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婷
摘要:“簡約語文”不等于“簡單教語文”,統編教材內容很豐富,一線教師常常將統編教材的課文教得太細致或者太簡單,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沒有有效利用好教材,課堂不夠聚焦,學生的思維品質沒有得到顯著的提升,言語表達能力也有所欠缺,缺乏深度學習。而“簡約語文”既是一種課堂教學理念,又是一種課堂教學境界,更是一種課堂教學策略。筆者結合統編教材的教學經驗,從聚焦核心目標、讓學生“動”起來、走向深度學習這三方面談一談如何在簡約中追求豐滿,在實踐中優化課堂,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習真正發生。
關鍵詞:簡約語文;思維品質;優化課堂;深度學習
綜合性和實踐性是語文課程的兩大特點,為了貫徹落實這一課程理念,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將語文知識、閱讀能力、寫作能力明確化、序列化,通過語文要素滲透到閱讀和習作單元中,讓語文教學內容更聚焦。[1]因此我們不要把語文教得復雜,而是通過努力追求簡約的策略,引領學生走進、親近復雜而豐富的語文,讓學生學得輕松而又扎實,真正地實現語文課程的“基礎性”。
簡約語文是指語文課堂變得簡單、純粹,聚焦文本最大的價值、最核心的目標,教材價值最大化,避免老師的教學被很多知識點限制住,結果什么都沒教透,學生什么也沒學透,把語文課堂復雜化。
一、刪繁就簡,聚焦核心目標
一堂設計感滿滿的課上完了,學生依然云里霧里,其實是因為這個過程是學生在被動學習,學生被各種提問束縛住了,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性、自主性,因此我們要強化目標意識,一篇教材有很多教學價值,但是要圍繞單元語文要素,聚焦核心目標,從繁雜走向簡約。
首先,要精簡目標,從整體著眼,增強整體觀,加強內容的整合,做到備課有梯度。我們不僅要關注單元的整體,更要關注到每篇課文的核心目標是否發生細微的變化,還要關注一篇課文的整體以及一節課的整體。一篇課文可能存在許多教學價值點,但要學會舍棄,教學目標要做到簡潔集中,緊扣單元的語文要素,關注文本的核心價值,抓住語文學習的核心價值。
例如,在教學四上第三單元時,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同為“觀察”主題,每一篇課文的側重點卻有所不同。《古詩三首》里的《暮江吟》寫的是從不同時分觀察到的江面美景,《題西林壁》寫的是觀察點不同看到的景象就不一樣,《雪梅》是從多感官觀察,對比體會雪、梅的特點,本課強調讓我們學會從不同角度觀察。《爬山虎的腳》一文語言非常準確生動,葉圣陶之所以能用詞這么準確,正是因為他有著連續細致的觀察,這課強調讓我們學會精準觀察。《蟋蟀的住宅》一文除了觀察細致入微,語言更是生動形象,法布爾把科學知識和文藝非常巧妙地結合起來,用一種富有詩意的筆調,向人們展示了一個充滿溫情的昆蟲世界,因此本課強調讓我們養成認真、持續觀察的好習慣,感受語言的溫度,做一個有溫度的觀察者。如果我們的學習沒有抓住每一篇課文的核心價值,如果我們沒有關注到每課語文要素發生的細微變化,課堂就會千篇一律,思維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學生為主,讓學生“動”起來
劉鐵芳教授說:“讓學生動起來,卻看不見教師過多自我的痕跡,課堂行云流水都是學生的云與水,而不是教師自身的流水。”這才是真正以學生為主的課堂,這才是最簡約而又豐滿的課堂,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言語實踐機會,真正發展言語表達能力,讓思維品質發生質的改變。我通過作業改革將學生的學習從被動轉化為主動,始終以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為目標,給學生的課堂學習與課后作業減負,提高學習的效率,真正實現簡約課堂。作業改革分三部分,分別為前置性作業單、基礎優化作業及創新作業。前置性作業單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學生自己能學的自己學,自己羅列本課需要重點學的知識,減少課堂上的環節,任務安排更加合理,讓課堂學習更加簡單,為核心目標環節的學習留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不再繁雜,學生的目標意識也越來越清晰。基礎優化作業也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緊扣核心價值展開自主、主動學習,減負的同時也做到了簡約課堂的完美轉身。
在教學《爬山虎的腳》前,是這樣設計前置性作業單的。
