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瑛
【內容摘要】我國在2017年修訂并完善了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新課程體系。基于此,本文從新課程對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提出的新要求出發,從了解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現狀入手,分析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解決辦法,以期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中政治 ?新課改 ?課堂教學 ?問題 ?對策
新課程教學下,我國針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新的教學方式,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通過政治課堂教學,可以強化學生政治思想,提升自身核心素質。新時代教學下,要求政治教師在教學中,應全面的結合學生學習過程,在學習過程中,強化教學方式,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法、比較法、情景教學法和辯論教學法,充分發揮“一條龍”教學策略的作用。
一、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現狀
1.教學目標達成度不夠高
新課標提出,課堂教學要在培養學生核心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知識、能力、素質等教學目標,并為此完善情感觀念與價值觀。思想政治教師與高中生在教學過程中應共同努力,但調查顯示,大多數高校強調知識的理論,在課堂中,教師只注重課本中的知識,對學生的情感教學沒有重視,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價值目標的培養,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沒有按照教師要求達到教學目標。
2.課堂教學脫離實際生活
目前,我國政治課堂教學中,教師在教學中大多數都是以理論教學的方式呈現在課堂中,而學生們想要對國外時政、社會生活有更多的了解。高中思想政治教師教給學生的大多數理論知識,很少是“實態”的。教師講什么考什么,忽視了學生的實際需要這種情況,使教師的教學預算空洞、龐大、粗放,過于枯燥抽象,因此,如何貼近生活,是思想政治課教學必須思考的問題。
3.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
修訂后的新課程明確提出,教師的教學應采取案例討論、考試法、探索法、情境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目前,在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師也開始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各有利弊。但目前大部分教師仍重視傳統教學法,而較少采用其他教學法。在應試教育和繼續教育的壓力下,教師在教學中,如何提升考試成績和教學效率成為教師教學的目標,因此,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學習興趣不高。
4.學生的思考權被遺忘
調查顯示,56.4%的高中生說他們“不想上這門課,他們只想通過考試”。政治課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并不要求學生具有模仿能力。遺忘教學的實質在于對學生思想的遺忘,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生過分依賴老師。許多教師講課時都毫無保留。上課時,學生可以很容易地學到知識。也就是老師把學生聚在一起,以至于忘記了學習要自己思考和總結。其次,教師對教學效果的掌控,要用少而精的材料激發思考,以問題為導向,達到教育目的,保證教學的流動性,促進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存在問題
1.學校和老師對教學目標的重視程度不足
高中政治課教師要達到教學目標的要求,必須從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等方面入手。教師只關注知識目標的實現,而忽略了其他目標。另外,學校對教師素質的評價,主要是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評價,只注重對學生的教育,而忽略了其他教育需求;同時,由于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是根據考試成績來評價,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于課堂中的教學目標設定模糊,直接將理論知識作為教學中的重點內容,將學生的直接經驗與內化知識相結合,造成了學校和教師對教學目標的忽視。
2.個別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偏低
伴隨著政治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政治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有扎實的理論基礎,而且要求掌握多種教學方法。目前,部分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師專業素質偏低,缺乏專業理念和教學技能,對新課程標準的實施缺乏準備,難以實現知識與現實社會生活的有機結合,而陳舊的教材課例使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脫節,使學生難以理解知識點,影響了教學方法的選擇,因而無法很好地運用教學法和討論法優化教學內容。
3.教學評價機制落實不到位
課程標準強調高中教師的多種評價方式。綜合評價教師教學技能、教學業績、理論知識、道德品質,包括教師、校長、班級。但筆者認為,這種新的教師評價體系只是應試教育的一種形式,大多數高中政治課教學中,教師不能關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新課程對評價的要求很難得到有效落實。另外,學校在對學生成績評價過程中,其評價機制不完善,評價方式單一,僅僅針對成績評判一個學生的學習成績,只有學生學習刻苦努力,才符合學校的評價標準。
4.應試教育大背景影響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
在應試教育方面,大部分高中都以高考為目標。與道德教育相比,智育更具吸引力。盡量提高學生的成績和總體錄取率,造成“成績決定命運”的錯誤觀念。到了高中,學生們的壓力最大,也最嚴重。大學入學考試前,人生的重要轉折點,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和良好的學習成績,在此前提下,教師在教學方法中,應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展開政治課堂教學,采用有效的方式和合適的方法展開教學。
5.學生的參與權被削弱
