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礎教育關乎學生成長,關乎民族未來,國民素質的提高,仰仗基礎教育的提高,仰仗素質教育的提高,對于中小學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創新的研究,能切實提高師生的視野和能力,通過創新,還英語的本真生動于師生,讓活生生的英語語言變得不再枯燥,讓教學貼近生活,讓各種訓練更科學和高效。
【關鍵詞】素質教育;基礎教育;英語教學;創新;策略;實踐
【作者簡介】曹秀峰,河北省隆堯縣教師發展中心。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一般課題“素質教育背景下的基礎教育英語教學創新研究”(課題編號:1804322)的研究成果之一。
素質教育由來已久,它逐步進化為核心素養,但總的說來,素質教育的總基調還是我們要堅持的,我們就遇到和想到的有關問題,把它固化下來,做以探討和分析。
一、素質教育呼喚教育創新
1. 重溫素質教育概念。素質是指一個人在政治、思想、作風、道德品質和知識、技能等方面,經過長期鍛煉、學習所達到的一定水平。它是人的一種較為穩定的屬性,能對人的各種行為起到長期的、持續的影響甚至決定作用。素質教育是指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2. 素質教育與核心素養的關系。所謂素養,也叫素質,是指決定一個人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的內在特質,從廣義上還可包括技能和知識。素養是一個人能做什么(技能、知識)、想做什么(角色定位、自我認知)和會怎么做(價值觀、品質、動機)的內在特質的組合。一個人的素養就好比一座冰山,技能和知識只是露在水面上冰山的一小部分,他的自我認知、動機、個人品質以及價值觀這些東西,都潛藏在水面以下。 在一個人的素質當中,基礎能力、工作能力、專業能力是基本結構。
二、學習與借鑒他人成功經驗
1.多途徑學習。網絡學習、看書讀報、聽課講課和研究微課課例等。
2.他山之石。太多人生經驗、社會經驗、教學經驗等都是通過學習得來的,我們不可能事事躬親。“借鑒、拿來”是要分析和解剖的,機械照搬就是教條主義。借鑒需要膽識,需要魄力,需要本地化,需要耐心和毅力,一味照搬是偽科學的。
課題組在課題研究實踐中重點借鑒“張思中的十六字教學法”:“適當集中、反復循環、閱讀原著、因材施教”。
張思中教學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方面。其一,抓住青少年記憶力好的優勢,集中時間用科學的方法記憶大量的常用詞匯,熟背經典課文。通過反復閱讀、翻譯,逐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逐步掌握文法。同時注意調動和提高學生學習外語的目的性、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趣味性,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其二,這種教學法不僅適用于中小學生,對成人學習外語也是有效的,不僅適用于英語,也適用于其他外語,具有一定的普遍適用性。其三,這種教學法對教師水平的要求并不高,只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培訓,一般外語教師都能掌握,解決了師資培養上的一大難題。總之,它比較符合中國國情,見效快,容易推廣。
除此之外,還有更適合高中英語的“三段七步”讀寫整合教學法等,通過網絡等渠道可以借鑒和學習。
英語是一門活生生的語言,老師千萬不要把題海戰術應用到年幼的青少年身上,教育弄不好就成了摧殘,就會好心做壞事。
創新是手段,并非目的,我們的核心目標是全面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通過素質的提高,在創新發展方面謀求學校與師生更大的突破。老師們切記,創新是相對的,張三認為是創新,那么對于李四,也許就不是創新。
人的知識經驗總有局限的地方,那就讓老師和學生多多習得,積極實踐,走出英語長期低效的窠臼,把英語成績,英語能力和素養大幅度的提升起來,讓中華民族邁向復興的腳步雄健起來,讓英語的學習不再是枯燥的讀讀寫寫,而成為有趣的個性張揚的精彩紛呈的大千世界。
語言不老,它緊跟時代變遷,愈加充滿活力;
語言年輕,它個性張揚,伴隨年少充滿激情;
語言幻化,它變遷種種,讓人心旌搖蕩浮想聯翩;
語言精彩,它在不同的場合,結出迥異的果實……
活生生的英語,我們不能僵化它,矮化它,要鼓起生命的風帆,讓英語為大眾服務,讓英語活靈活現,讓它活躍于課堂,活躍于教學,讓基礎教育英語的創新實踐結出累累碩果。
三、實踐與創新
1.理念創新。課題組在理念上注重學習、借鑒與創新,盡管理論上的探索是膚淺的,但是理念上要注重創新,要向創新要效益,要勇擔創新的重擔。
2.實踐創新。
(1)課程創新。國家和地方的課程創新這里不再贅述,簡要闡述學校和班級課程創新,它依賴學校和教師的研究和進取精神,尤其是班級的創新與生成課程,會有利地促進學生的成長。班級教學是策劃也是生成,要有高于教材的難度,要有梯度,分層次,讓程度高的學生,有所事事,讓程度低的學生也能天天進步,聽、說、讀、寫、譯各取所長,讓教學不再枯燥,讓習得各有所長。
(2)教學創新。對于師生,對于考試,對于素質,不能做太多過于硬性的規定,我國低效的英語教育教學,癥結所在,原因多多,這里不做太多分析,只求拋磚引玉,不僅在理念上追求突破,更務求在實踐方面大膽去試,要直面考試,直面人生的大考,讓有備者脫穎而出。
