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紹娟
摘 要: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創新資源獲取更加便捷高效,創業主體增多,創業門檻降低,創業競爭加劇,創業主體之間、創業主體與所處群落和支持環境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頻繁,生態系統內部交互作用增加、外部邊界拓寬。在大數據情境下如何構建新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成為當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文章具體分析了大數據及其技術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影響,并就如何培育新型創新創業系統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1 大數據概念
近年來,大數據概念及其技術逐漸走進了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大數據(Big Data)指的是規模和類別皆龐大的信息數據,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無法用傳統數據庫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處理和分析,具有5V特性—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密度)、Veracity(真實性)。大數據技術就是利用新處理模式對海量數據的計算和加工。在如今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云、人工智能和5G是生產工具,信息技術和數據資源是生產資料,算力是生產力,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為代表,以萬物互聯與智能化發展為基本特征。數據和計算正在成為驅動經濟增長和發展的“關鍵要素”[1],數據的聯接、傳輸、計算及分析能力在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根據中國信通院近日發布的《全球數字經濟新圖景(2020年)》,2019年全球數字經濟規模達15.6萬億美元,規模和增速分別是全球經濟的19.7%、3.5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已達到35.8萬億元,僅次于美國居全球第二,對GDP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67.7%。
2 ? 大數據技術對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影響
生態學家坦斯利[2]從生物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聯性出發,首次提出生態系統概念。Mason &Brown[3]認為創業生態系統是創業主體(創業企業、投資機構、大學等)和所處的創業環境(政策、文化等)之間互相聯系,從而提升績效。在綜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本文認為,傳統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即是創新創業主體(核心是企業)與所處群落(政府、高校院所、金融機構、創業企業、事務所等科技服務中介機構)之間相互聯系、協同合作,共同推動經濟發展,同時還受到支持環境(政策法規、自然環境、基礎設施、市場環境、文化支撐等)的影響。
在大數據技術發展背景下,傳統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發生了變化,大數據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創新主體增加,獲取資源更便捷,創業門檻降低,企業的成長(退出)速度更快,線上線下創業資源有機融合模糊了宏微觀創業生態系統的界限[4],主體之間、主體與環境之間主動及被動的聯系更多,生態系統交互作用更明顯,創業生態系統的地理邊界拓寬[5],整體演進速度加快[6]。大數據已經逐步成為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演變的重要影響因素[7],在大數據時代,準確把握創業生態系統的時代特征與演化規律,是深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基礎與關鍵路徑[8],面對這一形勢,對大數據發展態勢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相關研究就顯得尤為應景和重要。
鮑明旭[9]認為,數字時代特征的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發展之路關鍵在于明確政府的主導作用、重視高校的核心地位和強調產業的協調作用,加強數字技術和數字化資源的共享和應用;朱秀梅等[10]以“多主體-機會集開發-共生關系”的IPO模型為框架,刻畫了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的孕育、發展與成熟階段;趙夫增等[11]認為創業生態系統變革主要發生于在線空間,在實體創業空間也同時產生變革;鄭宏丹等[12]從資源流動機制、競爭合作機制、反饋整改機制和協同發展機制四個方面探討互聯網技術對創新生態系統運行的影響。
3 培育大數據技術下新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在大數據的新時代浪潮下,要增強大數據意識,抓住數字化發展機遇,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布局數字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建設新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3.1 充分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
我們正邁入大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時代,從互聯網搜索索引、智慧醫療、疫情防控到智慧城市的建設,大數據的關鍵作用日趨凸顯。要重視大數據建設,建立專門機構(如大數據管理局)匯聚、整合、管理、監督大數據資源。加快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經濟,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進大數據成果在重點領域的應用,發揮大數據在產業振興、服務發展、惠民利民等方面的創新引領作用。
3.2 大力培育數字人才
當今未來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數字人才是大數據技術的第一資源。不僅要培養傳統意義上的信息技術專業技能人才,還要大力培育既有行業技能又有數字化素養和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尤其是大數據分析人才。推動教育的供給側改革,發揮本地高校資源優勢,設立大數據技術專業,培養理論功底扎實的大數據專業人才。加強產教融合,深化與擁有大數據技術優勢及資源的企業合作,深耕產、學、研一體化培養模式,建立數字人才培養長效機制。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鼓勵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開展合作,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3.3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搶抓新一輪科技創新革命的重大機遇,堅持“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運用數字技術、智能技術改造傳統基礎設施,圍繞本地具有比較優勢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5G基站、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選好建好新基建項目,加強政策引導,優化資金投向,確保有效投入,推動更多類似協鑫集團光伏“云計算”的一批大數據產業項目投產落地。將智能技術與傳統產業緊密結合起來,全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水平。如徐工集團將5G技術引入核心業務流程與具體而微的場景,引領企業生產向著數字化和智能化方向發展,助推工程機械行業轉型升級。
3.4 建立資源共享平臺
構建大數據資源的共享機制,破解信息孤島和數據壁壘現象。要實現數據的合理流動,在科研院所與創新主體之間、創新創業主體之間、創業主體與市場之間搭建創新思維交流、創業成功實踐、創業成果轉化等平臺,一定程度上開放共享大型儀器、科研設備、基礎數據及算法。政府要對各類共享平臺實行監管,發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未防范在使用過程中數據泄露的風險,可通過區塊鏈的加密機制對數據進行加密,并建立起有效的數據溯源機制。
[參考文獻]
[1]張昕蔚.數字經濟條件下的創新模式演化研究[J].經濟學家,2019(7):32-39.
[2]TANSLEY,A.G.The use and abuse of vegetational concepts and terms[J].Ecology,1935(3):284-307.
[3]MASON C,BROWN R.Entrepreneurial ecosystems and growth oriented entrepreneurship[R].Paris:OECD LEED Programme and the Netherlands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2014.
[4]王正沛,李國鑫.線上線下資源融合的新型創業生態系統研究[J].管理學報,2018(6):803-813.
[5]劉志銘,鄒文.數字創業生態系統:理論框架與政策思考[J].廣東社會科學,2020(4):5-14.
[6]秦國欣.“互聯網+”下的創業生態系統演進研究[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7.
[7]謝虎躍,李翔.大數據視域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的變革研究[J].科技視界,2019(6):108-110.
[8]葛濤.“大數據”時代創業生態系統的演化與建構[J].創新與創業教育,2018(4):31-34.
[9]鮑明旭.數字時代創新創業教育生態系統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論[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0(10):31-35.
[10]朱秀梅,林曉玥,王天東.數字創業生態系統動態演進機理—基于杭州云棲小鎮的案例研究[J].管理學報,2020(4):487-497.
[11]趙夫增,王勝光.世界互聯中的創業生態系統[J].中國科學院院刊,2015(4):549-558.
[12]鄭宏丹,崔淼,鄭輝,等.“互聯網+”背景下創新生態系統優化研究[J].中國商論,2020(2):7-8.
(編輯 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