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宣天
【摘要】初中英語作文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關鍵。教師應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真正激發學生英語寫作的興趣和愿望,引導學生養成寫作的創新思維。筆者通過貼近學生生活、拓寬學生視野、引導自我評價等路徑,引導學生體驗寫作的樂趣,享受寫作的快樂,提高寫作的能力,取得了明顯成效。
【關鍵詞】初中英語;作文教學;新探
長期以來,初中英語作文教學更多以教定學,影響了學生英語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以為,英語寫作教學唯有以學定教,才能真正激發學生對英語寫作的興趣和愿望。寫作教學的目的應更純粹,不應一味強調規范性和高標準,而是讓學生充分感受和體驗表達思想和情感帶來的快樂;寫作教學的內容應更有彈性,讓學生言為心聲,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愿說;寫作教學的方式方法應更開放,更適宜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年齡特點;寫作的過程應更自主,不用像流水線那樣生產出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品,缺乏個性和創造,允許學生擁有獨特的情感和個性的表達,才能驅動學生去主動探索、樂于寫作。那么,如何通過教學變革讓學生形成寫作的創新思維,這就需要教師更多地研究學生的學,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式。
一、依托module續寫,豐富學生經歷,讓寫作更貼近生活
教師的權威在寫作教學中體現為以講授作文為主,給予特定的選題和框架,提出內容、語言、結構三大要求,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張力。我在作文教學中,選題除了教材規定的主題外,還常常依托一個module讓學生進行續寫。譬如六年級第一學期第二個module中“places and activities”,教材給出了narrative writing 的素材描寫。例如,School open day、On my way to school或者是Class rules,根據這一module我讓學生學著去續寫自己在某一段時間的某種經歷,可以是“My summer vacation”或者是“an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讓學生在學習教材時學會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寫一些貼近他們生活、讓他們有話想說、有話可說的文章。在單元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學生置身于“Open day”這樣一個特定情境中,在“Open Day”主題作文中,從三個方面將文章解構成活動時間(time),活動目的(purpose)以及活動安排(arrangement)。學生可以從三個方面向教師提問,學生會提出比較寬泛的問題,例如“ when do we set up activities? Why do we hold this? What's your Open Day programme?”, 而問題的提出其實就是日常寫作中學生們經常會碰到的writing requirements,這樣有利于學生對于作文大框架的把控。而在細節方面的處理,教師可以先描述自己經歷Open Day的體會,給予學生在句式上的操練和運用,例如:Last School Open Day,they listened to the school choir in the hall at 9 o'clock, After that, they looked at our English Club noticeboard in the library at four o'clock...將寫作需要的短語以及句式通過自己的經歷來進行復述,讓學生有更多豐富細膩的體會來促進對于細節的描寫。原本更多學生在描寫開放日時對于開放日的意義其實是了解不夠深入的,而在教師進行經歷說明的時候可以加入對開放日活動意義的闡述“It's a day when parents can visit a school and see the work that is done here”, 而意義的闡述也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到該活動背后的意義,不是表演,而是為了加深家長和教師、學校之間的交流,促進學校的發展。最后讓學生提筆寫參與學?;顒雍蟮母惺埽ㄟ^一個活動將話題延伸至自己生活中豐富多樣的體驗和經歷,學生們興致勃勃、意趣盎然,寫作成了學生們表達內心情感和有趣經歷的窗口,這樣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自然有血有肉、妙趣橫生。
又如,開啟話題前教師先介紹自己豐富多彩的寒假計劃,讓學生了解活動安排的敘事手法,并讓學生制訂自己的寒假計劃,這樣學生的作文便呈現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并且各具特色。
