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高校英語聽力教學要突破傳統思維,適應新趨勢,探索新的聽力教學方法,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在高校英語聽力教學中融入互聯網技術,能夠優化大學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效果。本文基于互聯網環境來探究高校英語聽力教學,并提出一些教學方式,以此全面提升大學生的英語聽力能力。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英語聽力
【作者簡介】陳小紅(1983.02.16-),女,漢族,瓊臺師范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
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這門課程越來越被人們所關注,在大學英語中,聽力在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學開展英語聽力教學,其目的不僅要培養他們的語言能力,還要開拓他們的視野,讓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有所提高。這要求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聽力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聽力興趣。
一、 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現狀
當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現狀體現在以下的方面:第一,教材更新速度慢,在大學英語聽力中,教材選擇的是高等出版社、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研究出版社等,這些出版社的英語聽力素材更新速度較慢,有些內容跟不上教學的需求,在時代的發展中,一些英語專業術語的表達也不夠精準,需要教師補充相關的教學內容。
第二, 教學模式單一,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課下教學中,教師會以教材為中心,播放音頻,讓學生以此核對答案,認為他們會從中感知聽力技巧,而不會向他們講解聽力技巧。但一些同學并不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習俗、生活習慣等,即使聽力教材中沒有生詞,他們也聽不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英語聽力會逐漸喪失興趣,他們甚至會忽略聽力材料,直接等教師給出答案。
第三, 課程改革存在不足,在一些高校中,英語聽力課程的改革方向并不明確,改革思路也不清晰,會讓教師線上購買聽力資料,其中的測試題和聽力課程會讓學生自由購買,方便學生練習,這種改革會導致學習進度不統一的現象,使得課程改革的效果也不明顯。
二、 “互聯網+”下大學英語聽力的模式
1. “互聯網+”模式。這是一個籠統的概念,它是現實產業與互聯網的結合,是時代發展的產物,在這種模式下,社會形態也會相應發生變化,這為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提供了便利,“互聯網+”是互聯網加上其他傳統的產業,是傳統行業借助互聯網,實現二次融合,讓傳統行業煥發出新的活力。
2. “互聯網+”教育。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英語聽力教學是由教師和教室所組成,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學有了更多的保障,如硬件保障,如若干個移動終端和教學專用網;軟件保障,如學校、學生、教師,這部分的范圍很廣,可拓展到多層次的人群,整個教育領域。在互聯網環境下,師和生可隨時隨地學習聽力知識,這種模式下,教與學密切地聯系在一起,學習在互聯網中進行,這種方式可以彌補線下教學活動的不足,能夠對所學內容進行拓展和補充。
3. “互聯網+”大學英語聽力。在大學英語中,許多學生會面臨英語四六級,其中聽力在英語四六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當前大學英語聽力的教學還存在許多不足,學生的備考準備也不足,聽力是學生的弱項。但大學英語聽力中,不僅包括四六級,還包括托福、雅思考試,這些是出國的考試,使用文字表達的題目有很多,這對習慣答選擇題的大學生是不利的。在學生進入社會后,聽力在他們的職業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互聯網的背景下,交互性和即時性很強,這為聽力的探索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在這種環境下,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對教學信息進行傳播和加工,讓聽力教學實現最優化。
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教師可將多種感官素材融合在一起,這不僅能夠學生對聽力產生興趣,還能增添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互聯網上有著豐富多樣的聽力材料,具有很強的時代性,也有著較快的更新速度。另外,教師可將網絡中聽力材料進行編排,將知識點進行拓展,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能力來調整課程進度和內容,這也為他們的聽力練習提供了便利。
三、 “互聯網+”環境下高校英語聽力的途徑
1. 細化聽力課程,加強協作學習。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大學英語聽力課要轉變教師的角色,要細分項目式教學,這要求教師在聽力教學中以學生為核心,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利用互聯網平臺,為學生創設多樣化的教學情境,生動有趣的情境能夠吸引他們聽力的興趣,讓他們充分利用碎片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聽力的機會。教師在可創建任務,實行板塊教學,選擇BBC、TED和一些原汁原味的綜藝節目,這些節目有著很廣的涉及面,聽力內容更新的速度也很快,學生從中能夠更多地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教師在選擇聽力材料時,還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比較潮流的聽力訓練。