調查結果顯示,55.2%的高一學生,52.48%的高二學生,49.27%的高三學生仍認為教師使用灌輸教學,學生的參與性較低。講授法當然不能成為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當前思想政治課“教材單調,理論脫離實際”,在課堂教學中,仍然沒有讓學生作為課堂中的主體,并沒有讓學生直接做課堂的主人,因此,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沒有參與到教學中。班級交往是師生交往的橋梁和紐帶。在課堂上讓學生參與可以填補空白。缺乏參與權,必然導致教學內容的缺失與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參與往往停留在思考的層次上,不能深入研究知識的內在邏輯,從而導致對課堂知識的零碎接受。
三、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對策
1.學校各方應加強對新課標培養目標的重視
一是組織政治課教師開展新課程標準的初學,使他們及時了解新課程標準的內容,更新教學觀念,改變傳統的“一分論”教學目標;二是學校要特別聘請有關人員到教室進行教學檢查,確保教學效果;三是各科教研組經常組織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互動式教學設計與安排,互相學習,優化教學率。教師應該合理地研究課堂教學方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掌握相關的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
2.教學應以情境創設的綜合性教學方式為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尤其是情景教學法。將情景教學應用于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有多種可能性。目前的教學存在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手段多媒體化嚴重等問題。采用多媒體將圖片、案例、視頻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示,形成具體的教學情景。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也是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要使多媒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作用,教師要根據多媒體的教學內容和方法進行設計。
3.全面提升思想政治課教師的綜合素質
在當前高中政治教學中,要不斷地提升政治教學綜合素質,才能保證教師教學質量。站在知識素質的角度看,政治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具備穩定的知識基礎,同時也要具備哲學、文化以及經濟等相關知識。教師在教學中,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制定教學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優化課程設計,有效地實現政治課立體化教學的目標,并在借鑒專業教師情感素質的基礎上,規范他們的行為,不斷提高教師素質。
4.尊重教學主體,重視學生的話語權
強化學生主體地位,充分地展開教學活動,與此同時,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同步溝通,也是尊重學生、賦予學生話語權最方便、最有效的方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兼顧學生的主體性。尊師重教主要表現在:給予學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學生需要表達和交流;教師解決成長中的問題和社會問題;大多數學生保持沉默,即使是部分學生愿意表達,表達的欲望也大大減少;教師可以幫助學生,解答問題,彰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表達。
以人為本,尊重人的個性,激發人的潛能,促進生命個體的和諧、自由發展,尊重學生的表達力,是教師在每個學生的表達力中尋求自我發展的最佳途徑,重視課堂話語權,就是要提供安全的心理環境,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5.明確教學目標,重視學生的發展權
高中政治教師在教學中主要職責是: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質為目的,牢記教育思想是思想政治課的靈魂,學生有權要求體現其主體地位。應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重視人的思維發展,在已有的認知能力的基礎上,根據近期發展理論適時創設新的問題,賦予學生思考的權利,賦予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注重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批判性發展思維。因此,為了使學生的個人行為能夠反映在活動中,課程設置尤為重要。同學們在活動中要積極思考,及時調整內容,使活動有序進行。個體的行為不僅是思維的外在表現,也推動著思維的變化和發展。關鍵能力的形成,不僅要靠知識點的積累,還要通過知識內部結構的吸收和調整,引導學生的課堂行為,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目標,要讓學生積極思考,要有利于學生思想、行為的發展,要體現其主體地位。
結論
因此,課程標準的出臺與實施,全面地激發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手段。但由于課程觀念、操作層面等方面的原因,政治課在教學過程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反思。教學改革是教師教育和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其目的是使教師和學生都能適應觀念和行為的變化,并為之尋找出合適的解決辦法。
【參考文獻】
[1] 李慶余.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 文淵(小學版),2020(5):655.
[2] 劉銘. 新課標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 基礎教育論壇,2019(22):14-16.
[3] 何秋萍.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 青年時代,2019(24):73-74.
[4] 董應平. 新課標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8,12(35):293.
[5] 葉友敏. 如何構建高中政治高效課堂[J]. 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0):58-59.
(作者單位:江蘇省口岸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