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其業
【摘 要】電力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發展、社會穩定的基石。電力發生安全問題,不僅涉及到企業本身利益,而且可能傷及無辜生命,很可能會引起社會動蕩,動搖國家安全根本。近些年,國際、國內均發生慘痛的案例。本文結合新形勢電力安全問題,從宏觀層面、細微之處,針對性提出個人看法。
【關鍵詞】國家安全;電力安全;安全生產
安全,是社會生產活動的生命線,是一個企業賴以生存的基礎。安全與生產,二者互為表里,不可或缺。忽視生產,企業便沒有發展的源頭營養,忽視安全,必然會傷害企業的基石,給工作人員及其家庭帶來痛苦甚至災難,造成嚴重的社會影響。電力企業作為社會發展最基礎的環節,安全生產的價值顯得更為重要,牽一發而動全身。尤其是當前,我國電力企業發展迅速,網絡化密集,電力的調度、管理、事故排查更為復雜多樣,一起事故,往往會引起多點影響。據國家能源局網站消息,僅2021年5月份,全國發生電力人身傷亡事故7起,死亡7人。每一起事故,都對當地社會、工人家庭、單位發展等帶來了較大影響。因此,如何確保電力企業安全管理,加強安全生產評估,提前消除安全隱患,顯得尤為重要。
在當今時代,我們對電力安全不能僅局限于單一的認知,必須建立起系統的認知觀念,由觀念牽引,不斷強化安全生產責任和主動性。
(一)從單一的電力安全轉化為社會安全
隨著現代技術的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已經離不開電能的廣泛應用。但隨之產生的事故和問題,也是顯而易見的。數據顯示,大部分事故,都與電有關聯。電力系統是國家發展的基石,金融、通信、交通、供水、供氣等領域基礎設施安全可靠運行都建立在電力持續穩定供應的基礎上。電力的安全,已經不單單影響到企業的本身,也成為社會安全的重要部分。
(二)從單一的負面信息轉化為意識形態
2006年歐洲大停電,影響1000萬人,1977年紐約大停電,900萬人受影響,2003年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大停電,波及5000萬人,2012年印度大停電,影響六七億人,2021年5月份,臺灣地區連續發生大面積停電,造成嚴重影響。深入分析媒體的報道會發現,導致大面積停電后產生的輿論風向,已經不單單聚焦于停電本身原因分析。經過媒體的渲染,均已上升到了國家(地區)之間的意識形態斗爭領域,媒體由電力本身,逐漸“追根溯源”到了宗教、政權結構、經濟形式等領域,范圍實現了無限擴大。
(三)從單一的生命財產損失轉化為國家安全
電力安全關系國計民生。隨著時代的發展,電能與水源空氣一樣,已經成為社會發展的“血液”,許多領域的運轉,已經離不開電力賦能。電力安全逐漸與政治安全、經濟安全、網絡安全、社會安全等諸多領域密切關聯。一個地區,大面積停電事件一旦發生,肯定會波及多個領域,從而引發跨領域式的連鎖反應。導致國家和社會重大經濟財產損失,甚至有可能會造成社會動蕩,引發恐慌,危及社會治安以及國家安全。
(一)利用大數據管理不夠普及
當前,網絡技術發展十分迅速,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極大改變了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各行各業對大數據的應用程度,已成為核心競爭手段。[1]18近幾年,電力企業應用大數據也有了較大的進步,但總體看來,還是不夠徹底。第一方面是一些企業對大數據的本質還是不夠了解,認為大數據離自己太遙遠,或者干脆不運用大數據進行分析,又或者是將大數據作為噱頭,有庫沒有數據,導致有型無實。第二方面是企業之間數據分享存在壁壘,導致在依托大數據生產中單兵作戰、各自為陣,小數據貫通不起來,大數據難以有效形成。
(二)監督監管有待提高
第一方面是監督不力[2]266。雖然各個企業均設立了安全監督員,但從目前發揮作用情況來看,有的礙于人情面子,監督不夠深入,在一些安全隱患上,沒能及時提醒消除[3]。有的安全管理專業能力有待于提高,部分安全監督員為臨時轉崗,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的安全管理培訓,不能夠及時、專業、有效地發現安全隱患;第二方面是重視不夠。有的企業管理人員對于監管工作不夠重視,監管力度不大。在日常經營中把太多精力側重于生產方面,沒有集中精力研究安全管理問題,企業的安全制度創新不夠及時,企業生產制度與安全管理制度不相配套。平時也缺少對安全生產的教育宣傳,即便有的企業開展了安全教育,但也僅限于個別崗位個別人員,全員覆蓋不夠,還留有死角。
(三)管理制度發揮作用不夠
第一方面是結合融合不夠。一些企業安全制度的制定沒能與時俱進、結合實際,導致“腳”“鞋”不匹配,頭尾不銜接,生產實際與安全管理契合度不高。一些企業領導在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時,只是關鍵幾個人拍腦門做決定,在安全制度制定方面,沒能充分發揮技術人員的作用,導致制度沒能夠發揮應有的作用[2]267。第二方面是雖然有些地區從政府層面加強了安全管理,實現步伐統一,企業的安全管理制度相對較為完善,但由于一些企業存在形式主義,檢查時標準很高,日常生產中卻降低標準,使得許多制度不能夠有效落實落地。
(四)人員能力素質有待提高
第一方面是一些管理人員對事故的總結和分析能力不夠。一些典型事故案例,沒能夠看到本質,導致在之后的經驗形成中不夠科學有效。以近幾年的一些案例來看,案例轉化為經驗還是不夠徹底,警示作用夠,經驗引導缺失[4];第二方面是一些在一線施工人員的經驗不足,安全觀念有,安全經驗少,對事故的預測不夠準確,經驗總結不夠科學,導致一手資料缺乏,數據檔案不夠完善。
(五)電力網絡安全觀念不足
據統計,隨著“大云物移智鏈”等數字化新技術推廣應用,目前已有超過5億臺智能終端接入電網,開放的設備與網絡帶來了新風險,漏洞攻擊、病毒傳播等攻擊呈上升趨勢,電力行業網絡安全形勢日益嚴峻。但與當年互聯網剛剛興起時一樣,我們在應對類似病毒攻擊方面還缺乏針對性的研究,應對措施嚴重依靠外來技術,多維度、多領域共防體制機制和技術構建程度還不夠。
