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春春
摘要:新課改的出現,使我國原本的教育體制產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將素質教育作為主體,不但能夠對學校教育體系進行相應的完善與創新,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而在我國農村地區,由于受到地區經濟的限制,學生所接受的教育質量難以得到保障,因而需要我國社會進行更加深入的關注,以此來確保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本文針對如何構建鄉村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的教學方法加以分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相應的處理措施。
關鍵詞:新課改;自主學習;小學語文;鄉村教學
在此之前,我國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都是以被動式教學為主,將教師作為教育主體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反而忽略了學生的重要性,以至于學生的思維發展與綜合素養無法因此得到有效提升。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與推廣,素質教育成為教育工作的重心,不僅將學生是教學中心的地位進行確定,同時還能夠提高教師對學生的重視程度。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要嚴格遵守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語文教學方法,從而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較為有效的培養與提升,進而實現我國高端人才的培養需要。
一、自主學習課堂的內涵
課堂教學是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措施,良好的教學模式不僅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水平,更是與學生未來發展有著密切的聯系。而從實際內容來看,自主學習課堂一般會涉及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這兩種,需要教師對教學時長與教學質量兩個方面進行管理,將教學質量最大化,以此來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能夠因此得到有效提升。從本質上來講自主學習方法就是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習慣,對學習感興趣,并愿意進行學習,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對學生的后續發展也會起到較為有效的促進作用。
二、農村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的構建策略
與城市學校不同,受到地區經濟與硬件設備的影響,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往往會面臨一定程度的問題,比如說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教師沒有因材施教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對學生的學習效率產生十分嚴重的影響,正因如此,為了滿足我國社會發展需要,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加強素質教育與文化教育外,還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與學習興趣提前重視,通過良好的教學方法確保學生的語文學習質量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一)體現人文關懷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明確自己的地位,在現代教育中,教師是引導者,是學生學習路上的引路人,而不是充當帶領學生前進的角色,要以學生作為教育主體,尊重學生的想法。由于農村地區的小學生父母往往需要外出打工補貼家用,這時學生渴望關懷,也很容易因為情緒的變動而不愿意學習,這時教師并不是要與家長進行溝通,而是要放下身份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心理變化,并幫助學生解決所面臨的問題,比如說在學生的生日前與他的父母進行通話,并在生日當天讓學生與父母視頻通話,以滿足自身的情感需要。通過這一措施,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關系會隨之加深,對于學生而言教師更像是朋友,因而在進行語文相關的課程學習時,也就愿意聽從教師的引導,不會產生逆反心理,同時在“朋友”的帶領下,學生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對語文產生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夠對整個課堂的學習氛圍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使學生更加懂得感恩。
(二)合理設計課堂
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教師在教學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課堂的設計。眾所周知,語文學習所需要的并不是一板一眼的認真,而是天馬行空的想象,并通過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出來。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明確自主學習課堂的教學方針,嚴格遵守相關標準,明白不同學生之間是否在性格與能力上的不同,或許學生自身的想象能力不足,但是表達能力與記憶能力較強,這同樣也是教師所要重視的一點。比如說教師在進行量詞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舉例說是一輛火車,這時教師不應該出聲指責,而是要照顧農村地區學生的情緒與心理變化,教師可以在學生說完以后,對學生進行影響和引導,反問學生:你覺得火車長還是汽車長?等到學生回答火車長時,教師則繼續說:既然汽車要比火車短,那么就不能用輛這個量詞了,你看老師黑板上寫的量詞里,哪一個更適合火車?等到學生給出正確答案后,教師便可以對其進行鼓勵,夸贊學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同時還會加深這一知識點在學生腦海中的印象,這樣不但確保學生不會產生負面情緒,同時還能夠提升整個課堂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其日后發展能夠起到較為有效的促進作用。
(三)引導自主學習
如何引導自主學習是語文教師所要注意的重要內容,這關系到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是否能夠得到有效培養。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素質教育為基礎,根據所開展的課程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比如說,當教師想對《詠鵝》這首詩進行教學時,可以事先讓學生對鵝的樣貌與形態進行觀察,大致了解基本內容,這樣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便能夠更加直觀了解詩中所要表達的含義。此外,在進行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進行小組式學習,當教師完成基礎內容講解時,由學生對教師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以幫助學生加強知識的獲取,并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樣不但能夠提高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提升學生彼此間的協同能力,進而來為后續學習奠定較為堅實的基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相應的教學場景,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以課文中的角色身份為主,并結合實際內容進行對話,在提升課堂趣味性的同時,能夠極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確保小學語文課堂在質量方面能夠得到有效保障。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不斷提升,傳統的教學方法已然無法滿足新時代發展需要。農村地區在經濟水平與教學能力上要遜色于城市地區,因而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加強對學生心理與知識的重視程度,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根據實際情況完成對課堂內容的設計,并進行自主學習的引導,從而來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能夠因此得到有效的保障,既不會出現自信心受損的情況,同時還能夠對學生的未來發展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以此來滿足當前我國社會對人才的教育需要。
參考文獻:
[1]熱依拉·如蘇力.核心素養下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構建研究[J].語文課內外,2020(002):109.
[2]王毅.構建農村小學語文課堂“科學自主”教學模式之我見[J].新課程(教研版),2020(004):8-9.
[3]劉紅柯.構建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究[J].課堂內外:教師版(初等教育),2019(007):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