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琴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以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能夠通過多樣化的教學設計來吸引每個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才能夠保障課堂教學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小學數學教學實際上是要以課堂教學中對常見數學問題的分析來提高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對各種問題的解決能力。小學數學包含數學計算與圖形領域,在解決圖形問題的過程中對學生能力的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即能夠發揮學生的運算能力,還能夠提高他們的空間觀察能力和思維想象力。因此,本篇論文以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策略為題展開論述,結合學生發展特點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教學策略
一、 引言
在當前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需要注重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程度,保障教育的民主性和公平性。新課程改革以后,在眾多新興教育理念的引導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入了更多的新鮮血液。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策略的應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到知識運用所帶來的樂趣,更體驗到學以致用的形式開展數學學習,能夠引導他們進入深度學習狀態。
二、 融入生活元素,提升學習效率
數學源自生活的,在生活各方面,充滿了數學的影子。比如:房子對稱的設計中蘊含著軸對稱圖形的知識;風車、風扇的轉動、汽車的運動、電梯等處處可見平移與旋轉的知識;孩子們的玩具積木中有各種各樣立體圖形等,都包含著數學知識。所以,讓小學數學融入生活,教師就要將數學和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增強對數學學習和研究的興趣。
小學數學很多知識過于抽象,小學生難以理解,這就需要數學老師有數學的眼光,捕捉生活中的數學信息,引入到數學課堂中,讓學生感受到原來數學就在生活中,并沒有那么難以理解,從而消除學生學數學的懼怕心理,也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欲望和興趣。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計算時,在應用公式的環節,老師就可以利用學生再熟悉不過的紅領巾問:六一兒童節快到了,王叔叔準備為一年級小朋友制作500條紅領巾,需要多少布料?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就要知道什么?那要想知道一條紅領巾的面積,必須知道哪些條件?你能求出它的面積有多大嗎?還有隨處可見的交通警示牌,教學時教師可以這么引導:同學們,放學時交通比較混亂,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交警大隊準備用鐵皮制作一些警示牌(注意行人、急轉彎、注意危險),你能根據圖中的標示的信息,算出制作這樣三個警示牌需要多少鐵皮嗎?
通過融入這些生活中的教學資源,學生感受到學數學是有意義的,是能夠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
三、 巧妙應用多媒體直觀演繹,化解重難點
多媒體教學有著獨特的優勢,它生動、直觀、化靜為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成為不可或缺的教學手段。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作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將抽象問題具體化,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觀察幾何圖形的變化過程,以直觀化的認識,將抽象問題簡單化,掃清數學學習的思維障礙,降低學習難度。
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的過程中首先需要讓學生對三角形的分類進行全面了解,教師通過課件來演示銳角三角形三個內角的角度;接下來讓同學找出鈍角三角形的內角與銳角三角形的內角有何不同;教師以視頻動畫直觀形式讓學生發現,在銳角三角形中三個角都是小于90度的,而在鈍角三角形當中有一個角大于90度,在直角三角形當中,兩個銳角之和等于90度。
接下來教師借助動畫演示,讓學生通過圖形的變化來了解為何三角形的面積是1/2底乘高。這樣借助多媒體直觀化的形式,讓學生來掌握組成圖形的各個部分,并且通過動態畫面讓學生充分理解三角形的面積,這樣能夠讓學生對于知識的認識更為清晰,而且也便于他們記憶。這種學習模式要比死記硬背更有效果。這樣以多媒體展示,提高學生學習能力,解決難點問題,最終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四、 以數字顯示圖像,增強學生規范性
學生在學習圖形與幾何知識的過程中,往往容易出現對幾何圖形的定義有所了解,但是對圖形的特異性理解程度不夠的現象,導致學生在解決幾何問題的過程中難以靈活應用圖形本身的特點進行解題,找不到解題的關鍵點,影響學習效果。
學生只有對不同圖形形狀中涵蓋的幾何特點有所掌握和了解的基礎之上,才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根據題干中給出的已知信息得出問題的最終答案。學生在學習幾何知識的初期階段,需要接觸點、線、面以及垂直線等多個知識點,不同的知識點具有一定相似性,僅僅是依靠教師對不同概念的定義進行講解,不能保證學生熟練掌握不同知識點之間的相似性和差異性。因此,教師在進行幾何知識的講解過程中需要引入數字知識,通過具體的數字幫助學生理清幾何圖形中包含的規律,這樣有利于學生繪制出標準的圖形,而不僅僅是依靠記憶隨手在圖紙上畫出圖形。
例如等邊三角形的學習,教師提前為學生展示三張三角形的模型圖紙,其中有兩個類似于等邊三角形。在課堂中,教師引導學生首先通過感官的方式排除三邊長度存在明顯差異的圖形,然后詢問學生:“怎樣從剩下的兩個三角形中挑選出來等邊三角形呢?”在學生意識到通過尺子測量三角形的三條邊長進行對比的情況下,邀請同學向其他同學展示測量過程,然后將三邊的測量結果書寫在黑板上。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認識到通過具體數字的判斷來解決圖形問題的重要性。
五、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提高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能力
數學雖然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較強的聯系,但是數學概念較為抽象,而且受到學生對數學概念的感知能力不強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不能從深層次角度上明確數學概念的實際含義,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只是機械地套用教師課堂中提到的數學公式來解決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當學生的數學知識有所積累解決的問題具有一定復雜和關聯性時,學生往往容易出現數學原理使用錯誤的現象。不僅如此,傳統意義上的被迫學生接受知識,也會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學生思維邏輯能力的發展,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