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宜濤
摘 ? 要: 勞育是構筑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支撐,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然而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一些高職院校在貫徹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過程中,忽視勞育本身的意義,只重視學生專業技術能力的培養。從勞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出發,重點分析高職院校在新時代下勞育融入思政課堂的現狀,提出把勞育有機融入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建立對應的考評體系,充分發揮榜樣引領作用,促使高職院校學生德與勞均衡發展。
關鍵詞: 高職院校 ? 勞育 ? 思政教育
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長大后能夠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2019年《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著實推進職業教育領域“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要與學生的各類課程緊密聯系同向進行,努力實現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高度契合。2020年7月教育部頒布的《大中小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勞動教育是發揮勞動在教育中的育人作用,對學生進行熱愛勞動的教育活動。可見新時代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是促進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途徑,促使他們深刻認識勞動的內在價值。因此,勞動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融合對高職學生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意義。
一、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的重要意義
(一)勞動教育是落實黨的思政教育政策的內在需要。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培養高級技能人才和構筑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高校思政教育不僅是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更是黨的理論政策在高職院校傳播的主陣地。新時代社會經濟迅速發展,教育對象、教育環境快速更迭,高職院校思政教育必須有針對性、時效性和創新性。正確把握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特點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內在邏輯與時代背景,是有效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前提。勞動教育是全面提高人才素質能力的重要保障,主要體現在學生在踐行中能夠更好地把握傳統美德的重要內涵,在勞動中體驗到書本以外的重要知識,體會生活的不易和父母的艱辛,通過勞動體會創造價值的樂趣。勞動能增體質、健全人格、磨煉意志,還能緩解壓力,促進學生意志品格的形成。習近平同志論證了德智體美勞與學生全面發展的關系,解釋了作為人的發展的基本規律。因此,思政教育與勞動教育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
(二)勞動教育是提升學生道德品質修養的重要途徑。
勞動教育是實現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新時代,開展勞動教育不僅有著切合時代發展的迫切需要,還是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高職學生基本為“00后”,優越的生活條件和家長無微不至的關懷,使他們養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習慣,往往缺乏勞動觀念。高職院校內提供優異后勤服務,各種生活服務都被學校后勤包攬,僅通過課堂感受勞動的重要性,難以形成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在勞動教育中學習,只有通過勞動教育大課堂才能夠更好地認清自己的價值,學會生活、感恩生活,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同時能夠掌握進入社會生活的必要本領,全面提高素質能力,為步入工作崗位奠定堅定的基礎。通過勞動教育可培養吃苦耐勞、知行合一的優良品質,還可促使學生形成勤儉節約、堅韌不拔、積極進取的人生品格,養成負責、認真、自律、堅持的好習慣,提高綜合能力素質。同時,愛勞動是每個學生在社會中提升自我的利器,是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保障。勞動教育作為一種偏向實際生活化的教育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認知自我和提升自我,并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各項能力,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形成吃苦耐勞的精神,是提高學生道德品質修養的重要途徑。
(三)勞動教育是實現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過程。
《百科大辭典》對“勞動教育”的解釋為“勞動教育是以勞動實踐為主,結合進行思想教育”,體現勞動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礎。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要通過課本傳授,更要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大學生的勞動教育可以看作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中的現實寫照,兩者雖然過程不同,但殊途同歸,并且相輔相成、相互依存,在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上是一致的。
二、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勞動觀念薄弱,缺乏勞動意識。
時代賦予“00后”高職院校大學生勇于創新、敢于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但帶來了一些不足。一方面他們從小過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父母的溺愛使他們缺乏勞動意識。另一方面對于傳統勞育不夠重視,文化素質不高,都是勞動教育開展的絆腳石,缺乏勞動意識,體現了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勞動教育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盡快解決學生勞動觀念淡薄、動手能力差等問題。
(二)重視專業培養,缺乏勞動實踐。