(3)模式創新。“實踐——創新——實踐”這是廣大教師要進行的創新踐行模式,其實模式的樣態多種多樣,只要我們理解大意便好。理論家的著述讀了些,其中的數據、模型、報告,都是用來說理的,有的時候需要較真,有的時候,概要了解就行。
作為承擔課題研究的我們,主要是從理論與實踐角度探討某種或幾種理論的可行性,是要部分接納,還是全部吸收,不一而足。借鑒與創新就像人的左右手,相互協調才能事半功倍,才能多出成果快出成果。
四、中小學英語教學實踐創新
1. 創新實踐點滴經驗。
(1)課內與課外相結合。閱讀英漢雙語的“書蟲”系列讀物等與《課時練》的當堂作業相結合,強化課本的生成作用,讓學生的知識脈絡、言路、聽路寬廣起來,要構建有血有肉的科學的符合語言認知特點的語言環境,真正讓英語活起來,讓單純應對一系列考試的僵化的英語教學靠邊站,教師的責任恰在于此。
(2)組建學校或班級英語角。學校和班級分別建立自己的英語角,師生都參加,有的學校還有外教,交流融合,妙趣橫生。
(3)單項訓練與綜合訓練相結合。英語語言的訓練要單項與綜合訓練有機整合進行。能力高的,可以廣泛涉獵;而后進的則可以在分層次教學的原則指引下,單純進行練習。不論素質高低,各取所需,共同進步。
2. 課題組經驗拾零。
(1)課標是綱,教材是目,綱舉才能目張。(2)小我可以帶動大我,教師的教促進學生的學。(3)少教或者不教,讓學生自主學習自我進步。(4)處理好記憶與訓練的關系。(5)充分調動五官,開啟頭腦風暴。(6)注重素質提升,正確對待考試。讓學生理解,考試是不完善的,不是所有的考試,都是無懈可擊的。所以,平時要注重核心素養的養成。
3. 中小學英語教學特色分析。
(1)小學特色。小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集中時間稍短,所以要因勢利導,要結合他們的認知特點,要循序漸進,要不厭其煩,要把課本活動化,要多次的反復的機械的磨合,語言教學就是要強化輸入。小學生要對英語有個概要的了解,要打好基礎,以備中學的深入研學。
小孩子機械的模仿也是要有科學機制的,模仿的次數、天數和頻次要規律,就像一日三餐要合理、要科學。
(2)初中特色。相應的初中孩子的視野和自我管理能力逐步加強,要讓初中生有自己的閱讀和寫作訓練機會,盡管其能力尚不夠強大,但是,天賦和環境良好的孩子,其接受力、理解力、語言駕馭力與日增長。
初中生需要給予信任,要有自主學習時間,要積極鼓勵,要正面肯定,在青春期的孩子,也許開始叛逆,但是駕馭得好就不怕他們橫生枝節,要循循善誘,要不厭其煩,要交友,要知心,要呵護,要關懷……
(3)高中特色。雖然高中生面臨高考壓力,但是總的來說,不能單純地從高考出發而拼命做題,要兼顧理想與前途,要考慮知識與能力的相互關系,要兼顧情感、目標、價值觀的培養和歷練。高考是基于現有條件的部分能力的測試,有的學生的職業理想要實現,還有口語測試關,成才的機會多多,就看家長和老師的引領藝術了。
4.創新無止境。英語是活的,而考試往往是固定的,用固定的模式去束縛活生生的英語語言,很難做到,再加上機械的死搬硬套的所謂語法框架,學生的思維,老師的做派真的難以駕馭。
好老師是為學生的一生負責的,而不能只是為了考試;考試是側面,是鏡子,它能部分的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和效果,但是,不能僵化,不能固化思維,不能一味為了應付考試!其實,各級考試檢測機構,也都意識到這些問題,改革就是革其弊以圖新。
唯學生能力提高乃為我所教,唯學生之視野開闊乃我所樂,唯學生之利國利民乃我所盼。
為創新,我們樂此不疲!
為教育,我們負重前行!
為祖國,我們孜孜以求!
教是為了不教,學是為了更好地成才。中國的英語教育時間長效率低,為何?缺乏語言習得的大環境,那就給孩子們創造語言習得的小環境,反復聽、反復說、反復讀、反復寫、反復譯……
五、經驗與反思
1. 經驗總結。經驗往往是個性的,共性產生于個性之中。普遍的感覺思維導圖有利于發散學生的思維,思維有了,加上詞匯和語法的有機結合,學生的表達不論是口頭的還是筆頭的,都會很好地體現出來,即便是表達中有失誤,也會在師生的聯合作用下得到良好的糾正,在師生、生生互動中,在練習中,素質和能力得以提升。
2. 教學預設。在一系列的教學實踐中,教學預設最重要,它既是傳統的備課,又超乎備課的范疇,是現代模式下的一種課前操作,是集備課之大成。
教學預設情形如下:
(1)教學內容分析:包括課標要求、教材分析、重點難點和學情分析。(2)教學目標分析。(3)思路、方法與資源。
3.作業處理。在牟金江、羅曉杰合著的《布置與批改英語課外作業的有效策略》中,針對布置作業類型單一、批改方式缺少變化、評價語言無明顯區分等給出了相應的對策。
4.教學反思。“實踐—創新—反思—實踐”是我們工作的基本模式。經驗積累就是:敢想—敢干—實干—巧干—創新—反思。在創新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總之,經過近三年的課題研究,經驗有所積累,成效有所提高。課題組同仁決心繼續攻關,以永不懈怠的干勁,逐步探索英語教學創新,累積經驗,讓成果為師生服務,為學校服務,為大眾服務。
參考文獻:
[1]羅曉杰.說課及其策略[J].教育科學研究,2005(2):40-43.
[2]羅曉杰,牟金江,項紙陸.高中英語“三段七步”讀寫整合教學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3]羅曉杰,牟金江.布置與批改英語課外作業的有效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6(9):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