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永清 魏梅
摘要:新時期小學語文課改又重點規劃了教學革新方向,小學階段開展審美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讓學生學習如何更好的通過語文教學發現自身日常生活中的“美”,在傳統教學中學生的能力評定大多以試卷成績來評估,為了使語文卷面成績提升,教師會采取一些機械的教學技巧來達成目的,長期以往學生的審美思維能力并不能得到鍛煉,也不利于審美能力的培養,小學語文教師應在此基礎上加大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力度。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329
引言
目前以培養審美意識為主的一種新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形式已經被推廣,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工作除了要重視基本教材知識,還應時刻關注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來使得課堂滲透審美教育,讓學生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審美能力的培養需要在好的時期運用好的策略,在培養過程中語文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思路,創新自我的語文教學理念,真正的實現“詩情入文,畫意入眼”。
一、利用課堂情景設計培養審美情趣
培養小學生審美能力并非一朝一夕,語文教師應學會從日常教學中將其滲入,創設課堂情景為學生營造一個趣味性十足的學習氛圍,讓他們在愉悅中感知審美,學習環境的創造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第一步,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師生之間要保持良好的溝通,教師要給與學生思想上的“美”的引導,實現審美情感交融,教師的審美培養學習氛圍需要與教材相結合,借助小學語文基礎知識為學生創設一個美的氛圍,這樣才能讓學生一邊學習基礎語言知識,一邊培養自身的審美情趣。另外為了使審美教育貫徹落實,教師應摒棄傳統教學中的 “教師姿態”,學會用平等且真誠的態度來面對學生,利用一些新的教學技巧來引入“美”,讓學生在詩詞書畫的審美中發覺語文語言的魅力,
例如在學習《靜夜思》這首古詩時,語文教師可以先有感情的朗讀整首詩歌,利用優美的語調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在播放與我國傳統音樂相關的音樂,通過輕音樂讓學生輕聲朗讀,體會到古代詩詞的魅力,其內心也會好奇、觸動,朗讀的過程中也為學生營造出一種悲傷思想的詩詞意境,學生邊讀邊感觸,仿佛自身也在思念著故鄉、親人,這時候也順利完成了這首詩的深入賞析,學生的審美情趣也實現了提升,在課下教師可以布置與思鄉相關的家庭作業,如讓學生查閱我國類似的思鄉詩詞句,好奇是促使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探索的“引子”,進而讓學生由衷地感受到中華詩詞的博大精深。文化的傳承教育是可以促進學生的審美提升,文化教育也是語文課堂的教學重難點,利用多元化的情境教學能夠突破該教學難點,實現了小學審美能力的深度培養。
二、創建自由課堂進行審美想象
小學語文教材是全國教育專家精心編制,其中不乏有許多優美經典的文字可以供學生賞析,語文教師想要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就應善于發現教材中隱藏的“美”,如文章結構的巧妙、立意的出其不意、場景規劃的新穎、語言的美妙生動等,在發現教材美的同時語文教師也要及時的擴展教育,讓學生通過教材中美的內容引發出更深層的審美想象,有效的審美培養能夠帶動學生的內心情感,也能夠使得學生更快融入課文意境。
例如在學習《紫藤蘿瀑布》一文時,因為該篇是典型以景為主的文章,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引導學生進入文章情景賞析品讀,語文教師開篇可以采用詢問式情境導入法來展開教學,如詢問:“同學們,你們有誰見過我國的瀑布?”,“現實中的瀑布壯不壯觀?”,之后引導學生閉眼回想瀑布的景觀,讓學生自由的用自己語言來描述瀑布,并閱讀文章長出作者描寫瀑布的段略,進行反復閱讀,通過讓學生先想象后教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其主動學習意識,并在想象與交流中逐漸進入文章審美場景,有效的調動了學生的審美意識,實現了自由課堂的創設,并在自由課堂中讓學生自由的進行審美想象。
三、運用信息基礎創造審美教學
當今小學語文課堂與傳統區別最明顯的要屬多媒體的廣泛運用,利用多媒體資源是當下的小學教學趨勢,信息媒體的出現使小學語文課堂更加多元化,教師的教學手段愈發多樣,小學生也將更靈活自由的享受課堂,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利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媒體素材,讓語文課堂從簡單呆板進階到簡單生動,喚起學生發現“美”的熱情。語文教材中可以說每一篇文章都具備自身獨特的“美”,這些具有審美意義的文章值得學生深入學習,小學語文除了進行簡單的字詞學習,還重視學生的感情熏陶,讓學生在語言學習中體會作者的情感流露,與文章的角色實現情感共鳴,培養自身審美意識,這是小學階段審美培養的捷徑。
例如在學習《手術臺就是陣地》課文時,文中白求恩的故事深入人心,語文教師不應將教學僅停留在課文表面,在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朗讀課文,因為文中含有豐富的情感,在朗讀中讓學生自我體會白求恩的人格魅力,從而明白為他人無私奉獻、默默堅守崗位的難得可貴,反思在日常生活中自己是否也能夠做到時刻為他人著想呢,在閱讀反思中實現了與文章角色之間的情感共鳴,也成功傳承和延續了這些傳統美德。之后教師利用信息媒體技術播放相關的歷史影片,讓學生在了解戰爭真相的同時也感受偉人的偉大,實現了深度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 “愛園”和愛國的情懷,對文章的審美也實現了進階。
結語
從當前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來看,在語文學科之中滲透審美教育是大勢所趨,在審美教育滲透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小學語文學科的特性來規劃設計,小學語文教育是學生“智”的起源,語文教師應憑借教學智慧為學生巧妙的創造審美滲透機會,積極探索、挖掘適合該階段學生的教學方案,結合實事案例,融合傳統文化來幫助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形成審美意識,從而實現小學語文的審美培養目標。
參考文獻
[1]李雪靖.小學語文課堂中培育學生審美鑒賞能力的教學模式與策略[J].考試與評價,2021(03):32.
[2]胡海琴.小學語文詩歌教學中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方法[J].新課程,2021(07):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