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要:作為小學教育體系中的一項基礎學科,小學語文教學不光體現在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積累與掌握中,同時還體現在學生自身語言能力的有效提高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的尊重學生自身的發展規律,避免采用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從而限制學生自身語文能力的發展與提高。小學語文課外活動作為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項重要發展措施,在實施的過程中除了能夠實現學生語文理論知識的學習與鞏固之外,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熱情,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參與到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之中,同時實現對自身創造思維的有效培養,對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103
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比較薄弱,但是本身愛玩的天性卻沒有多少消減,所以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中,就可以適當地結合該階段學生的認知觀念進行活動的有效設計,在傳統的實踐活動之中,教師占據著主體地位,以自身的意愿作為教學活動開展的基礎,限制了學生自身語文能力的發展。新課改教育觀念的實施,讓交時開始轉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在實踐活動中強化對于教學模式的關注,以學生的興趣愛好作為引導基礎,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設計,有效地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實現對自我語文思維和視野的開拓,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進行問題的分析,從而實現對自我價值的有效提高。本文所要探究的是,通過拓展小學階段學生的語文課外活動方式來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水平。
1.通過課外實踐活動的方式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率
1.1 課外教學活動是實現高質量教學的必備因素。受到學生自身年齡特征的限制,學生很難在長時間內保證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學習之中,教師很難準確地把握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情況,自然就無法保障課堂之中的教學效率,為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進行課外教學活動的開展,即符合小學階段學生自身的認知能力需求,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加身對語文學習的興趣,突出語文學習對于學生自身認知能力的影響,有效實現高質量教學工作的完成。
1.2 課外教學實踐活動能夠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目前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極深,很多學生自身的眼界已經被教材中狹窄的知識面所限制,學生感受不到語文學習帶給自己的樂趣所在,在學習的過程中也無法滿足自身對于知識的探知需求,顯然傳統的教學模式并不適用當下的教育發展。課外語文活動的開展讓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課本上所沒有的知識內容,并且這些知識能夠有效地開拓學生自身的眼界,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更加健康快樂地發展。
1.3 通過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師能夠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學習需求。課外實踐活動的開展可選擇的題材更加的寬泛,能夠滿足班級中不同學生對于知識的需求,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之中,學生只能夠在教師規定的既定內容中進行學習,很多知識學生都無法涉及到,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性也無法得到充分的滿足,相比較課外實踐活動來說,更加適合小學階段學生能力的發展,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體現出自身的差異性,引導學生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能夠體現出自身的特色。
2.通過語文課外活動的開展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質量策略
2.1 為學生開張更加多樣化的語文競賽活動。教師在開展課外活動時可以結合不同學習階段學生對于教學的需求進行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制定,讓課外活動能夠提高課堂之中的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就可以開展朗讀競賽、寫字競賽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都是基于學生在課堂之中的表現情況,如果在課堂之中發現有學生對于本次的漢字教學內容有異議,記憶不夠牢固時,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競賽的方式加深學生對這些漢字的印象,相比于進行反復重復的練習更能夠激發學生自身的學習興趣,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還能夠有效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的學習能夠充滿樂趣。
2.2結合作文教學活動,開展實踐活動
現在,部分學生對作文語言空乏,特別怕寫作文。學習語文也是如此,對語文的興趣會加速語言能力的形成,大大地提高語言學習的成效。語文教師要組織他們參加校內和班級的興趣活動,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開展興趣活動,學期末進行評比。對于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促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得到較好的發展,比如在班上讓每個小組的同學都積極參與。在實踐活動之中經常組織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主題實踐活動,激發自豪之情。如:聽紅軍故事,很多學生從老一代革命家身上汲取了優秀的品質,通過這樣的豐富活動讓學生多了解社會,教師要通過開展課外興趣活動來滿足學生的學習探究欲望。
2.3 針對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重難點任務進行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小學的語文作文一直是教師和學生都比較頭疼的內容,它體現的使學生對于語文的表達等方面的能力結合,小學階段受到年齡的限制,他們對于外界的感知認識不夠深刻,在寫作的過程中也找不到寫作的思路。為此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課外活動的方式,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去尋找寫作的靈感的經驗。
例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寫“我身邊的愛心接力”這一主題的作文時,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自行在日常生活中尋找此類的創作素材,然后將其歸納總結出來,在寫作的過程中將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加上自己的感悟完整的表述在文章之中,這樣不光是完成了一篇高質量的文章,同時也在素材收集的過程中實現了自身品德習慣的養成。
綜上所述,教師在為學生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自身方式方法的創新和改革,在具體的活動開展中依據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發展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讓每一位學生在實踐活動之中都能夠獲得適合自身發展的能力和技巧。同時小學語文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有效的提高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學生能夠通過語文學習感受到語文知識的魅力,為學生后續語文能力的積累打下一定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黃良波.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4(32).
[2] 鄧雅蘭.拓展小學語文課外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新課程學習(上),2014(6).
[3] 黃德幸.仿寫是作文教學的階梯——淺談小學階段的習作教學方法[J].小學教學參考,2017(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