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俐彤
【摘要】戲劇教學可以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也提高了英語課堂的趣味性,能夠有效提高英語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因此使用英語戲劇教學模式對于小學英語教學具有積極意義,對于英語教學方式的改進也具有指導性價值與意義。小學生具有注意力不集中、好動等性格特征,而在英語課堂上使用英語戲劇教學的方式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從而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激發小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此外,戲劇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增加口語練習的機會,增強小學生的自我表現力,從而增強小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本文主要分析了戲劇教學方式對英語教學質量的影響與價值。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戲劇教學方式;教學效率
一、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我國教育界對于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培養概念,即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而學生的核心素養包括多個方面,具體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英語語言思維、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英語學習能力這三個方面。學生具備英語思維品質,指的是學生要能夠獨立推理、判斷、分析,并能夠熟練地運用英語思維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語言能力指的是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熟練地運用英語交流與溝通的能力,即學生要掌握一定量的語言知識、語言技能以及具備語言意識、語感等。學習能力指的是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能力,吸收知識的能力,具體來說包括認知策略、情感策略以及交際策略。文化品格指的是學生能夠了解不同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文化內涵等,通過對比不同國家的文化、汲取文化精華的同時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差異,形成獨特的文化品格。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戲劇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能力也能夠進一步加強與提升。
二、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使用戲劇教學方式的意義
學生從小學階段接觸到英語學習,與中文學習不同的是,小學生普遍缺乏全英語語言環境,只有在英語課堂上才能完全實現英語交流。目前,由于語言運用機會少小學英語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許多小學英語教師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只注重基礎知識的灌輸,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狀態,無法較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灌輸式教學方式還很大程度地降低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熱情。戲劇教學方式卻恰恰相反,戲劇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會結合每名學生語言能力的實際情況,激發學生參與教學過程,更加積極主動地融入英語課堂,同時戲劇教學方式還能夠結合生活實際,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對英語的理解和學習,提高學生的詞匯量和知識面,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能力。通過戲劇教學中的口語表達環節,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開口的機會,讓學生敢于突破羞怯的心理,大膽用英語表達自我,這對于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鍛煉用英語思維方式思考問題大有裨益。
三、 推動英語戲劇教學落地的方法
戲劇教學方式興起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美國,經過一個世紀的實踐與發展之后,戲劇教學方式已經能夠成熟的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并且已經發展成為完整的教育體系。隨著西方戲劇教學方式的發展與成熟,我國也在21世紀初引進了戲劇教學方式,經過了20多年的了解與實踐,我國的戲劇教學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由于英語教師對于戲劇教學的理論知識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認知,導致戲劇教學方式的應用無法發揮出其應有的優勢,還出現了生搬硬套的情況,同時因為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成熟的戲劇教學模式,教師缺乏深厚理論基礎的指導,缺少深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從而使得戲劇教學方式不能夠更好地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很多生搬硬套的英語教學方式,很難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其次,雖然英語戲劇教學方式在我國小學英語教學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但由于教育者對于戲劇教學方式的理論知識缺乏一定的了解,導致戲劇教學方式在我國教學過程中缺乏地位。最后,英語戲劇教學方式存在程序化問題,即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簡單地讓學生進行模仿和練習,并沒有將戲劇教學方式真正與英語教學環節融合起來,學生也無法真正意義上加入到英語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長期發展具有不良的影響。因此要重視戲劇教學方式與實際教學相結合,使得戲劇教學方式本土化,從而促進戲劇教學方式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和素質。
小學階段是學生英語學習的黃金時期,想要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就需要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結合西方的文化背景與英語思維,注重西方語言文化與英語學習的結合。要想提高小學生的英語素養還要遵循兒童的天性,即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在教育過程中以學生的興趣為主。綜上所述,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將西方語言文化與學生興趣相結合,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綜合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在使用戲劇教學方式的英語課堂中,教師要注意普及西方的語言文化背景,使得學生在一定的背景下學習英語語言,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同時戲劇教學方式包含了學生喜歡的表演、戲服、模仿等因素,可以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角色扮演、語言表達、教師入戲以及故事續集等方式激發學生思考,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促使學生在戲劇表演過程中得到語言、表達等英語能力的提升。
