式,引導學生在交流合作中進行閱讀。還應根據學生不同的個性,對學生進行差異化的閱讀教學引導。以部編版一年級下冊《我多想去看看》為例,這篇課文描寫了一位新疆小同學通過父母對北京的介紹,非常想去北京看一看的故事。本篇課文的內容涉及了新疆小同學、北京、父母對小同學的關愛等內容。因此,教師在根據這篇課文選擇課文閱讀書籍的時候,可以將上述元素進行有機結合,在組內引導學生說出相關少數民族、首都北京、父母和小同學的交流的相關書籍,比如《我爸爸我媽媽》《我愛北京天安門》《傣族·孔雀之鄉的潑水節》《白族·蒼山洱海三月街》等。然后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書籍的互換,以此達到共享閱讀的效果。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在組內進行高效的合作交流,同時也可以確保學生對不同的書籍進行閱讀。而且,讓學生在組內進行同步閱讀,還會營造出閱讀的氛圍,使學生的閱讀主體意識得以強化,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逐步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語文閱讀核心素養的目的。
總之,對于小學低段語文的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將課文閱讀與課外書籍閱讀進行有機結合,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內容,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在有效的閱讀情境中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參考文獻:
[1]蘭靜.小學低段語文“1+X”閱讀教學策略初探——以部編版二年級下冊《祖先的搖籃》一課為例[J].亞太教育,2019(06).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