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美
摘要:數學是一個奇妙的學科,同一個數字或者一個公式在不同的題目要求中、不同的運算方式都有著不同的答案,由此可見數學能力的重要性。小學數學教育時期是一個關鍵的黃金階段。起著承接基礎知識,開啟今后銜接多學科的作用,學好數學并掌握好如何正確運用數學知識是小學年級學生的必備技能。教師如何使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這一系列能力值得我們關注,這直接影響著學生今后的學習質量以及對其他學科知識的理解,本文基于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實踐思考提出嘗試性建議,供廣大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策略 ;實踐反思
對于小學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能夠準確理解一道數學運用題是有難度的,如果同學在某個問題上長時間停留,就會使得學習或者作業進度無法及時跟上教學進度,這一問題是雙向的,學生難于讀不懂理解不了做不出來,教師難于如何教學,歸根到底是教學的有效性未得到貫徹落實。
一、小學數學課堂的現象
(一)過分依賴于老師
就我自身經歷來說,在老師的帶領下可以跟著老師的引導完成習題,但離開了老師就下不了筆。這是數學課堂作業的一個通病,離開了老師的引導,好像大家就離開了主心骨,學過的知識就都忘了,這是小學生自身思維能力發展的規律,這樣的情況相信每個老師的課堂上都有出現,一旦出現老師就會重新再講解一遍,這樣帶來的后果是拖慢教學進度,好處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學生的疑惑1。但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的發展,處于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具有強大的探知欲,他們對世界充滿著各種好奇,在課堂上遇到迷惑的知識就會向老師請教,可很多老師卻不重視這個問題,特別是遇到我們所探討到的公式問題,學生難以理解公式是如何得出的,此以往老師也就隨意口頭解釋一番,不愿意再為學生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認為深入分析會在一定程度上耽誤教學進度。這種行為不利于學生的成長,也不利于教師調整教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二)學生水平存在差異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個體,身心發展程度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恰好就反映出他們在學習能力、性格、學習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在數學課堂上對新知識敏感的學生很快就可以掌握學習要點,而有的學生就需要教師多加以引導才能跟上教學進度。
二、提高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啟發式教學,開放學生思維
以往單一的講授法雖然速度快但分析層次停留在表面,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只限于皮毛。但數學公式的由來是需要推算的,教師就可以利用啟發式教學,先舉一系列性質相同的例子,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找出例子的相同點,在總結其中蘊含的規律。例如在學習分數的乘法時,可以先回顧分數的加減法運算法則,再進一步學習分數的乘法,并將其與分數的加減法做對比,得出規律后總結規律,再引導學生進行后續的練習,鞏固知識點,加強熟練度,慢慢地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二)選擇合適的課堂導入方式
數學的知識點和規律都是前后銜接先易后難的,所以教師在備課時應該考慮學生的接受程度,按照學生的上課習慣以及與學習內容的匹配性,選擇課堂導入的最有方式,常見的課堂導入方式有直接導入、復習導入、游戲導入以及實物導入等方式,教師因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選擇。
(三)做好班級管理,培養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預習可以提前感知知識,有的邏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運算能力強的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完全準確地掌握課堂知識,只是這樣的學生很少,但通過預習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知所要學習的知識,當老師在課堂上講解知識時至少對所講的知識可以有一定的熟悉度不至于完全陌生。比如在學習圓形的相關內容之前,讓學生先去了解圓形的基本形狀以及基本概念,以便于形成對圓的基本認知,為之后在課堂上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實踐與反思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提高的作用是雙向的。這意味著教師能夠提高教學有效性從而正常推進教學進程,便于教師明確備課方向和時間;另一方面學生獨立做題的時候能夠順利地完成,那么作業的質量就可以檢驗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意味著教師能夠通過作業來判斷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成熟的思維能夠推動課程的前進;對學生來說,長期停留在一個知識點上是無聊乏味的,成熟的思維能力能夠更新知識點,啟示教師要創新教育教學的方法,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來提高課堂的質量,進一步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結語
數學學習貫穿學生的整個學習階段,思維能力必不可少,正確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尤為重要,這影響著教學的有效性,綜上所述的教學方法是小學數學課堂上普遍適用的,作為教師要用啟發式教學方法來開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莊田麗.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知識窗(教師版),2020(03):22.
[2]馬學仁.小學低年級數學有效性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0(07):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