【我會讀】我能借助課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讀準下列詞語:嫩紅、嫩綠、嫩葉、均勻、重疊、空隙、莖上、葉柄、觸著墻、彎曲。這些生字的讀音想要提醒大家注意:? ? ? ? ? 。
【我會寫】我能把? ? ? ? ? ? ? 這個字寫美觀,書寫時我關注了。
【我會說】我認為這篇課文需要重點學習的是什么。
【我會畫】我能畫出爬山虎的腳。
在教學《爬山虎的腳》第二課時,基礎優化作業貫穿于課堂的始終,圍繞本課的語文要素我是這樣設計的。
【我會說】爬山虎就是這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爬山虎的腳_________的時候,六七根細絲的頭上就_________小圓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_________住墻。原先的細絲是_________的,現在_________了,把爬山虎的嫩莖_________一把,使它_________在墻上。
【我會寫】欣賞視頻,用兩三句話寫一寫種子萌芽的過程,溫馨提醒同學們要關注動詞的使用。
在本課的前置性作業單設計中,讓學生能夠自學的內容自主學,需要思維提升的地方留到課堂。基礎優化作業單中刪去了復雜的練習題,設計出更自主、更開放、更靈活的學習內容,當堂完成這兩部分,達到了鞏固與拓展訓練的效果,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真正促進思考,學會細致觀察的同時,也學會了準確表達,做到學以致用,真正為學生減負,實現了思維的提升,落實了“簡約語文”的教學理念。
三、優化課堂,走向深度學習
優化課堂教學,落實最精準、最聚焦,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形成繁中就簡、簡中求豐的理念,充分實現“簡約語文”的最優化,有條不紊地逐層推進深度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優化課堂第一步,以精準的話題統領師生對話。我們常常用很多瑣碎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一篇課文,打破了學生的整體感知,缺乏與文字的潛心會面,學生不能好好地走進文章、貼近文字,沒有“沉”下去,他們產生了哪些問題,收獲了什么,又是如何收獲的,都沒有時間靜靜地思考。
例如,教學《火燒云》第一課時。整體感知時,我問學生:本文介紹了火燒云的哪些特點。同學們的回答五花八門,不能從顏色和形狀兩個方面概括。如果我這樣問:課文從哪幾個方面寫火燒云的?這樣一問,問題更加精準,聚焦了本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夠得到培養,為展開深度學習做好鋪墊。
優化課堂第二步,真正做到品味語言,收獲更美好的閱讀體驗。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讓學生獲得對文字的感性經驗,感受言語的溫度,讓語言在學生的內心世界豐潤起來,因此我們不僅要探究文本語言上寫了什么,還要探究是怎樣寫的,怎樣才能讓自己的語言充滿深度。我們可以關注文本優秀的語言范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模仿課文讀寫結合,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讓簡約課堂走向深度。
例如,教學《火燒云》第三自然段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 讀完了這一段,你能告訴老師這段話寫了顏色的什么特點?學生就能快速找到“變化極多”,發現火燒云顏色變化多和變化快兩個特點。
2. 請你圈出表示顏色的詞語,讀一讀,你有什么發現?學生會發現三種不同形式寫出了顏色多,有疊詞、事物加顏色、半……半……色。
3. 教師點撥:蕭紅真是個大作家,語言也有變化,同中有異,讓我們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再來讀一讀。
4. 請你仿照這些形式寫一寫你觀察到的事物的變化。
本段教學不僅關注火燒云的顏色在變,更是關注語言在變,感受了變的魅力,領悟到語言的美,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學著作者的樣子寫出美的文字,美的畫面,將表達落到了實處,提升了言語表達的思維能力。
語文教學只有先做減法,才會讓課堂豐滿起來;刪繁就簡,簡中求豐,實現語文課堂的最優化。“簡約語文”也可以抵達豐滿,實現言語表達有進步,思維品質有提升,學習過程有深度,從而實現語文教學走向內在的豐富與詩意。語文就要以語文的方式去學。
參考文獻
[1]魏銀珠.聚焦語文要素 開展言語實踐[J].課程與教學,2020:45-46.
[2]張祖慶.給語文教師的新建議[M].長江文藝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