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雯
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的影響下,各省市積極開展各類教育教學改革活動,例如改變教學形式、增刪教學內容等,旨在培養學生綜合素質,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水平。對于幼兒教育來講,若要提升幼兒綜合素質水平,需要幼兒教師優化教育教學過程與內容,特別是游戲化教學活動,在幼兒日常教育教學中比重較大,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影響較為顯著。陶行知教育理論符合現階段幼兒教育教學要求,對幼教事業的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其中,陶行知幼兒教育思想與實踐理論是陶行知生活化教學理論的重要內容,對幼兒教育游戲化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故深度分析陶行知教育理論在幼兒教育游戲化中的具體表現,并探討其具體指導意義。
關鍵詞:陶行知思想;教育理論;幼兒教育;游戲化;指導意義
中圖分類號:G61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17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87
一、陶行知教育理論促使幼兒游戲教育教學活動更健康,更安全
健康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論中的首要內容,基于陶行知先生對我國教育衛生條件的長期考察以及分析,對改善幼兒園衛生條件以及提升幼兒健康水平,具有非常強烈的現實意義?,F階段,幼兒園的大部分游戲活動均在室外進行,由于各幼兒園的衛生條件不同,管理人員對園內衛生水平要求各異,導致很多幼兒園內部游戲環境較差。近些年來,各類幼兒園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同時,在筆者的教育教學中,發現很多幼兒園的戶外運動設施缺少有效的安全保護結構,可能造成幼兒在使用此類游戲設施時出現安全問題。
從整體上看來,我國的幼兒教育教學環境整體向好,幼兒教師的教學水平日漸提升,但問題是,很多幼兒教師的衛生意識較差,導致在其組織幼兒進行各類游戲活動時,無法及時注意到游戲環境中的衛生安全隱患,不能采取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幼兒園在建設幼兒游戲環境時,在深入貫徹陶行知教育理論中的“健康教育”思想后,首先應定期展開培訓,增加幼兒教師的衛生知識,提升幼兒教師在開展游戲活動時保護幼兒安全的能力。在幼兒教師組織開展游戲活動時,可在活動中主動積極引導幼兒學習健康知識,促使其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確保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另外,幼兒教師在組織幼兒開展室外游戲活動時,可多引導幼兒參加“身體體能訓練”類游戲項目,進而提升幼兒的運動技能,同時改善身體條件,增強幼兒抵抗力,切實保障幼兒在幼兒園中健康快樂成長。
二、陶行知教育理論促使幼兒游戲教育教學活動更科學,更合理
科學教育思想在陶行知教育理論中篇幅比重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可看出陶行知先生對科學教育的重視程度,此思想對新時期幼兒游戲教育活動的指導意義較為明顯。具體來講,此思想對幼兒游戲教學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師能力要求均有較為明顯的影響。在教學目標方面,幼兒教師應深入貫徹科學教育思想原則,首先應在游戲活動中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其次應在合理的目標導向下培養幼兒的創造創新能力,使幼兒可在游戲活動中獲得相應的科學知識,培養幼兒的科學思維品質;在游戲活動內容方面,幼兒教師應在活動前充分準備活動工具、材料以及場地等,確保游戲活動內容淺顯易懂、豐富有趣,并在一定程度上契合幼兒日常生活,滲透生活化教育思想;在游戲活動開展方法方面,具體的方法措施很多,但總體上講,均要求幼兒教師應“變成小孩子”,積極參與到幼兒的游戲活動中,不僅可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充當“領路人”角色,也可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充當“幼兒”角色,提升活動開展過程的合理性。
為了體現幼兒游戲活動的科學性,幼兒教師應在幼兒游戲活動中安排各類趣味小實驗,并突出“做上學,做上教”的陶行知教學理念,引導幼兒參與到實驗過程中來,從而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以及動手能力。例如,在開展有關天文學的教學游戲活動時,幼兒教師可在班級天花板上懸掛各類“星球”,形態各異,色彩鮮明,并確保幼兒可清晰地觀察到不同“星球”的特點。當然,很多幼兒園受限于自身經濟情況以及教學條件,可能無法有效使用“星球”類教學工具,此時幼兒教師可回顧陶行知先生的“在有限教學條件下勇于創新”的游戲教學思想,利用班級里面的橡皮、鉛筆、轉筆刀或者粉筆等充當相應的天文教學工具,在有限的游戲環境下,依舊發揮幼兒游戲教學活動的“科學性”。
三、陶行知教育理論促使幼兒游戲教育教學活動更具道德觀,更具發展觀
結合陶行知教學理論,幼兒教師可將幼兒道德觀念教育以及道德行為習慣教育帶到幼兒游戲活動中,體現德育教育思想在幼兒教育中的重要性,切實落實陶行知先生“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的教育思想。具體來講,首先,在此教育理論的影響下,幼兒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活動時,會在活動中將幼兒分組,并保證每組中包含品質表現好以及品質表現稍差的幼兒,督促品質好的幼兒在活動中充當“演示者”,演示活動行為、活動步驟等,從而貫徹陶行知先生的“好孩子化壞孩子”的思想;其次,幼兒教師應培養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集體行為”意識,也就是說,教師應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到集體互動中,而不是在“形單影只”的狀態下完成教學活動?;诖?,幼兒會在集體內容發生“自愈性”轉變,使幼兒在集體活動中獲得優秀的生活能力、主動精神以及顯性的社會責任感,全面提升幼兒的道德意識水平,深入貫徹陶行知先生的“知情意合一”“智仁勇合一”以及“真善美合一”的道德品質以及行為培養思想。
例如,在講解文明交通行為的相關內容時,幼兒教師首先應在室內依據課本內容講解交通規范內容,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講解交通規范重點內容,但必須要注意的是,幼兒教師應注意文字內容的講解時長以及講解比重,切不可降低幼兒課堂授課的趣味性,降低幼兒課堂學習興趣;其次,幼兒教師應將具體的交通規范內容游戲化,要求班級某位學生扮演交通警察,其他幼兒扮演未遵守交通規則的人員,進而構建交通行為規范教學情境。此時要注意的是,幼兒教師應主動參與到此游戲環節中,引導幼兒自行抉擇的同時,在一旁講解各類交通行為的合理性,強化幼兒對交通規范的認識。總之,幼兒教師應深入貫徹陶行知教育理論的“道德規范性”,充分發揮其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