高校還可創建本校的聽力微信公眾號,因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手機的時間很多,如果學生自行搜索公眾號練習英語聽力,材料龐雜,內容也良莠不齊,建立統一的公眾號,他們能夠聽到針對性強、簡單、使用的聽力材料,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從聽力材料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此,教師可以班級為單位,在微信公眾號進行試點,認真選取每日推送的聽力資料,篩選適合學生的內容和語速,讓他們適應英語表達模式,他們在這些有趣、生動的聽力資料中也會更好地體會其中的語義、語感,對聽力中的語感、語音、關鍵意思有準確的把握,如此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聽力水平。教師在講解大學英語廳里時,可將聽力中的重要詞匯、句式特點、句式翻譯技巧錄制到視頻中,引導學生觀看這些內容,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聽力的內容。
2. 推進教學改革,構建網絡平臺。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中,教師會向學生播放音頻,讓學生根據材料進行聽力的練習,這種教學模式會讓學生缺少主動性,他們的聽力能力自然也就無法得到提升。為了改變這一局面,一些學者對此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研究聽力水平和聽力策略之間的關系,在調查后發現兩者之間呈現正相關,但聽力策略的培養需要長期的過程,需要學習者和授課者一起努力,雖然探索的過程比較艱辛,但效果還是不錯的。當前,隨著科技的發展,信息技術被廣泛地應用到各科的教學中,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有著重要的意義,這是對傳統聽力教學的一種改革。但在實際的應用中,會存在以下問題,如學生過分依賴多媒體中的視頻音頻而不注重聽力訓練;一些輕的教師在聽力教學中過分依賴多媒體技術;一些思想固化的教師不愿使用多媒體技術。
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高校在英語聽力課堂教學時,可搭建自身的聽力教學網絡平臺,平臺中有在線測試、課程點播、在線教學等,這可以讓教師在線直播,也可以線下錄播,學生可在手機或電腦中觀看視頻,或者下載其中的App,在線觀看教學的內容,如此學生的聽說數據可以通過終端保存,教師可隨時查看學生聽力的反饋信息。
3. 完善教學設計。首先,教師可根據教材的內容,補充與時事相關的聽力資料,聽力是在特訂地時間、地點進行的特定對話,教師要讓學生了解聽力中的情景細節,讓他們對情景細節有更強的敏感度,能夠發現聽力中的微小細節,以此來理解聽力中的內容。教師在課前可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讓他們查閱互聯網資料,并以教材作為中心,對聽力材料進行梳理總結,在課堂中可讓同學們復述內容,如此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讓聽力材料活起來,從而讓學生對聽力材料產生興趣。
其次,教師要對聽力任務進行明確,對學生有注意力的問題要明確本課的任務,即口語輸出。同學們為了完成任務,會關注課中每一個聽力活動,并從中不斷積累語料,這樣能夠讓聽力活動具有目的和方向,讓學生的注意力得以集中。在任務的前期,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聽力情況,消除他們的聽力畏難心理,可以先從填空題入手,等學生進入狀態后,再調整教學難度,實現聽力的過渡。
再次,教師可利用互聯網平臺,與學生進行更多的互動,可先引導學生進行聽力測試,并讓他們在線上直播平臺中進行討論,如此可實時查看學生的聽力情況,也可讓學生在線答題,他們可以看出其他同學的答題情況,能夠看出自身與他人存在的差距,這能夠有效激發他們學習的動力。
4. 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小組作業。線上英語聽力教學會受到空間的限制,教師對學生的干擾性會減少,可根據這一特點,在聽力教學中可更多地與他們進行線上互動,如此能夠實現以本為本、教師發揮主導者的教學理念。例如,在聽力教學時,教師可選取拼圖聽力,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任務,在聽力活動中,聽力材料會被分割,不同的小組會聽到不同的聽力內容,每組中可選出一位同學在線上連麥發言,每個小組共同努力來完成聽力任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使用微信、QQ與他人交流信息、討論信息,實現聽說互動,語言輸入與輸出。
5. 迎合發展需求,更新考核體系。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要實現多樣化的考核體系,在傳統的模式下,考核體系主要包括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表現、課堂考核等,在這種情況下,其中考勤制度占到百分之五十,在如此的情況下,學生只要來上課就能得到高分,這也導致他們的注意力并不會在聽力中。在“互聯網+”的環境下,教師需改變原有的聽力考核制度,調動學生聽力的主動性,在設計考核體系時,將考核成績的占比降到百分之十,屬于形成性評價,項目成績的占比是百分之四十,屬于形成性評價,作業成績占比百分之二十,屬于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期末成績的占比是百分之三十,屬于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時代給人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會極大改變人們現在的生活,并對人們的行為習慣、思維形式產生極大的影響。在“互聯網+”的環境下,高校要充分利用,將其融入聽力的教學中,創新聽力教學方式,提升英語聽力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任靜.探討大學英語聽力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學的啟示[J].校園英語,2020(52):17-18.
[2]周瑤.項目驅動學習法下大學英語聽力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研究[J].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0(4):47-51.
[3]張瑩華.現代信息技術下大學英語聽力教學改革實踐[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6):140-144.
[4]解輝,應慧.“互聯網+”環境下的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策略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20(50):319-321.
[5]谷文月.“互聯網+”背景下的創客教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海外英語,2020(21):109-110.
[6]王延香.“互聯網+”時代大學英語翻轉課堂的研究與實踐[J].內江科技,2020(9):157-158.
[7]陸耀雁,黎祖兵.“互聯網+”背景下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改革路徑[J].校園英語,2020(3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