四、 戲劇教學方式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 創設趣味性的戲劇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該創設趣味性的戲劇教學氛圍,有效提高學生的興趣,促進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學習情況、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學生的認知情況等方面,創設趣味性戲劇課堂,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更好更快地融入戲劇情境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活躍課堂氛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播放英語戲劇小視頻帶領學生進入課堂學習,之后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戲劇的演練和創作。在學生進行臺詞以及表演練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稍加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憂傷的內涵。在課堂教學最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戲劇表演,幫助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更好地消化和掌握,提高英語課堂的學習效率和課堂參與度,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思考所學知識,綜合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英語素養。
2. 戲劇文本要適度本土化。小學英語教學應該要以學生為主,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理解能力,在戲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戲劇文本的選擇,對戲劇文本進行適度本土化的改造。因為學生的年齡較小,理解能力還不夠強,因此不能照搬西方的戲劇教學模式和教學文本,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才能夠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比如在“The three little pigs”的教學過程中,英文原版的結局是小豬吃掉了大灰狼,而在我國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將結局改為大灰狼逃走了,這更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也從側面體現了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這個結局的改編主要是根據我國傳統文化來的,因為我國的文化更加偏向于以和為貴,喜歡歡喜、溫馨的結局,而不喜歡血腥、暴力的結局。同時這個結局的改編更有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故事結局的改編使整個故事變得更加溫馨且富有哲理,結局的改編也符合我國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符合新課標對學生的情感導向,促進學生健康發展。因此對于戲劇文本的選擇格外重要,戲劇文本的選擇要注重是否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以及被學生理解,同時在選擇戲劇文本之后還要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對文本適度改編,促進文本更加本土化,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同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五、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合多種教學方式
有人認為戲劇對教學方式等同于表演教學,其實這是一種認知性錯誤,因為戲劇教學包含多個方面,不僅僅包含表演,還包括合作、歌舞劇、互動等戲劇因素,表演僅僅是其中一個因素,戲劇教學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劇中人物的情感和情節,提高學生的表演能力和審美能力,同時在戲劇表演過程中,學生需要與教師、同學進行合作,提高了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和溝通的能力。表演是戲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應該在戲劇教學中融合更多的教學方式,使得教學方式更加適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值得注意的是,戲劇教學中雖然表演能力有重要的作用,但教學中更加重要的是學生的學習,還是應該以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主,教師要注重重心的把握,而不能將戲劇教學當成教授學生如何表演。比如主維山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很好地將戲劇元素融入教學過程中,在英語教學中他運用了教師入戲、教師出戲、坐針氈、定格等戲劇方式進行教學,并未將戲劇教學等同于表演教學,更好地聯系實際教學情況,處理好教學中的各個元素,整理好英語教學的各個流程,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六、 指導學生進行戲劇表演,提高學生英語實踐學習效果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語言組織能力、英語語言思維能力、語言意識等,轉變傳統的啞巴英語教學模式,使學生對于英語學習更加積極主動,減小學生英語學習的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英語知識。同時戲劇教學方式還改變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極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能力。
七、結語
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戲劇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戲劇教學課堂相比傳統課堂來說,戲劇教學課堂為學生提供了一定的語言情景,強化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但目前我國戲劇教學方式實踐時間較短,還有許多方面的不足,需要結合小學英語教學的實際情況加以改善,促進戲劇教學方式在我國得到持續性發展。
參考文獻:
[1]肖雪芳.小學英語戲劇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J].師道,2020(11):31,59.
[2]戚琪瑤.以戲劇教學促進小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中學生英語,2020(4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