新時代的高職院校重心是為社會培養專業實用型人才,表明對學生專業素質培養的傾向性。習近平同志指出德智體美勞在教育中的重要核心地位,勞動教育雖然一直是核心之一,但一直沒有受到重視。勞動教育一直都是口頭提倡,卻沒有真正設計融入教育體系中,使學校在開展勞動教育時常常陷入誤區,一方面忽視勞動教育對象的廣泛性,另一方面認為在學校僅僅學習專業知識,勞育只是輔助,忽視勞動教育的初衷。勞動教育主要通過勞動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優良品質,鍛煉學生艱苦奮斗的傳統美德,充分挖掘勞動教育的內在價值,豐富完善勞動教育在教學體系中的核心價值,對學生全面素質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幫助。新時代,勞動教育的缺失,使部分高職學生沒有了愛勞動的觀念,不懂得父母賺錢的不易,不懂得生活的艱辛,做事情一味求快浮躁,到了畢業找工作時,總是避重就輕,怕吃苦受累,不愿意進入工廠,到基層工作。
(三)勞育形式單一,內容單調。
為有效貫徹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相應開展了勞動教育,學校職能部門開始重視勞動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重要性,著重加大對勞動教育的投入,主要表現在加大對學生就業實踐實訓、建立實訓基地、增加形式多樣的就業比賽和頂崗實習培訓的機會。但在這些實踐中,依然存在勞動教育形式過于單一、內容滯后、實訓基地不完善和缺乏創新等突出問題。通過對常州某高職院校調查得知,以勞動周的形式開展學生的勞動教育一直都是該學校的特色,雖然勞動周的設置安排在教學活動中,但每次勞動周的形式過于單一,通過讓學生打掃教室或校園主干道完成勞育內容,勞育內容單調,不注重勞育的實際意義。
三、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思政教育中協同育人的途徑
(一)做好思想引領工作,轉變勞育觀念。
“勞動”一直都有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區分,自古以來“勞力者治于人”的觀點一直影響國人,家長關心的是孩子在學校里能否取得畢業證以求得更好的工作,對于孩子在校內能夠通過鍛煉學習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必要的社會技能不予關心。這種觀念使部分學生養成眼高手低、避重就輕的壞習慣,甚至不具備基本的自理能力。因此,一方面高職要主動轉變“學而優則仕”的觀念,樹立“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另一方面高職要重視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性,把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專業技能訓練的全過程,把勞動教育切實轉變成為學生的必修課程。要求輔導員在平時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強化勞動意識,教學環節重視培養學生的勞動實踐能力,不斷灌輸“勞動創造財富”的理念,堅持“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兩方面協調并抓。
(二)完善與專業的關系,優化勞育方式。
勞動教育要適當融入學校教育課程設置中,高職勞動教育不能只是設置相應的課程達到目的,勞動教育應該與學校專業課程緊密聯系,在發揮專業課程優勢的同時穿插勞動教育的學習鍛煉。各個高校的專業課程設置不相同,課程種類繁多,大多數專業課程除了包含專業的知識內容外,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也能夠很好地穿插勞動教育,通過專業課程內容的學習聯系勞動教育實踐,潛移默化地加深學生對勞動理論、勞動觀念、勞動意識的了解。在專業課程學習中,完善材料搜集、實驗操作、再生資源處理、物品歸置等課程教學內容的設置,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學生不僅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有了深入的了解,還對于勞動教育知識有了認識,不知不覺中養成了好習慣。
(三)緊密結合思政教育,健全考評體系。
新時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似乎取決于學生專業課程的成績,家長們十分重視素質教育中的德育與智育,作為素質教育之一的勞動教育一直被忽視。在教學實踐中,勞動教育不是被專業課程代替,就是無目的地交由學生自己支配,改變現狀勢在必行,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把勞動教育編入學校教育體系之中,建立健全的考評機制。通過常州高職院校調查得知,大部分院系都選擇開設勞動課填補勞動教育的空缺,但這一課程的內容并不影響學生的綜合素質評定。筆者認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把這一課程的成績與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評定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夠深刻認識到此課程的重要性,了解到勞動教育的價值與意義。可以把班級評優、團內評優、入黨考察、各類獎學金的評定等與勞動教育聯系起來,建立健全相應的考評體系,突出勞動教育的重要性。一方面老師可以借此豐富教學經驗和教學理論,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勞動教育的全過程,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更好地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發揮模范引領作用,關注個體發展。
通過開展以勞動模范為主題的課程教學,結合相應的專業特色是高職院校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途徑,選擇優秀校友或相關領域的先進人物進行訪談或開展相關專題的講座。此外,還可安排學生在理論學習之后自主搜集相關資料,定期采用演講、情景演繹等形式進行心得分享。活動結束后可以通過學校廣播站、校園官網、校園信息欄、微信公眾號等途徑宣傳,使這種影響在更大范圍內得到有效傳播。在家庭教育中,家長應該起到榜樣作用,鼓勵和帶領他們參與家務,積極學習親朋好友吃苦耐勞的精神。只有通過全方位對高職院校學生的模范引領,才能讓他們更好地了解勞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綜上所述,勞動教育已經在我國素質教育中凸顯重要性,已經成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重要一環,新時代大學生更應該順應時代發展,全面培養各項能力。高職院校將勞動教育融入思想政治課堂中,將勞動教育理論貫穿于課堂教學活動中,改善教學內容,改良教育體制,創新教學方法,遵循教育規律,在知行合一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將勞動教育融入學校教育系統內,更好地完成學校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凌新文.高職院校構建勞動課與思政課實踐教學協同育人的思考與實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24).
[2]吳香菊.傳統勞動教育在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J].機械職業教育,2016(005):53-54.
[3]李小銀.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長效機制的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13(06):145-147.
[4]胡琴.“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思政課實踐教學與專業實踐協同育人路徑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9(42):42-43.
[5]張燕霞.“課程思政”視域下高職院校實踐教學的路徑研究[J].科教文匯,2020(493):55-57.
江蘇省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項目20JSSZYB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