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勉 梁晶
摘要:目的 觀察乳腺增生應用針灸理療聯合藥物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自本院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中抽取200例作為研究樣本,均于2019.10-2020.12期間在本院就診,并以隨機抽樣法為分組依據,將其分為單一組(n=100)及聯合組(n=100),分別給予藥物治療及針灸理療聯合藥物治療,對其治療效果、安全性、McGill評分進行分析比較。結果 聯合組(90.00%)相較于單一組治療總有效率(74.00%)較高,P<0.05;聯合組(3.00%)相較于單一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00%)無差異,P>0.05;治療前單一組及聯合組McGill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相較于單一組評分較低,P<0.05。結論 在乳腺增生治療中,采用針灸理療聯合藥物治療的方式可獲得顯著治療效果,緩解乳房疼痛,且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建議臨床采納。
關鍵詞:針灸理療;乳腺增生;McGill評分;中醫證候積分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107-2306(2021)06-038-01
乳腺增生是一種良性乳腺疾病,主要指乳腺組織在發育、退化過程中功能失常或障礙,乳腺主質及間質出現不同程度的增生、復舊不全,從而引起乳腺正常結構紊亂,是一種良性病理狀態[1]。乳癖消與夏枯草是目前臨床治療常見藥物,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散結消腫的功效,但治療效果欠佳。針灸理療通過將毫針刺入患者體內,采用特定手法對人體穴位造成刺激,獲得治療疾病、調整營衛氣血的目的。本文現對200例患者進行研究,內容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抽樣法為分組依據,將本院納入的200例乳腺增生患者分為單一組及聯合組,各100例,均于2019.10-2020.12期間在本院就診。單一組納入患者最小18歲,最大40歲,均值(29.34±3.64)歲,患病時長最短3個月,最長6個月,均值(4.53±1.50)個月;聯合組納入患者最小20歲,最大40歲,均值(29.65±3.24)歲,患病時長最短3個月,最長7個月,均值(4.76±1.32)個月。組間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婦產科學》中乳腺增生病診斷標準[2];②有基本規則的月經周期;③患者及家屬均對本次研究知情并配合。
排除標準:①存在乳房其他良惡性腫塊;②合并乳腺良惡性腫瘤或炎癥性疾病者;③處于妊娠期、哺乳期或嚴重月經周期紊亂、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
1.2 方法
單一組:給予乳癖消(0.32g/片;國藥準字Z21021823;遼寧好護士藥業有限公司)、夏枯草等治療藥物,乳癖消用藥方式為口服,用藥劑量及頻率為2粒/次,3次/d;夏枯草用藥方式為口服,用藥劑量為10~15g,用水煎服,400ml飲用水煮至200ml后服用,2次/d,共治療3個月。
聯合組:給予針灸理療聯合藥物治療,選擇患者太沖穴、三陰交、乳根、足三里、關元、血海等穴位進行針灸,進針后采用提插捻轉瀉法,30min/次,1次/d,藥物治療方法同單一組,共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以療效判定標準為依據[3],將治療效果分為四個等級,主要包括治愈:疼痛消失,腫塊完全消散;顯效:疼痛明顯減輕,腫塊消散>50%;有效:疼痛程度及腫塊消散情況有所好轉,腫塊消散<50%;無效:無好轉甚至惡化,并將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作為總有效率進行比較。
(2)比較組間安全性,分析暈針、皮膚紅腫、瘙癢、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將其發生率進行比較。
(3)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1個月后采用McGill評分評估兩組患者疼痛程度[4],主要分為疼痛分級指數、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現在疼痛狀況三個維度,其中疼痛分級指數總分為45,VAS總分為10分,現在疼痛狀況總分為5分,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組間治療效果比較
聯合組(90.00%)相較于單一組治療總有效率(74.00%)較高,P<0.05,見表1。
2.2組間安全性比較
聯合組(3.00%)相較于單一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00%)無差異,P>0.05,見表2。
2.3組間McGill評分比較
治療前單一組及聯合組疼痛分級指數、VAS、現在疼痛狀況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相較于單一組McGill評分較低,P<0.05,見表3。
3 討論
乳腺增生多見于女性,隨著近幾年社會、工作等方面壓力不斷增加,精神壓力持續增長,使乳腺增生發病率近幾年來呈不斷增長趨勢,對女性患者的生理及心理造成嚴重影響,且隨著疾病不斷進展,乳腺癌發病率也在不斷增加,因為了保障女性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在出現乳腺增生時需及時采取有效治療手段。
在中醫理論中,乳腺增生屬于“乳癖”范疇內,其發病機制主要為肝氣堆積,造成體內氣血紊亂,經脈痹阻,因此需以軟堅散結、疏肝郁氣為治療原則。乳癖消是一種中成制藥,具有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的功效,而夏枯草由于含有較多苷類物質,因此可起到散結消腫、清熱瀉火的作用,但治療效果欠佳。針灸是中醫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采用相關手法將毫針刺入患者相應穴位內造成刺激,從而起到改善血液循環,調理氣血,治療疾病的作用[5]。本文比較組間治療效果發現,聯合組相較于單一組治療總有效率較高,P<0.05。表明針灸理療聯合藥物治療可提高臨床治療效果,其中太沖穴可通絡止痛,三陰交可調肝補腎,乳根、足三里可燥化脾濕,關元可培元固本,血海可治肝血虛,因此可疏肝郁氣,疏通經絡,從而改善乳腺增生。同時對其安全性進行比較發現,聯合組相較于單一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差異,P>0.05,表明針灸理療聯合藥物治療安全性較高。同時本文還對兩組患者McGill評分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治療前單一組及聯合組疼痛分級指數、VAS、現在疼痛狀況等McGill評分、刺痛拒按、胸脅脹悶、性情急躁、皮膚紫斑、痛經等癥狀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相較于單一組McGill評分較低,P<0.05。表明針灸理療聯合藥物治療可減輕患者乳房疼痛,改善相關癥狀。通過結合理療及藥物,協同性的調理患者臨床癥狀,緩解疾病帶給患者的痛苦。
綜上所述,在乳腺增生治療中,采用針灸理療聯合藥物治療的方式可獲得顯著治療效果,緩解乳房疼痛,且安全性較高,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并減輕患者相關癥狀。
參考文獻:
[1]何海燕,張革萍,譚娟,等.圣愈湯結合實測經絡針灸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癥臨床價值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21,48(4):164-167.
[2]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M].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251-257.
[3]李秋妹,郭帥良,廖鵬騰,等.基于中醫傳承輔助平臺的針灸治療乳腺增生癥選穴組方規律[J].世界中醫藥,2020,15(19):3003-3006.
[4]高瑞瑞,何海燕,譚娟,等.柴胡疏肝散加炮山甲結合實測經絡針灸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癥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20,38(12):167-170.
[5]張月月,王榮.針灸歌賦指導下針刺聯合逍遙蔞貝散治療囊性乳腺增生的臨床研究[J].針灸臨床雜志,2019,35(4):4-7.
課題題目:自治區中醫藥局自籌經費科研課題(基于經絡辨證經皮穴位電刺激在乳腺增生癥中鎮痛作用的臨床研究)
課題編號:GZZC2019256