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鑒杰 張瓊文 劉姝妤 馮耀萱 王丹丹
摘要:快速發展的人口老齡化正在深刻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立足新發展階段為應對人口老齡化作出長期戰略安排,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打造適合老年人宜居環境,從老年人視覺入手,對基礎設施及其居住環境提出優化方案,改善老年人居住環境。
關鍵詞:養老機構; 適老化;優化措施
一、我國養老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老齡化進程加快。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從1990年的6299萬增加到2000年的8811萬,占總人口的比例由5.57%上升為6.96%,目前中國人口已經進入老年型。性別間的死亡差異使女性老年人成為老年人口中的絕大多數。預計到2040年,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20%。同時,老年人口高齡化趨勢日益明顯:80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增加,到2040年將增加到7400多萬人。
二、齊齊哈爾養老機構適老化現狀
齊齊哈爾市政府提出2020年底前,將尚未實行社會化管理的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簡稱國有企業)退休人員移交街道和社區實行社會化管理。 其中,完善社區治理體系建設,將移交工作融入到自治、法治、德治建設當中,抓好落實。指導街道及社區密切關注有關群體的思想動態和生活狀況,用準、用足、用好民政現有的幫扶政策,確保移交工作始終保持政策明、人心穩;三是指導街道及社區管理和使用好國有企業移交的原用于退休人員的服務場所、活動場所、設施設備等,打造好服務移交群體的基層組織陣地,避免移交場地資源閑置浪費,堅決防止基層組織陣地缺失。但適老化設施完善還有一定差距。
第一,景觀環境設計薄弱,國家示范的養老機構政策表示:房間入住率和集中供養率達到了85%以上,生產用地人均面積不少于畝,院區綠化不低于可綠化面積的50%。實地調研養老機構綠化達標沒有達標。
第二,交通設計設置不完善,主要體現在養老院附近的停車場是否有人進行管理并有相關的收費項目,防止大量外來車輛停在養老建筑附近,擋住了出入口通道,使行動不便的老年人出行更加不便,從而考慮是否需要增加有序的停車位設計。
第三,無障礙設計不能考慮到位,養老院入口設置的方式在一定區域給坐輪椅的老人及其他帶有殘疾的老人帶來不便,樓梯上下有無坡道設計,高差起伏的地段均應以坡道進行緩沖,而坡道寬度過小或坡度過大以至于輪椅無法順利通行或兩旁無扶手等可供老年人休息倚靠的支撐物都需要再次進行考慮。養老院內娛樂活動設施是很難做到安裝好了防滑,防磕等工具。
第四,養老機構內燈光照明修繕及時,能做到及時保修,保證老年人作息正常,養老院周圍的路燈照明系統能正常運行,能做到照明點增加或照明亮度的改善。
三、齊齊哈爾適老化優化措施
改善公共空間生環境,通過實地調研齊齊哈爾地區養老院得出,老人聽力隨年紀增長逐漸老化,但對噪音及其敏感,他們需要一個鳥語花香的地方,因此,在養老機構內盡量多采用隔音材料。陽光不僅有殺菌殺毒作用,對老年人心理健康能起到潛移默化改善作用,在公共空間內,房間朝向應該盡量面向南方,便于獲取充足光照時間,在建筑環境中也應該考慮到自然通風,老年人隨年紀增大,人體熱循環以及體溫調節能力下降,控制室內溫度及其濕度,建筑環境也應該考慮到景觀綠化。
無障礙設計是首要因素,通行道路寬度考慮輪椅通行是基礎條件,其中,輪椅通行寬度為900mm,不僅如此,還應該考慮到坡度設計,保證建筑空間內的可達性,在樓梯、墻壁等地應該安裝相應防滑扶手和防滑墊,保證老年人安全通過,在文字引導方面,考慮到加大字體寬度或者選用鮮艷顏色,方便老年人獲取相應信息。
交往空間設計對保證老年人身體健康有其重要的作用,當外部條件足夠時能促進老年人進行交流,反之則會加深老年人孤獨感,對老年人身體健康起著消極作用。因此在公共環境塑造上應該考慮既能提供開放娛樂空間,又能營造不同人群的休憩環境,起到宣泄老年人情緒的作用。
重視老年人心理需求,通過舉辦多個老年人娛樂活動,例如文藝匯演、乒乓球大賽、舊產品跳蚤市場等活動,培養老年人興趣愛好的同時促進老年人自我認可,實現老年人自我價值和升華。
四、結語
通過對齊齊哈爾市的養老機構適老化調查,可以總結出齊齊哈爾養老機構在最初設計時考慮經濟效益為主,對于公共空間適老化設計不夠成熟,在以后建設中,除了能為更多老年人提供居住空間和服務,還應該考慮以人為本,提高適老化設計重視程度,居住空間更加人性化,更好營造老年人生活空間。
參考文獻:
[1] 黨俊武.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8:56.
[2]蓋爾.交往與空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2:4.
[3]林思敏.養老院公共空間適老化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08):70-71.
[4]徐鳳江,楊立謙龐晶.齊齊哈爾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及對策[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3);27-29.
項目資助: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寒地城市既有社區公共空間適老化設計研究項目(編號2019B050)。
作者簡介:
通訊作者:王丹丹,齊齊哈爾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城鄉規劃專業教研室 副教授;
樊鑒杰,齊齊哈爾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城鄉規劃專業 學生;
張瓊文,齊齊哈爾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城鄉規劃專業 學生;
劉姝妤,齊齊哈爾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城鄉規劃專業 學生;
馮耀萱,齊齊哈爾大學建筑與土木工程學院城鄉規劃專業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