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怡
【摘要】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滲透“互聯網+”的理念,是讓教師借助多媒體、幻燈片以及短視頻等現代化的教育資源,大大增加課堂的多樣性和趣味性以及豐富性的構建,從而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深入閱讀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互聯網+”是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其能夠在短時間內呈現大量信息,能夠創設圖文、聲像并茂的閱讀情境。用“互聯網+”滲透小學閱讀教學,可以大大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能夠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和欲望,最大程度提高學生的深入閱讀能力。
“新課程標準”對閱讀是這樣的闡述:“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體驗,不能用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文章的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傳統的被動接受式學習方式已逐漸淘汰,現在運用“互聯網+”的理念滲透到小學閱讀教學中,可以讓教師在教學設計時,融合圖片、音像甚至以短視頻等形式,通過演示文稿展現給學生,在更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讓學生主觀地、主動地接受新知識,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提高閱讀水平和整體語文素養。
一、運用 “互聯網+”立體生動地滲透閱讀教學情境
小學中高年級的課文,內容變得深刻,立意更加深遠,情境也更加豐富。我們在給學生營造生動的教學情境時,可以滲透“互聯網+”。在教學設計中,特別在關鍵語句講解時,融入圖片和音像,可以讓課堂更加生動,更富立體感。
以部編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牧場之國》這課閱讀教學為例,在本課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效掌握語文知識,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我就借助網絡搜集了有關“荷蘭牧場”的視聽資料,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課堂上用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們觀看,營設了一個身臨其境的“牧場美景”情境。把文中描寫的“一條條運河之間的綠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頭黑牛,白腰藍嘴黑牛,在低頭吃草。有的牛背上蓋著防潮的毛氈。”等情境直接演示出來,觸發小學生閱讀的情感體驗,幫助理解和掌握有關語文知識。
運用 “互聯網+”滲透到特定的情境中,可以引導學生深入品讀和感悟課文,從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感。
二、運用“互聯網+”延伸主動地滲透閱讀教學范圍
在傳統閱讀課堂教學模式下,小學生們接觸到的課外閱讀資料比較少,有些僅局限于課本中的文章。“互聯網+”擁有廣泛資源, 把“互聯網+” 滲透在閱讀教學中,可以把課堂閱讀內容延伸,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和作者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資料,更深入理解文章內涵,提供給學生更多課堂之外的閱讀內容,引導小學生更深層次的去閱讀。
以部編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延安,我把你追尋》這課閱讀教學為例,對年齡較小的小學生來說,由于時代的發展變化,課文內容與學生的經歷、生活存在著距離,并不能真正深入理解文中特定思想和感情,以及延安精神所代表的歷史意義。面對這種情況,教學前布置學生搜集整理有關“延安紅色革命”的背景資料,在教學中,運用“互聯網+”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所培育的延安精神,整理成交互式的視頻,讓學生跨時空與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進行對話,產生情感的共鳴,真正感悟到延安精神是革命的傳家寶。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我們可以告慰英魂:“山河猶在,國泰民安,中華盛世,如您所愿!”接著播放短視頻《我和我的祖國》做到主動地延伸,讓延安精神在每一代中國人心中綻放、在每一代中國人心中發揚。
三、運用“互聯網+”游戲互動地滲透閱讀教學難點
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中,一些陌生、難懂的字詞常常會成為閱讀的攔路虎,這些也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需要學生充分的理解掌握。如果只是孩子們囫圇吞棗式死記硬背,會導致很多學生在閱讀學習時產生抵觸心理,影響閱讀教學的效果。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互聯網+”,把文中陌生、難懂的字詞形象通過游戲真實的表現出來,抽象的新知識變得立體形象化,降低閱讀學習的難度,便于學生理解,幫助學生突破重難點,進而提高語文閱讀的積極性。
以部編版六年級上冊語文《少年閏土》這課閱讀教學為例,在文中有部分陌生的詞語,由于生活經驗和理解能力有限,很多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會產生一定障礙。如“氈帽”、 “猹”、 “跳魚兒”等這些詞語,學生雖然能夠根據拼音自行讀出來,但是只停留在會讀,在理解上卻有一定困難。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運用“互聯網+”,通過游戲互動,把這些詞語的實物或者真實狀態圖像,在課堂上給學生演示,讓學生邊閱讀邊掃清在閱讀上的攔路虎,更好地理解課文。
“互聯網+”主導下的閱讀教學,尤其是小學閱讀教學,已完全顛覆傳統,變成互動式、生動式、主動式的教學活動。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水平還很稚嫩,即使到了中高年級,在學習陌生知識方面也會存在一些困難,這種情況下很容易影響學生閱讀興趣。這時,教師運用“互聯網+”滲透到日常閱讀教學中,其立體生動、延伸主動、游戲互動等特點為閱讀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可以把課文中枯燥無味的知識形象的表現出來,讓學生身臨其境,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中,進而激活他們的好奇心,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更加容易接受語文知識,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果。
【本文系廣東教育學會教育科研規劃小課題“基于‘互聯網+的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DXKT27357)】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王娜.基于互聯網教育平臺的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設計與實施[D].魯東大學,2018.
[3]牛聰.巧用“互聯網+”助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