二、自主查找信息,拓寬學生視野,讓寫作更富有深度
英語寫作集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課外信息于一體,課外信息對寫好作文至關重要。學生課外信息越豐富,學生作文越具廣度和深度。
在開始寫作之前,我經常引導學生圍繞主題確立所要查找的資料。以六年級Module3為例,主題是“Food and drink”,作文除了可寫食物與飲料之外,還可涉及與食物相關的野餐,這屬于一種功能性的informative writing,還可寫貼近學生生活的關于如何制作食物、闡述制作步驟的expository writing,當然更可寫有suggestions for good eating habits用于提出自己觀點的persuasive writing。那么,圍繞這個主題可以從上述三方面去收集和查找符合主題條件的話題,從而讓學生自發地拓寬話題的廣度并增加話題的敘述深度。牛津版教材是按照話題-功能-結構-任務來進行編排的,開展小話題時立足單元進行話題的整合,而在拓展小話題時采取牛津版教材整冊的內容進行同題聚合的方式。
例如在描述“Food and drink”這一寫作話題時,我們可以把學生分為兩類,分別以“Healthy Food and drink ”和“Unhealthy food and drink”為主線安排學生進行介紹,學生為了說得全面便會去研究各類食物被分類時的特點“Definition of healthy/unhealthy food and drink”。為了了解分類的原因,學生可以在課外搜集資料,同時對各種食物進行必要的篩選和重組。
學生寫作時,我常常不給學生固定題目,而是讓學生自己推敲出一個適宜單元要求的,可以操作練習,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經歷的標題。例如,六年級第1單元“Family and friends”中,除了introduction of family、my photo album及my good friend之外,我讓學生自主在課外閱讀查找關于Definition of family,family rules、family days及family atmosphere的相關視頻或信息資料,讓學生在寫作前嘗試針對這些話題廣泛收集資料并寫下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有助于學生在讀后寫作中有更多的話題感和參與感。從topic choice、focus 到organization,學生在課前查閱與課題相關信息時,也完成了detail的材料收集。在閱讀課文之后,采用課文中的對話材料,使學生在之后的寫作中能夠有足夠的examples and evidence,進行更加清晰而生動的敘述。通過這一系列寫作練習,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于牛津版教材課文素材的理解,使學生的作文更有廣度和深度。
三、指導學生修改,學會自我評價,讓寫作更趨于完美
我注重對學生寫作后的指導,通過教師的修改讓學生切身體會到文章都是在經過反復修改、不斷修正后中達到相對比較理想的狀態。我引導學生通過substitute、taken out、add 以及rearrange四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文章的重塑和升華。我們的學生往往注重于add,很少去刪減自己原有的文章,而cutting對于完善一篇文章而言同樣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有詳有略文章才有韻律感。我經常發現有的學生下不去手不知如何刪減,這時我就引導學生進行句意的反復推敲、結構的探討,通過revise使文章更趨完美。在文章修改過程中,很多學生重復著edit的工作,僅僅只是修改錯別字和病句,很少會仔細斟酌和推敲,讓文章擁有一種特定的voice。為此,我引用國外作文評分標準中的6+1模式,確立總ideas,即中心思想,還包括organization即組織段落結構、信息順序,voice即獨特的語氣和個性特質,sentence fluency即行文流暢有節奏感,conventions即掌握和恰當運用寫作中的語言規范來增加文章可讀性,presentation即重視書寫和卷面。通過引用這樣一個比較細致的評價標準,我引導學生從6個維度進行自我修改、自我評價,而不是每一次由教師評價后簡單地給出ABC檔次。學生在這樣的指導下逐漸養成daily wrtiting 到regularly writing的習慣,之后我將學生的作品匯集成冊,讓學生互相交流分享,激發了學生持續寫作的熱情和動力。
總之,寫作沒有捷徑、沒有套路,相信英語作文教學多貼近學生生活,多拓寬學生視野,多引導自我評價,每一位學生一定能更多地體驗寫作的樂趣,享受寫作的快樂,提高寫作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魏海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與學生課外閱讀活動的銜接[J].新智慧,2021(5):109-110.
[2]張金紅.初中英語作文教學主題設計新探[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