(一)將電力安全納入國家整體安全考慮
電力安全管理,不能單打獨斗,無論是體系設計還是網絡攻防,應納入國家安全體系中統一考慮,綜合運用戰略思維、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底線思維等科學思維方法,指導電力安全研究工作全局。尤其是“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愿景的提出,對電力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能源轉型背景下,我國終端電氣化水平將快速提升,預計2030年和2060年終端電氣化率將分別超過35%和70%,經濟社會發展對電力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大規模電力電子設備應用,使得系統特性更加復雜,電力電量平衡、頻率調節、電壓支撐等問題逐漸凸顯,需要在整體謀劃和設計中考慮周全,提前籌謀,做足準備。
(二)充分發揮大數據分析作用
一方面是注重積累數據庫,各個企業之間打通數據壁壘,納入國家統一的數據庫當中進行分享公用。依托海量數據信息資源的挖掘,構建智能化“預警機”、“發動機”,為電力安全生產管理提供精益化、高效率的管理模式;第二方面是企業內部,應將大數據應用到關鍵領域。在線科學管控、集成系統事故預警、低電壓有效治理以及營銷業務系統、電網GIS系統和PMS、OMS系統的集成和貫通等,及時探索有效應用手段。[1]22
(三)構建“企企合一”“政企共防”的安全體系
在“企企合一”、“政企共防”方面,美國、日本已經投入大量的精力智力,財力物力,走在世界前列。在這些方面,我國應抓緊戰略布局,加快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的開發。尤其是要加強各級政府、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協同配合,共同推進電力安全防御體系建設。企業與企業之間,也應加強合作,共享經驗,研究涵蓋資產本體防護、網絡和邊界防護、數據防護、應用和業務邏輯防護等多維度多層次問題,逐漸厚實共防共治共贏共享體系。
(四)積極落實安全管理“一崗雙責”制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及有關安全法律法規要求,安全生產實行“一崗雙責”制度,電力行業更不能將制度流于形式[5]。一方面,一崗雙責不能流于形式,只限于幾個核心領導,要多面推廣,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履行安全生產職責。更要分清主要責任、次要責任、直接責任、間接責任,不能一肩挑、一人攬。另一方面,要正確理解的“責”的含義。要重點放在“履責”“盡責”上,不能只體現在“問責”上,充分發揮“一崗雙責”的積極意義和價值。
(五)加強對電力企業人員的安全意識培訓
一方面,要擴大培訓層級,讓安全責任落到每一個工作人員的肩上。經常性解讀分析國內外典型的安全事故案例,深究其理,深挖其因。另一方面,要構建“走出去與請進來”機制,定期互派專家技術骨干,對員工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或開展經驗交流,堵漏熱點、盲點。第三方面是運用好警示教育作用,開展以案施教,依案施訓。尤其是加強對已經發生的事故的整改力度和經驗教訓總結,真正發揮身邊案例的警示和激勵作用。
(六)樹立宏觀多面的安全生產思想
要從思想源頭進行預防,經常性開展自上而下的思想教育,讓每一位員工都樹立安全思想,將工作人員的安全觀念和思想作為考核的重要標注。電力企業的管理者應該深入群眾,摸清楚工作人員的思想波動情況,掌握習慣的心理學知識,及時進行思想教育。尤其是對于一線工作的人員,由于長時間在一線開展煩勞工作,容易產生疲憊松軟、麻痹大意的情況,所以需要格外關注、關心。既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更要關心心理健康。應該通過各類新媒體,宣傳危險崗位人員工作情況,推動全社會對一線崗位人員崇敬意識,增強工作人員榮譽感,強化主人翁意識,發揮激勵和穩定并重并行并施的作用。
電力安全深層次影響社會各個層次,無論在分析問題,還是提出解決策略,不能單一考慮電力行業的獨特情況,必須納入國家整體安全去考慮。尤其在“大云物移智鏈”等數字化新技術推廣應用的時代,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不能單打獨斗,必須打通數據壁壘、搭建交流平臺、暢通互訪渠道,實現共防、共治、共享。
參考文獻:
[1]孫柏林.“大數據”技術及其在電力行業中的應用[J].電氣時代,2013(08)18-23.
[2]張惜.電力安全生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數字通信世界,2020(09):266-267.
[3]蔡萬燦.電力安全生產管理存在問題及優化措施[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7(18):133-134.
[4]王彬,魯冠軍.論電力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重慶電力高等??茖W校學報,2020,25(04):28-30.
[5]唐弦.關于項目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的相關思考[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7(04):206+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